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途中抵達了貴州遵義,這座古城因此見證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遵義會議。這次會議不僅在最危急的關頭挽救了黨、紅軍以及中國革命,更為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會議總結五次反“圍剿”經驗教訓
遵義會議召開之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經歷了五次艱苦卓絕的反“圍剿”斗爭。前四次反“圍剿”取得了勝利,但第五次反“圍剿”因“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指揮而陷入被動,導致紅軍損失慘重,被迫長征。遵義會議深刻總結了五次反“圍剿”的經驗教訓,特別是批判了“左”傾冒險主義在軍事上的錯誤,為紅軍后續(xù)的戰(zhàn)略轉移和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
會議指出,前四次反“圍剿”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關鍵在于堅持了毛澤東提出的“誘敵深入”等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則是因為放棄了這些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盲目地與敵人硬碰硬,導致紅軍力量大幅削弱。這一慘痛的教訓,使全黨全軍深刻認識到,只有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才能制定出符合實際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取得革命的勝利。
確立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的地位
遵義會議的另一項重要成果是選舉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這一決定是對毛澤東個人才能和貢獻的認可,更是全黨全軍對未來革命道路的明確選擇。毛澤東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深厚的理論素養(yǎng),在紅軍中贏得了廣泛的尊敬和信任。他的當選,為紅軍的未來發(fā)展提供了堅強的領導核心。
遵義會議選舉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在事實上確立了他在黨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對于中國共產黨和紅軍來說具有深遠的意義。它意味著中國共產黨開始走上了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道路。
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中的地位確立后,得以更加自由地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他提出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等戰(zhàn)略思想,為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的勝利指明了方向。他的領導風格也深深影響了全黨全軍,使得中國共產黨逐漸形成了獨特的領導方式和革命風格。
毛澤東思想為革命提供行動指南
毛澤東掌舵后,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使得毛澤東思想走向成熟。這一思想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毛澤東思想以實事求是為核心,強調從中國實際出發(fā),走自己的路。它為中國革命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和行動指南。
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領導紅軍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實現了中國革命的戰(zhàn)略轉移。隨后,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毛澤東思想又指導中國共產黨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這些勝利不僅證明了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性,也進一步鞏固了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心中的地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進入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它強調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中國的改革發(fā)展取得了輝煌成就。經濟持續(xù)快速發(fā)展,社會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同時,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也日益增強,成為推動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重要力量。這些成就的取得,充分證明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正確性和偉大意義。
90年來,中國共產黨在遵義會議精神的指引下,不斷前進、不斷發(fā)展。今天,我們更應銘記歷史、不忘初心,繼續(xù)發(fā)揚遵義會議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編輯 易 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