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爾寺
游牧心靈的人
命中是塔爾寺的一塊兒瓦
雨水總是趕在黃昏之前
草擬一篇禱告文
它們滴淌下來的時候
正好看見我們匍匐在地
多么地低啊
那些謙卑,那些微小的閃電
準確而又毫不吝嗇
擊中我們骨子里的沉迷
河流的雪豹
荒涼的山岡上靜臥著四只雪豹
它們一出生就有好聽的名字
布哈、沙柳、烏哈阿蘭和哈爾蓋
四只雪豹吞吐著藍天和雨水
草場上不知疲倦的母親
乳汁綿延不息,喂養(yǎng)馬匹
也喂養(yǎng)青海湖孤獨的酒杯
斟滿大風、沙塵或冰山
這些暴脾氣清洗了高原的眼眸
一只在群山環(huán)抱中據守巢穴的鷹
犀利得只剩下神性,只剩下藍
荒涼的山岡被雪豹投喂,酒杯中的
棕頭鷗、斑頭雁擁有了龐大的種群
拉著青海湖幽藍的閃電,浩瀚走向星空
秋天的坎布拉
十八頭牦牛背著十八個磨盤
將野性,胡亂扔給了十八座山峰
秋天的坎布拉
我不知道該把眼眸
用格桑花,還是用丹霞的手帕擦亮
與康巴漢子擦身而過
我不時用手指頭掰數著
尖藏、尕吾昂、德洪、完吉
這四個小村落,聞著原始的味道
秋天拿著油漆桶,站在樹頂上
將十八座山涂抹了一遍
森林、野花,峭壁、陡坡和河岸
陽光和暮色覺得不過癮
又按著自己的意愿重新涂了一遍
涂得五光十色
和康巴人身上的藏族服飾一樣
坎布拉變得童話起來
清澈的黃河水歡快得像個孩子
一會兒扯下藍天的布匹圍在腰間
一會兒又把大朵大朵的白云披在肩頭
我也變得童話起來
我看見十八座山峰背著我
吮吸著林海的乳汁,吮吸著涼爽的風
十八頭牦牛將野性留在了十八座山峰
在坎布拉,秋天拿著油漆桶站在樹頂上
我的心突然間波瀾壯闊起來
野牛谷巖畫
你看不到的蹄印
已經踏入巖石黑漆的內心
連同星辰、暴風雪,還有野性
一起攔腰捆綁在昆侖山深處
夏季草場低沉而又茂密
野牦牛們懶散得只剩下繁衍
低于雪線高于碎石
在藏傳經文中誦讀生存的境況
一些圖騰直接勾勒心跳
比如細沙山上這些起伏的巖石胸腔
在陽光下反芻出彪悍
成群結隊復蘇先民樸素的想象
在一場大風來臨之前
把所有的蹄印都凝聚成野花
野牦牛們攢足了氣力
眼前的草場,讓它們目光發(fā)亮
黃河源頭牛頭碑日記
措日尕則山頂。天微涼
風抖動扎陵湖湖面
牛角朝天,吹響了粗獷
大河的源頭隱沒在草灘
青銅涌動著雄渾,凌空發(fā)出呼喊
這碩大、堅韌的頭顱頂天立地
大河的源頭乳汁清澈
站在牛頭碑旁,望蒼茫
我感覺,整個高原的身軀都在涌動
牛的四蹄壯闊。每一次發(fā)力
都勢如破竹,咆哮出沉穩(wěn)的青銅
在托勒海注視胡楊
阿爾頓曲克草原一抬腳
將暮色毫不猶豫踢向西北
一顆碩大的球翻滾進沙丘
托勒海呈現在面前,依舊一望無際
依舊把荒涼放逐到天邊
這時只給胡楊反復吟唱一首歌
天空垂雪或垂血都不重要
把白云和薄暮當作過客就是了
一雙腳深陷其中
依然抵不住胡楊的一次詠嘆
這些密密匝匝的胡須,來不及清理
就讓它隨意生長吧
遠山的影子越來越暗
隨時來臨的風暴
都不曾影響它的睡眠、任性和執(zhí)著
在托勒海,在格爾木胡楊林場
只想把隨身攜帶的一瓶水
饋贈給這些從不抱怨命運的靈魂
饋贈孤獨
告訴一切不屑于輕易低下的頭顱
世上依然有水,有水一樣晶瑩的閃光
【作者簡介】王占斌,1972年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大同市作協副主席,詩歌研究會會長,非物質文化遺產八法拳代表性傳承人,在《詩刊》《星星》《詩歌月刊》《詩選刊》《揚子江詩刊》等刊物發(fā)表作品,著有詩集《傾訴北方》《像民歌一樣行走》《閃電的幸福遼闊》、文化專著《大同武術史》《李德懋年譜》等多部150余萬字,作品曾多次入選詩歌、散文詩年選,獲《詩刊》《人民文學》《延安文學》《散文詩》等刊的征文獎。
責任編輯:王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