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劇《清明上河圖密碼》中,男主角名叫趙不尤,是宋朝大理寺的小吏。有趣的是,宋朝歷史上還真有個趙不尤,但他不是大理寺小吏,而是正兒八經(jīng)的皇族宗室。此人追隨岳飛,立下赫赫戰(zhàn)功,卻又受壓制、受冤屈……探尋趙不尤的傳奇人生,我們將解開大宋皇族的密碼。
真實的趙不尤文武雙全
"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京城開封淪陷,宋徽宗、宋欽宗、后宮嬪妃以及絕大多數(shù)皇族子弟都成為俘虜,被金兵裹挾而去。北渡黃河時,金兵看守稍稍松懈,幾個皇族子弟趁機逃脫,趙不尤便是其中之一。趙不尤逃到安陽(時稱相州),恰逢安陽百姓組建抗金義軍,他加入義軍,受到義軍首領(lǐng)王明的重用。王明麾下原本只有幾千人,趙不尤打出皇族旗號,幫助王明招兵買馬,迅速擴充到幾萬人。他們這支隊伍紀律嚴明,不僅在黃河沿岸阻擊金兵,還剿滅土匪,保護百姓,一時之間名聲大振。
" 宋朝皇帝在官銜上優(yōu)待宗室,封給近房子侄“節(jié)度使”“觀察使”等武職,封給遠房子侄“防御使”“團練使”等武職。自從宋太祖杯酒釋兵權(quán)以后,前面說的這些職位都成了虛銜,僅有品級和俸祿,沒有兵權(quán)和職責。其中,節(jié)度使和觀察使被稱為“兩使”,防御使和團練使被稱為“小使”。趙不尤是遠房宗室,只能做小使,他率領(lǐng)的義軍便被稱為“小使軍”,每當他帶兵攻打土匪時,匪徒都望風而逃,紛紛說:“此小使軍也?!?/p>
" 我們知道,岳飛是安陽人,北宋末年加入官軍,曾經(jīng)在家鄉(xiāng)安陽與金兵作戰(zhàn),大約在那時,趙不尤與岳飛結(jié)識。然后南宋建立,宋高宗稱帝,岳飛隨軍護駕,趙不尤也率領(lǐng)義軍投奔宋高宗。宋高宗將義軍編入御營,趙不尤從此成為岳飛部屬。岳飛奉旨剿滅洞庭湖一帶的水匪,又去武昌駐防,把守長江沿線,趙不尤一路追隨,是岳飛麾下的得力干將。
《宋史·宗室列傳》說趙不尤“有武力”,意思是能打仗。事實上,趙不尤文化水平也不低,這在南宋學者葉適撰寫的《中大夫直敷文閣兩浙運副趙公墓志銘》里有記載:“(趙不尤)初入宗學,以文占上舍?!壁w不尤最初在宗室學校讀書,考試成績優(yōu)異,被列為“上舍生”,也就是第一等學生。
" 當然,每個族群里都有好人和壞人,宋朝皇族不可能都優(yōu)秀?!端问贰ぷ谑伊袀鳌防镉幸粋€趙不棄,猛拍奸臣秦檜的馬屁,明知秦檜的侄子秦昌時是個貪官,仍為其編造功勞,讓秦昌時得以升官?!督ㄑ讖捅儆洝防镉幸粋€趙不忙,身為皇族,卻淪為匪寇,趁著南宋初年政權(quán)不穩(wěn),糾集土匪在江南打家劫舍。
" 您可能會詫異,趙不忙、趙不棄、趙不尤……怎么會有如此古怪的名字呢?其實在宋朝皇族里,這類名字并不稀奇。翻閱《宋史·宗室世系表》,里面還有趙不毒、趙不嫖、趙不困、趙不適、趙不二、趙不奪、趙不息、趙不言、趙不動、趙不流、趙不戒、趙不慢……其中趙不嫖的“嫖”字在古漢語中的意思是“輕浮”,不嫖就是不輕浮,這個名字還可以理解。但是像趙不適、趙不動、趙不戒等名字,分明是貶義,堂堂皇室宗親,名字為什么要帶貶義呢?原因很簡單——皇族人數(shù)太多,取名太難。
" 宋太宗第一代孫“元”字輩僅有9人,第二代孫“允”字輩僅有19人,而繁衍到第六代孫“不”字輩時,竟然膨脹到2130人!2000多人取名,要用到2000多個漢字,差不多是常用漢字的總和,為了不重名,只能被迫挑選一些古怪名字。
" 搞笑的是,因為古代沒有計算機輔助,取名時無法用數(shù)據(jù)庫自動篩查,最終還是有人重名。仔細查閱《宋史·宗室世系表》,本文主角趙不尤那2000多個同輩兄弟中,竟然有2個趙不言、3個趙不貪、4個趙不器、7個趙不愚。
宗室不能做官,宋朝皇帝的猜忌之心
" 劇中,趙不尤擅長斷案,雖然只是胥吏,卻受百姓擁戴,結(jié)局也很光明。歷史上,趙不尤的人生完全相反:出身皇族,忠于國家,追隨岳飛建立戰(zhàn)功,但結(jié)局是個悲劇——岳飛含冤而死以后,趙不尤被宋高宗剝奪兵權(quán),流放廣西,最后死在那里。
" 宋高宗不知道趙不尤的功勞嗎?肯定知道,但是功勞越大,越會被皇帝猜忌。我們簡單回顧一下宋朝皇帝對宗室的約束。北宋前期,宗室不許做官(可以有虛銜,不能有實職),不許參加科舉考試。北宋后期,宗室可以參加科舉考試,但不管考試成績有多好,都只能換來更高的俸祿,仍舊不能做官。到了北宋末年,金兵大舉來攻,宋軍節(jié)節(jié)敗退,州縣官員紛紛投降,宋徽宗和宋欽宗才被迫挑選一些皇家子弟去各地守城。
" 南宋宗室的政治束縛相對寬松,一大堆皇家子弟靠著科舉成績或?qū)嶋H才能進入官場,做了縣官、州官、通判、轉(zhuǎn)運使,甚至還出了一個狀元出身的宗室宰相趙汝愚(宋太宗第八代孫)。但是,南宋皇帝對宗室仍舊猜忌,趙汝愚當上宰相不到兩年,就被罷職流放,緊接著在流放途中服毒自殺。
" 南宋皇帝當中,宋高宗對宗室的猜忌之心最重,因為他的皇位來得太偶然,既不是由前任皇帝指定,也不是由王公大臣推選,僅僅因為前任皇帝和其他皇子被金兵抓走了,大宋社稷一時無主,他才作為幸存皇子被推上寶座??僧敃r還有其他宗室幸存,那些人同樣有資格繼承皇位,假如某個武將反對宋高宗,就有可能讓別的宗室黃袍加身,去跟宋高宗爭奪皇位。所以,宋高宗登上皇帝寶座以后,最怕的倒不是金兵,而是武將擁立宗室。
" 咱就拿趙不尤來說吧,一是與宋高宗同輩,都是宋太宗的第六代孫,繼承皇位的資格相近;二是文武雙全,能力出眾;三是帶過義軍,打過金兵,剿過土匪,軍中有威信,民間得擁護;四是追隨過岳飛,有可能跟最能打的武將聯(lián)合起來。面對這樣的同輩兄弟,宋高宗怎么可能不猜忌?怎么可能不防范?怎么可能不起殺心呢?
" 趙不尤最后被流放,沒有被殺,當時還有被直接殺掉的宗室,例如宋高宗的遠房叔祖趙叔近。那是在1127年,也就是南宋建立的第一年,宋高宗正在金兵追擊下東躲西藏,連個固定的首都也沒有,政權(quán)極不穩(wěn)固。因為政權(quán)不穩(wěn)固,所以人心不穩(wěn),軍心渙散,匪患四起,兵變頻繁。有的宗室也想當皇帝,招兵買馬爭奪皇位,爭奪不成便淪為流寇(例如趙不忙),最后死在亂軍之中。有的宗室并不想當皇帝,但卻可能被亂兵挾持,趙叔近就屬于這種宗室。
" 1127年,杭州鬧起兵變,兵變首領(lǐng)陳通在杭州搶掠一通,又去攻打嘉興(時稱秀州)。嘉興守城官是趙叔近,登上城頭做政治工作,把陳通勸得放下刀槍,進城接受招安。陳通得知趙叔近是宗室,反心又起,試圖擁立趙叔近登基,趙叔近婉言謝絕。
" 消息從嘉興傳出,逃亡途中的宋高宗得知此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認為趙叔近必定謀反,便讓大將張俊前去討伐。張俊抵達嘉興,趙叔近不知道危險來臨,大開城門迎接,卻被張俊一刀砍掉右臂。趙叔近又痛又怒,喝道:“我宗室也!”張俊說:“汝既從賊,何云宗室?”你都跟叛軍混到一塊兒了,還談什么宗室?“語未竟,已折首于地。”話沒說完,又砍了一刀,趙叔近人頭落地。
" 明末清初詩人吳偉業(yè)曾經(jīng)替皇族子弟感嘆:“是真不幸,生帝王家?!边@句話是對古代中國一些宗室悲慘命運的真實概括。當一個朝代存續(xù)期間,皇帝往往會防范宗室,因此給宗室?guī)砦kU;當一個朝代覆亡之時,新的統(tǒng)治者也往往會將前朝宗室盡數(shù)屠殺,以免別人打著皇族的旗號恢復前朝。
(摘自《北京青年報》李開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