野豬,主要生活在亞歐大陸的遼闊森林和草原。它們外表粗獷,身形魁梧,常被誤認為是笨重的動物,但其實它們有著卓越的生存技能。如今,野豬的“冒險故事”常常霸屏“熱搜”,它們不僅在山區(qū)農(nóng)村留下足跡,甚至頻繁出現(xiàn)在城鎮(zhèn)里,威脅到人們的生活居住安全。
愛玩泥巴的“小瓜子”,戰(zhàn)斗力有多強?
炙熱的陽光烘烤著大地,幾只憨態(tài)可掬的野豬幼崽在泥潭里打著滾兒。它們的毛發(fā)是棕色的,夾雜著奶黃色的條紋,看起來就像一顆顆瓜子,但此時它們已與泥巴混為一體,只剩下水汪汪的眼睛。野豬媽媽沒有責(zé)令它們立刻洗凈一身淤泥,而是直接加入其中,和孩子們打成一片。
“玩泥巴”對野豬來說有許多妙處。野豬沒有發(fā)達的汗腺,不能像人類一樣通過正常出汗來降溫,“玩泥巴”就成了它們最主要的降溫方式。而且,野豬在泥中翻滾,不僅能滾掉身上的寄生蟲,還能偽裝自己, 躲避天敵的視線。 野豬非常講究, 除了“泥浴”,還喜歡“搓澡”。它們背靠大樹,扭動著身子摩擦樹皮,別提有多愜意。其實,野豬蹭樹可不僅僅是為了止癢,在摩擦中,它們的皮膚會形成一層厚厚的老繭,這等于增加了它們自身的防御屬性。
別看野豬總是憨憨的,它們可不是溫順的性子。俗話說“一豬二熊三老虎”,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野豬。這是根據(jù)人類遇上它們后能順利逃跑的概率,按照從低到高的順序來排列的。由此可見,野豬的戰(zhàn)斗力絕對不容小覷,甚至讓很多大型食肉動物都望塵莫及。
仔細觀察,野豬有結(jié)實的肌肉和粗壯的四肢,能推倒小樹,干翻虎豹,是森林中名副其實的“大力士”。雄性野豬性情粗暴,有鋒利的獠牙,能在戰(zhàn)斗中給對手致命一擊??雌饋頊睾竦拇菩砸柏i雖然沒有獠牙,但它們通常群居,相互守望。一旦被激怒,雌性野豬也會毫不猶疑地攻擊敵人。除了攻擊能力,野豬的防御能力也令人驚嘆,它們的皮膚非常厚,覆蓋著堅硬的毛發(fā),這使得它們能夠有效抵御敵人的攻擊。 野豬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們負傷后爆發(fā)出的殺傷力。一旦受傷,它們會變得更加狂暴,攻擊也會更加猛烈,化身“拼命三郎”,不惜一切代價也要與對手同歸于盡。
動物界的“ VIP”,為何淪落到“人人喊打”
野豬有一個龐大的家族,擁有21 個分支,其足跡遍布亞歐大陸的每一個角落。大約在8000 年前,人類的祖先便開始嘗試馴化它們,并成功馴化其中一個分支為“家豬”,廣泛養(yǎng)殖后使其成為人類最主要的肉食來源。而其他20 個分支依然保持著野性,它們棲居在溫帶與熱帶的森林、草原和山地之間,始終與人類的生活區(qū)保持著距離。
過去,人類過度捕獵導(dǎo)致野豬種群數(shù)量銳減。在2000 年,野豬被列入了《有重要生態(tài)、科學(xué)、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三有”名錄,從而獲得了“受人類保護的動物”這一“VIP 身份卡”。自從有了這個身份,野豬開始展現(xiàn)出驚人的繁殖能力和適應(yīng)能力。一些地方缺乏虎、豹、豺、狼等野豬天敵的制約,它們的數(shù)量更是突飛猛進,甚至泛濫成災(zāi)。野豬的棲息地明顯不夠用了,怎么辦?它們決定開啟“擴張”模式,不斷地“開疆拓土”,與人類生產(chǎn)、生活區(qū)域重合得越來越多。
目前,野豬在我國28 個省份均有分布。它們不時地在農(nóng)村里上演“速度與激情”,把莊稼當(dāng)成“自助餐”;在城市里橫沖直撞,撒野肇事,威脅著當(dāng)?shù)厝罕姷恼Ia(chǎn)、生活秩序。
到了2023 年6 月,新調(diào)整的“三有”名錄取消了野豬的“VIP 身份”,甚至由于它們的“狂飆突進”,野豬成了人人喊打的“無天敵、無節(jié)制、無畏懼”的“三無問題動物”。
都在“炮轟”野豬,其實它也有點無辜
野豬“失寵”之后,各地政府紛紛招募專業(yè)的護農(nóng)隊伍,出臺合法捕獵野豬的“秘籍”。雖說人類苦野豬久矣,但這頂“破壞之王”的帽子,還真不能全扣在野豬頭上。
野豬本質(zhì)上是相當(dāng)膽小的動物,遇到人類通常是“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它們只有在感到威脅,覺得自己無法逃脫時,才會破釜沉舟,背水一戰(zhàn)。國內(nèi)有不少關(guān)于野豬攻擊人類的案例,往往都是因為人類先“挑事”,才導(dǎo)致它們的反擊。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類活動對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日益顯著。野豬下山,一方面是由于森林覆蓋率的提高和植被的恢復(fù),為野豬提供了更多的棲息地和食物來源,讓它們有了繁育后代的基礎(chǔ),導(dǎo)致它們的數(shù)量激增;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棲息地的破碎化,使得野豬不得不進入城市邊緣甚至市區(qū)尋找食物。有些森林看起來總體面積并無變化,但是被縱橫交錯的小路分隔得支離破碎,讓野豬不得不與人類碰面。
從表面上看,野豬“泛濫成災(zāi)”導(dǎo)致它們與人類展開了“地盤爭奪戰(zhàn)”,但實際上,這背后反映的卻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平衡失調(diào)。
課堂內(nèi)外·初中版(科學(xué)少年)2025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