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
這是雷鋒離開家鄉(xiāng)來到東北的第一篇日記,也是他走進工廠的第一篇日記,同時是第一次在書面上表達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的愿望。
這篇日記與上一篇在家鄉(xiāng)寫的日記相隔一年零兩個月左右,是在他進入工廠9個月時,從鞍鋼化工總廠來到弓長嶺礦的焦化廠第6天寫的。有意思的是,雷鋒說由鞍山來到弓長嶺,他這里指的是地點而不是指單位,表達得相當準確。因為化工總廠和弓長嶺礦都是鞍鋼的企業(yè),化工總廠位于鞍山市,而弓長嶺礦位于遼陽市的安平公社(鄉(xiāng))。
從這些文字里,完全可以看到,此時的雷鋒不僅年滿18周歲,而且思想開始成熟,心胸和視野開闊了。他走進工人階級隊伍以后,思想上產(chǎn)生了飛躍式變化。他的這篇日記寫得非常全面、想得非常周到??雌饋?,很像一個工人的自我思想總結,或者是給組織的思想?yún)R報。
從學習、工作、紀律、團結,一直講到個人修養(yǎng)。這篇日記讓我們感到,此時的雷鋒,從內(nèi)在到外在,從思想到行動,完全把一個新中國工人的形象樹立起來了。弓長嶺是一個不太大的地方,但這里無疑是雷鋒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里程碑,留下了雷鋒深深的足跡。在這里,在這一天,他樹立了自己人生的遠大目標——加入偉大的中國共產(chǎn)黨,要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奮斗。
雷鋒在弓長嶺礦留下了19篇日記,也是他當工人時留下的全部日記。雷鋒在弓長嶺雖然只有4個來月時間,卻是他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有人說弓長嶺是雷鋒精神的萌發(fā)地、孕育地、發(fā)祥地。2012年3月,遼陽市人民政府在弓長嶺建立了“遼陽雷鋒紀念館”,規(guī)模宏大、內(nèi)容豐富,具有地域特色和深厚的雷鋒文化底蘊。
(責任編輯:宋元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