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葵10號是山西農業(yè)大學經濟作物研究所利用R99M-7為雜交父本、2010ST-10-4A為母本選育的食用向日葵雜交新品種,于2024年完成國家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登記編號:GPD向日葵(2024)140050。該品種產量高,中抗列當,中抗黃萎病、黑斑病和黑莖病,適宜在山西省中北部春播區(qū)種植。對經葵10號的親本來源、雜交配組及鑒定過程、主要特征特性、栽培技術要點進行介紹,為該品種的生產應用提供必要的參考。
關鍵詞:食用向日葵;經葵10號;品種選育
Breeding of a New Edible Sunflower Variety Jingkui No. 10
WANG Wenhao,HE Lifen,YAN Yuxing,WANG Yanzun,ZHANG Hong,
SONG Min,LIU Wenjun,ZHENG Hongyuan,HOU Yanrong
(Institute of Economic Crops,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31)
我國是食用向日葵生產和消費大國,21世紀初向日葵種植面積為100萬hm2左右[1],其中,食用向日葵種植面積占國內向日葵總種植面積的90%以上[2]。向日葵具有較強的抗旱及耐瘠薄能力,是我國華北、西北等地區(qū)的重要經濟作物之一。近年來,在山西省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中,向日葵產業(y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fā)展,全省播種面積基本保持在3萬hm2左右,且近2年播種面積呈明顯上升趨勢,產量波動增大,截至2022年底山西省向日葵年度總產達5.7萬t,在除大豆以外的油料作物中,播種面積和總產均居山西省首位。但隨著近年來晉北地區(qū)向日葵的快速發(fā)展,列當、菌核病的發(fā)生和蔓延日漸嚴重,如未盡早防范治理,勢必會對山西省向日葵產業(yè)造成重大影響。
為此,山西農業(yè)大學經濟作物研究所選用表現(xiàn)優(yōu)異的雜交三系材料2010ST-10-4A為母本、R99M-7為父本,歷經多年不斷選育和鑒定后,成功育成食用型向日葵雜交新品種經葵10號。該品種高產,抗病、抗逆性強,籽粒商品性好,口感清香,其選育促進了山西省晉北地區(qū)向日葵產業(yè)安全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1 親本來源與選育過程
1.1 親本來源
1.1.1 母本2010ST-10-4A 山西農業(yè)大學經濟作物研究所于2013年用已有不育系M99-A與2010年收集的臨縣農家種自交后代2010ST-10-4進行測交育性鑒定;2013年進行南繁鑒定,F(xiàn)1表現(xiàn)高度不育;2014年開始以2010ST-10-4為父本連續(xù)6代自交回交;于2016年表型穩(wěn)定,回交父母本表型性狀相同,不育率穩(wěn)定達到100%,將回交的母本材料定名為2010ST-10-4A。該不育系生育期110d,株高220cm,幼莖花青苷顯色弱,無分枝,葉片數(shù)36片,葉心形、鋸齒小、深綠色。柱頭花青苷顯色弱,花粉黃色,管狀花黃色,舌狀花黃色,籽粒長2.22cm、寬0.75cm,長卵形,黑底白邊,百粒重12.2g。
1.1.2 父本R99M-7 2012年以引自美國勝利公司選育的雜交種GC608自交分離可育后代GC608-7與恢復系R99M雜交,經連續(xù)6代自交、測交鑒定,于2016年性狀穩(wěn)定一致,恢復率100%,命名為R99M-7。該恢復系生育期104d,株高106cm,幼莖花青苷顯色中等,無分枝,葉片數(shù)22片,葉片心形、鋸齒小、中等綠色。柱頭花青苷色素弱,花粉黃色,管狀花黃色,舌狀花黃色。籽粒長2.00cm、寬0.86cm,長卵形,黑底白邊,百粒重15.06g。
1.2 經葵10號選育過程 2017年夏山西農業(yè)大學經濟作物研究所以恢復系R99M-7作父本、不育系2010ST-10-4A作母本組配出雜交組合,組合編號X12(2010ST-10-4A×R99M-7);2018年夏進行田間鑒定,株型、產量及抗性表現(xiàn)優(yōu)良,田間生長整齊、結實性好且籽粒商品性符合選育目標。在2019年夏的品種比較試驗中,該雜交組合田間表現(xiàn)穩(wěn)定,抗逆性和抗病性突出,產量和商品性顯著優(yōu)于對照品種,命名為經葵10號。2024年通過國家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登記編號:GPD向日葵(2024)140050。該品種親本系譜圖及品種選育過程見
2 品種特征特性
2.1 農藝性狀
2.1.1 植株性狀 經葵10號田間表現(xiàn)生長勢強、整齊度高,具有較好的抗逆性和適應性,早熟、不早衰,平均生育期107d。直立株高222cm,后期彎頭株高170cm左右,無分枝。幼莖花青苷顯色弱,葉片中等綠色,莖上部剛毛中等,葉片數(shù)38片,葉片心形、中等鋸齒,葉片泡狀程度弱、測脈角度接近直角,有葉翼,葉耳中等,葉片橫截面凹形。舌狀花卵圓形、中等黃色,苞葉較多,管狀花橙黃色,柱頭花青苷顯色弱,花粉黃色(圖2)。
2.1.2 盤粒性狀 經葵10號花盤為平盤形,直徑29.4cm左右,后期花盤傾斜度4級。籽粒窄卵形,單盤粒數(shù)940粒,百粒重15.1g,籽仁率55.75%。主色為灰色,有白色條紋,邊緣條紋較強。平均粒長2.23cm,粒寬0.88cm,籽粒厚度0.42cm(圖3)。
2.2 品質及抗性 2022年經農業(yè)農村部油料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經葵10號籽仁蛋白質含量30.0%,含油量46.16%。2021年經內蒙古農牧漁業(yè)生物實驗研究中心檢測,經葵10號表現(xiàn)為中抗黃萎病、黑莖病、黑斑病,中感菌核病,中抗列當。
3 產量表現(xiàn)
2021年在山西省中北部的呂梁汾陽市、石樓縣、忻州五寨縣、朔州右玉縣、大同懷仁縣開展向日葵適應性生產試驗,經葵10號每667m2平均產量227.9kg,較對照LD5009增產6.95%;2022年續(xù)試,平均產量240.9kg,較對照LD5009增產12.41%;2年試驗平均產量234.4kg,較對照LD5009增產9.69%(表1)
4 栽培技術要點
4.1 選地整地 避免重茬、迎茬,低洼、易澇地塊不宜種植。一般地塊輪作期通常至少為4年,在寄生性雜草列當發(fā)生較重地塊則至少需要7年。適合與高粱、玉米、小麥等禾本科作物輪作倒茬。盡量選擇中上等肥力田塊種植,基肥以有機肥為主、磷鉀肥為輔。秋季進行深翻,冬春及時耙耱保墑。播種前旋耕整地,達到地平、土碎、無大坷垃。田間應修建排水渠,以免雨季積水。
4.2 適期播種 山西省晉北地區(qū)及中西部春播區(qū),通常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播種,中部地區(qū)可適期晚播,避免花期遇高溫而造成授粉結實率降低。播種深度根據(jù)墑情控制在3~5cm之間。播種前曬種1~2d可提高種子發(fā)芽勢和發(fā)芽率,用辛硫磷對土壤進行處理可防治地下害蟲。按照種子重量0.3%~0.5%的藥量采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進行包衣拌種,可降低土傳病菌的侵害。
4.3 合理密植 根據(jù)土壤、地力及墑情條件的不同選擇全膜、半膜或膜下滴灌播種,株距 45~50cm,行距80cm,播種密度控制在1600~1800株/667m2,每穴播2粒種子。
4.4 田間管理 幼苗長到2對真葉時開始定苗,3對真葉期及封壟前進行1~2次中耕除草,苗期需控制澆水以蹲苗;在開花期與灌漿期要結合灌水追施氮肥和鉀肥?;ㄆ诜欧浠蜻M行人工輔助授粉。施肥時重點注重底肥和種肥,底肥應以磷鉀肥為主,后期追施氮肥可有效提高產量。
4.5 病蟲草害防治 應遵循“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播種前注意地下害蟲的防治。開花前防治向日葵螟、薊馬等蟲害,減少籽粒銹斑引起的品質下降[3]。為保護傳粉昆蟲,應在向日葵現(xiàn)蕾后開花前根據(jù)危害情況選擇施用化學藥劑,以毒性較低、環(huán)保、高效的農藥為主[4]。銹病可通過減小田間濕度、增加田間通風來預防,在發(fā)病初期及早施用萎銹靈進行控制。菌核病可通過種子處理、及時收獲與藥劑防治等手段控制。
4.6 收獲 向日葵莖稈和花盤背面呈淡黃色、籽粒皮殼和籽仁脫水變硬,說明其已經成熟。選擇10~15d無連續(xù)降雨時插盤晾曬,之后進行脫粒篩選[5]。
參考文獻
[1] 聞金光,李素萍,郭樹春,菅志亮,劉昌星,鄧濤.我國向日葵種業(yè)的建立與發(fā)展.中國種業(yè),2022(2):28-32
[2] 聞金光,王林,韓曉梅,李素萍,賈利敏,關國寶,鄧濤.我國向日葵種子加工的發(fā)展及現(xiàn)狀.中國種業(yè),2021(11):17-19
[3] 渠匯,陳磊,張文兵,張鍵,云曉鵬,劉俊,趙君,李海平.花薊馬與向日葵籽粒銹斑發(fā)生的關系.植物保護,2023,49(2):342-347
[4] 宋曉兵,王曉宇,彭埃天,馮冠杰,黃峰,崔一平,陳霞.檸檬薊馬的危害及其防控技術研究.中國熱帶農業(yè),2021(4):66-69
[5] 王文浩,劉文俊,何麗芬,閆玉星,王彥尊,鄭洪元.食用型向日葵新品種經葵1408的選育.中國種業(yè),2022(1):106-108
(收稿日期:2024-11-07)
基金項目:山西農業(yè)大學生物育種工程項目(YZGC047);山西省現(xiàn)代農業(yè)油料產業(yè)技術體系建設專項(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