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川薯234是以川薯221為母本、川薯218為父本雜交,經系統(tǒng)選育而成的淀粉型甘薯新品種,2023年通過國家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登記編號:GPD甘薯(2023)510029。植株半直立,結薯較集中,薯塊紡錘形,薯皮淺紅色,薯肉淺黃色,單株結薯數5~6 個,干物率26.20%;抗根腐病,中抗蔓割病和莖線蟲病;每667m2鮮薯產量2100kg左右,薯干產量600kg左右,適宜在四川地區(qū)春、夏季種植。
關鍵詞:甘薯;川薯234;新品種
A New Sweet Potato Variety Chuanshu No. 234
QIAO Shuai,TAN Wenfang,WANG Fang,SONG Wei,LIAO Anzhong,YANG Songtao
(Crop Research Institute,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Environment-Friendly Crop Germplasm
Innovation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Key Labratory of Sichuan Province,Chengdu 610066)
甘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糧食作物和淀粉加工、能源原料,發(fā)源于中南美洲,明朝由東南亞傳入我國,因抗逆性強、產量高,根葉都可食用,在我國得到大面積的推廣[1-2]。四川是甘薯生產大省,甘薯種植面積和產量常年位居全國第一,2020年全省甘薯種植面積為58.5萬hm2,總產量為1.31萬t[3]。但目前適應四川省主栽區(qū)的淀粉型甘薯品種仍存在抗病性差、產量偏低等問題。
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配制親本組合,篩選出一批高產、高抗、高干物率親本資源,后經多年選育出豐產性好、抗病性好、干物率高的淀粉型甘薯新品種川薯234。其母本川薯221為高產高淀粉甘薯品種,高抗旱、抗黑斑病、耐貯藏;父本川薯218為高淀粉甘薯品種,萌芽性較好。2014年冬在海南陵水通過親本雜交得到實生種籽;2015年進行實生種籽育苗和初代鑒定;2016年秋收獲后考種,對初代材料進行產量、干物率、食味品質等性狀鑒定;2017-2018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2019-2020年進行四川省甘薯新品系聯(lián)合試驗;2021年進行生產試驗及初步示范;2023年通過國家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登記編號:GPD甘薯(2023)510029,目前已在四川成都、遂寧、南充等地累計推廣520hm2。
1 品種特征特性
1.1 農藝性狀 川薯234生育期145d左右。植株半直立,蔓長度中等,莖長較短,分枝數5.2個,葉片形狀為心臟形,葉柄長度中等,成葉深綠色。薯塊紡錘形,薯皮淺紅色,薯肉淺黃色,薯皮厚度中等。萌芽性較好,結薯較集中。
1.2 品質性狀 2020年經農業(yè)農村部食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成都)測試,川薯234干物率26.20%,淀粉率15.50%,粗蛋白含量1.21%,還原糖含量2.70%,可溶糖含量3.21%,抗壞血酸2.75mg/g,
均高于對照南薯88;β-胡蘿卜素含量0.37mg/g,低于對照南薯88(7.38mg/g)(表1)。
1.3 抗病性表現 2019年在江蘇徐州和福建福州根據NY/T 3939.1~4—2021《甘薯主要病害抗性鑒定技術規(guī)程》進行抗病性鑒定,薯瘟病和蔓割病以抗病材料金山57為對照,莖線蟲病以感病材料栗子香為對照,根腐病以抗病材料徐薯18為對照,黑斑病以感病材料勝利百號為對照。結果表明,川薯234抗根腐病,中抗蔓割病和莖線蟲病,感黑斑病,高感Ⅰ型薯瘟病和Ⅱ型薯瘟?。ū?)。
2 產量表現
2.1 品種比較試驗 2017-2018年在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新都基地開展品種比較試驗,5月下旬栽插,11月上旬收獲,小區(qū)面積20m2,行距75cm,株距22cm,四周設保護行。試驗結果表明,川薯234豐產性好,2年每667m2鮮薯平均產量2231.23kg,比對照南薯88極顯著增產17.59%;薯干平均產量652.17kg,比對照南薯88極顯著增產28.45%(表3)。
2.2 新品系聯(lián)合試驗 2019-2020年參加四川省甘薯新品系聯(lián)合試驗,設置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綿陽市農業(yè)科學院、南充市農業(yè)科學院和內江市農業(yè)科學院4個試驗點。小區(qū)面積20m2,行距75cm,株距20cm,四周設保護行。5月下旬栽插,11月上旬收獲。試驗結果表明,2年川薯234每667m2鮮薯平均產量2351.94kg,比對照南薯88增產18.70%;薯干平均產量673.97kg,比對照南薯88增產27.75%。除2019年內江市農業(yè)科學院試驗點減產外,其他試驗點均比對照南薯88顯著或極顯著增產(表4)。
2.3 生產試驗 2021年在四川省簡陽市、安居區(qū)、射洪縣、高縣進行生產試驗,5月下旬栽插,11月上旬收獲,按當地生產方式進行管理。小區(qū)面積335m2,栽插密度4000株/667m2。試驗結果表明,川薯234豐產性好、適應性強、商品薯率高,每667m2鮮薯平均產量2153.36kg,比對照南薯88增產15.68%;薯干平均產量615.86kg,比對照南薯88增產24.54%(表5)。
3 栽培技術要點
川薯234適宜在四川地區(qū)作春薯或夏薯種植。適時排種,育無病壯苗,壯苗應符合苗齡30~50d,苗長20~30cm,葉片肥厚、大小適中。采用壟作方式,種植密度為3500~4000株/667m2,5月底至6月初栽插,栽下薯苗的入土部分注意蓋土按緊,澆透水,以保證成活率。無灌溉條件的地方可以選擇雨后栽插。注意防治薯瘟病和黑斑病,栽前可施用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700倍藥液浸蘸薯苗根部7~10cm處1~3min?;室杂袡C肥為主,追肥注意氮磷鉀肥的配合施用[4]。栽苗后至封壟前中耕1~2次進行除草和培壟[5]。根據氣溫及挖根調查情況,適時早收入窖,收獲最晚在霜前結束,以免甘薯凍傷影響商品薯率。受霜凍、帶病斑、嚴重破皮的薯塊不入貯藏窖。貯藏初期及時通風散熱,后期注重保溫防寒。
參考文獻
[1] 李強,趙海,靳艷玲,朱金城,馬代夫.中國甘薯產業(yè)助力國家糧食安全的分析與展望.江蘇農業(yè)學報,2022,38(6):1484-1491
[2] 謝一芝,郭小丁,賈趙東,馬佩勇,邊小峰,禹陽.中國淀粉型甘薯育種現狀及展望.江蘇農業(yè)學報,2019,35(5):1240-1245
[3] 崔闊澍,胡建軍,程明軍,蔣藝,唐銘霞,王克秀.四川省薯類產業(yè)發(fā)展概述.四川農業(yè)科技,2023(1):1-4
[4] 曾燕楠,趙韓偉,程潤東,紀洪亭,王士紅,王勇,趙荷娟.賞食兼用型甘薯新品種蘇薯37.中國種業(yè),2024(6):183-186
[5] 蘭孟焦,肖滿秋,潘皓,盧凌志,侯隆英,葛瑞華,吳問勝.甘薯新品種贛薯8號的選育.中國蔬菜,2023(11):113-116
(收稿日期:2024-11-07)
基金項目:國家現代農業(yè)產業(yè)技術體系(CARS-10);四川省育種攻關項目(2021YFYZ0019,2021YFYZ0020);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科研條件平臺建設專項(51000024Y000010717763);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中試熟化項目(2025ZSSFGH07)
通信作者:楊松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