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付航在《喜劇之王單口季》中的名言爆火——“只要你勇敢地做自己,就一定會有人愛你。”但也有網(wǎng)友覺得這話太雞湯了——“如果做自己,只會被人討厭!”的確,“做自己”會遇到許多困境,但有阻礙并不全是壞事,“做自己”依然值得。
有一個殘酷的真相:只要做自己,就會有人討厭你。
好友小牧原本是一個自卑的女孩,不好意思打扮自己, 在工作中也非常被動,有時領導問她能否負責更重要也更高薪的工作,她總是婉言拒絕。前段時間,她交了一個陽光熱情的男友,男友經(jīng)常鼓勵她活得自信些。小牧慢慢發(fā)生改變,開始穿好看的衣服、做發(fā)型,與此同時,她在開會時發(fā)言更加主動,并開始負責更關鍵的工作。
可她卻得知, 有同事在背后說她壞話——說她臉皮厚,越來越高調(diào),愛出風頭……小牧很不解,明明自己沒傷害別人,為何會遭人嫌棄呢?
其實這并非小牧的錯,而是當她自信做自己時,勾起了身邊人的羞恥感。現(xiàn)實中有許多人無法接納自己,他們會以自身的想法、特點為恥——覺得人主動展示自己是狂妄的,覺得向往高薪高職位是功利的……當小牧把這些特點光明正大地展現(xiàn)出來時,這部分人的羞恥感會被激活,于是下意識去攻擊否定她。
霄霄喜歡安靜,但身邊朋友都喜歡熱鬧。周末,她本想自己在家安靜度過,可朋友總會叫她出去聚會,而聚會的互動常常讓霄霄感到不愉快——有人向她開不禮貌的玩笑, 說她不茍言笑,穿衣服太土…… 每逢這時,霄霄就想快點結束,回家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梢侵苯诱f出這話又顯得很掃興,所以一直憋著。
學習心理學后,她漸漸明白要學會尊重自己的感受。于是,她開始在面對惡意玩笑時表達自己的不滿,在活動累了時主動提出想要回家,或者干脆拒絕掉一些聚會。慢慢地,她發(fā)現(xiàn)大家似乎不太聯(lián)系她,朋友似乎越來越少了。
在咨詢中,霄霄說出自己的疑慮:“難道做自己要以失去朋友為代價嗎?”我問霄霄:“你和這些人聊不到一塊去、會被開惡意玩笑,真的算得上相處愉快的‘朋友’嗎?”
做自己,除了照顧自己的感受以外,還有一項重要功能:過濾社交圈。當一個人長期壓抑真實的自己,討好別人,那么就容易吸引來和自己不相匹配的人。當你站出來維護自己時,并不會失去真正的朋友,反而會吸引來真正喜歡你的人。
不少人對“做自己”有著非黑即白的理解,認為做自己就是所有事情都按自己的想法來。
好友小顧從小被父母管控,吃什么、穿什么、讀什么專業(yè)、選什么工作,父母都給他安排好了。工作后,他下決心改變?nèi)松瑥拇嗽僖膊宦牸胰说囊庖?,與此同時, 和人相處時有話直說,只考慮自己的感受。
這樣的決心讓小顧變得有力量,成功擺脫了父母一部分的控制。與此同時,當他對旁人有意見時,會不分場合地直言不諱。一段時間后, 小顧雖然沒那么壓抑,可和身邊人的關系也變得緊張了。
其實,小顧是在用非黑即白的態(tài)度去看待“做自己”。過去他做自己的程度是0%,如今是100%,而現(xiàn)實中,這兩種都太極端。
小顧應該把握好做自己的“濃度”,選擇在關鍵的事上堅持自己,而不必每時每刻都執(zhí)著于表達自己。
在心理學看來,“ 勇敢地做自己”基于一個重要前提——一個人能充分接納自己, 包括各種情緒、欲望、小心思……
當一個人充分接納自己的一切,無論是積極的部分還是黑暗的部分,他便不再擰巴和內(nèi)耗,會變得更有力量去實現(xiàn)自我價值。
你我只活一次,不妨大膽些。
(摘自“武志紅”微信公眾號,本刊有刪節(jié),小黑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