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分,僑鄉(xiāng)的空氣中彌漫起一股特有的濃郁的燒餅香,勾起了人們的鄉(xiāng)愁。舅老爺攜著小孫女,跨越重洋,回到了這片孕育了家族根脈的土地上,只為一場莊重的祭祖儀式。
翌日清晨,被鄉(xiāng)情牽引,表妹拽著我的手,急切地要去街市上尋覓那熟悉的味道。舅老爺笑言:“去吧,多年未嘗的滋味,我們似乎都患上了思餅之疾?!?/p>
街上,燒餅的香氣與春風(fēng)交織,引人垂涎。我們在各式各樣的攤位前徘徊,每一家的燒餅都很誘人,選擇哪家成了難題。
行進(jìn)間,我們停駐在一家特別的燒餅攤前。攤主是個戴寬邊眼鏡的小女孩,年齡與表妹相仿,此刻她正專心致志地邊讀書邊記錄,完全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仿佛忘卻了眼前的買賣。
“這燒餅怎么賣?”舅老爺指著她簸箕中的餅問道。
“六元一斤?!迸㈩^也不抬地答道。
“真是實惠!”舅老爺感嘆。
“媽媽說自家做的,可以便宜些?!迸⑼赋鲆环荽緲悖a(bǔ)充道。
“這是什么口味的?”舅老爺好奇地繼續(xù)詢問。
女孩這才放下書本,認(rèn)真介紹:“這是簕菜燒餅,個大餡少,簕菜帶點兒苦?!?/p>
舅老爺聞言,面露悅色,追問:“是甜的嗎?”
女孩羞赧地?fù)u頭:“有點苦?!?/p>
舅老爺竟因此更顯興奮:“太好了,給我來五斤!”
女孩瞪大眼睛,不敢置信:“五斤?”
“沒錯,五斤?!?/p>
“您為何要買這么多?”女孩疑惑不解。
“我要帶它們?nèi)??!?/p>
“或許您該少買一些?!迸⒔ㄗh。
“為何這么說?”
“我們家的簕菜燒餅因為保留了簕菜的苦味,能清熱解毒,但很多人吃不慣。媽媽總說,留住苦味,才能留住健康。您遠(yuǎn)道歸來,應(yīng)該帶些更受歡迎的甜餅。”女孩真誠地說著,眼神中滿是對家鄉(xiāng)美食的自豪與愛護(hù)。
舅老爺握住女孩的手,感動地說道:“孩子,你的心地如此善良,又堅守誠信,在你這里,苦餅也變成了甘之如飴的寶貝?!?/p>
女孩害羞地笑了,臉龐如春日里綻放的花朵。
“這一簸箕的燒餅,我全包了!”舅老爺?shù)臎Q定讓氣氛更加熱烈。
女孩麻利地打包好燒餅,遞了過來。
舅老爺執(zhí)意要多付錢,并將一沓鈔票塞入女孩手中:“不用找了,愿你幸福快樂,好孩子!”
女孩堅持按實際收錢,不愿多取分毫。她說:“媽媽教我,做生意要誠信,不能多拿別人的錢。”圍觀的群眾見此情景,報以熱烈的掌聲,贊許聲也此起彼伏。
歸途上,簕菜燒餅的苦后回甘在口中蔓延,舅老爺感慨萬千:“世間萬物,苦中帶甘,正如這誠信的美德,雖不張揚(yáng),卻能久留人心?!?/p>
這份記憶,伴著燒餅的余香,成為我心底最溫柔的印記。
指導(dǎo)老師:邱健廉
(此文獲2024年主題征文活動高中組一等獎)
本欄目責(zé)編:黃嘉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