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是北方天空中最著名的星座之一,由七顆明亮的恒星組成。由于周圍的星星都比較暗,顯得它在夜晚的天空中尤為醒目。從斗身到斗柄,古代天文學(xué)家將其依次命名為天樞、天璇、天璣、天權(quán)、玉衡、開陽、搖光。在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北斗七星的第四星(天權(quán))被認(rèn)為是文曲星。它是主管文運(yùn)的星宿,文章寫得好而被錄用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
隨著地球的公轉(zhuǎn)(繞著太陽轉(zhuǎn)),人們在地球表面所觀測到的北斗七星的位置是會變化的。因此,古人會在晚上的某一固定時刻,通過觀察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來判斷季節(jié),指導(dǎo)農(nóng)耕與生活。古籍《鹖(hé)冠子》中就記載:“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 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p>
北極星幾乎位于地球北極的正上方,以前的航海家和探險者們依靠它來確定方向,確保不會迷失在茫茫大?;蚧囊爸小D敲?,如何利用北斗七星找到北極星呢?答案很簡單:先找到北斗七星的勺子前端,也就是天璇和天樞,然后把它們想象成一條直線,從天樞向外延伸大約五倍的距離,那顆最亮的星星就是北極星。
由于距離地球太遙遠(yuǎn),我們抬頭所見的北斗七星看起來像一個二維的平面圖。其實(shí)它的每顆星星都是一個獨(dú)立的天體,互相間隔很遠(yuǎn)。它們距地球有遠(yuǎn)有近,最遠(yuǎn)達(dá)到124光年。因此跳出太陽系觀察,組成斗狀的七顆星星實(shí)際上處于三維的立體空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