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初的一個深夜,雖然已是初夏,但駐地的夜晚溫度低至0攝氏度?;璋档穆窡粝?,一個老兵爬上3米高的人字梯,聚精會神地維修著監(jiān)控設備,手上操作游刃有余。經(jīng)過他一番拆裝檢修后,監(jiān)控設備恢復正常,他這才慢慢爬下人字梯。
這名老兵正是北部戰(zhàn)區(qū)空軍某場站通信營光端技師、一級軍士長顏廷喜。入伍以來,他30年如一日,深深扎在北疆通信一線,2次獲得空軍優(yōu)秀士官人才獎,2次榮立個人三等功,多次被評為優(yōu)秀士官、優(yōu)秀共產黨員、空軍基層優(yōu)秀通信骨干。他精通通信領域12個專業(yè),掌握全場站的線路布設走向,是故障的“活字典”、線路的“活地圖”。
“通信線路是軍隊的神經(jīng),而我們通信兵就是這一個個‘神經(jīng)元’,一旦哪個節(jié)點出問題,整個系統(tǒng)就會癱瘓,因此必須時時在線、刻刻保通。”顏廷喜說,通信兵不學習就沒出路,不積累就難成才。他有個雷打不動的習慣——每天學習1小時。有次任務結束后已是凌晨,其他人回來都是脫掉衣服倒床就睡,連洗漱的力氣都沒有了,而顏廷喜卻拿出設備原理書梳理著一天的排故經(jīng)驗思路。
初見顏廷喜,你很難想象這樣一個身材瘦小的男人身體里究竟藏著怎樣的精神和能量。走進他的臺站,在文件柜上放著一個大箱子,打開后發(fā)現(xiàn)里面放滿了學習資料和筆記本。翻開泛黃的篇章,里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他的學習體會和工作經(jīng)驗,字跡從稚嫩到蒼勁,頁面從凌亂到工整,承載著他從軍以來的成長軌跡?!安粚W習不鉆研難以勝任工作”,他說。正是這樣不斷的積累,讓他從一個稚嫩的新兵逐漸成長為部隊通信領域的技術達人。他文件柜里整整齊齊擺放的各種榮譽證書,既是組織對他的褒獎,也映射出他對通信專業(yè)的熱愛。
1999年9月,該場站開始建設程控光端站,單位領導讓顏廷喜負責這個臺站,起初他對這項工程來說就是一個“門外漢”。但他始終堅信,世上難事都怕“認真”二字。在光端站投入使用后,他把所有休息時間都用來研究技術人員交付的第一手資料;解決不了的問題,他就一遍又一遍地閱讀設備說明;遇到突破不了的瓶頸,他就主動向廠家和兄弟單位請教。
有一天,領導看到兩眼通紅的顏廷喜依舊堅持在工作崗位,讓他去休息,他說:“設備一天不弄懂,通信就一天沒有保障,我怎么能睡得著?!鳖佂⑾膊粌H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了新裝備的使用方法,更是在保障過程中總結出了“四常工作法”,帶教出十幾名通信骨干。
“如果說我取得了一點成績,那是因為我置身于一個優(yōu)秀的團隊?!鳖佂⑾渤Uf,“雖然我只是普通一兵,但我愿意在這個平凡崗位上做一個永不停歇的‘神經(jīng)元’?!?/p>
(責任編輯:潘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