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綿綿密密的細(xì)雨沒日沒夜地飄灑著,在寬闊的昌江上形成一片迷蒙的水霧,散發(fā)出一種逼人的冷氣。
少年游醫(yī)孫景賢一路南行,來到“村村窯火,戶戶陶埏”的浮梁縣,正趕上一年一度的“七月半”,也就是瓷器業(yè)四大節(jié)中尤為關(guān)鍵的“變工節(jié)”。
所謂“變工節(jié)”,是各大窯主請領(lǐng)頭工匠上館子吃大茶,決定是否更換師傅的重大日子。因而每到七月半,浮梁縣的氣氛就會變得相當(dāng)緊張,大家心頭都多了些惶恐不安,號稱“多事之秋”。
此時,孫景賢正手持幡旗走在街道上。突然,街角處跑來一個十五六歲的白衣少女,一把拉住他,拐入一條深巷,進(jìn)了一家青瓦白墻的宅子。
只見屋內(nèi)一位老者躺在床上,面色烏青,口唇發(fā)紫。
孫景賢尚未回過神來,少女已躬身作揖,急切地說道:“小女魏見青,還請救救我爹爹!他今日赴了東家的蟠龍宴,回來時還一切安好,不料一個時辰后,竟突然吐血暈厥!”
孫景賢聞言,忙上前號脈,旋即面色突變,大驚道:“老先生分明是中了毒??!”
魏見青一時怔愣,失聲道:“怎么可能,莫非真的是東家……”
驀然,孫景賢想起少女此前提到的蟠龍宴,腦中靈光乍現(xiàn),打斷道:“令尊先前可曾食用過茶水?”
“爹爹每日必喝一杯荊芥茶,這是他多年的習(xí)慣,許多人都知曉?!?/p>
孫景賢恍然大悟,原來如此!要知道,蟠龍宴的主食是鱔魚。他在北方游歷時曾聽聞,鱔魚乃至陽之物,單食大補(bǔ),但與荊芥同食則會陰陽相沖,吐血不止。但這僅是坊間流傳,藥典中并無記載。
因此,害人者正是利用鱔魚與荊芥相沖的醫(yī)理,欲殺人于無形。
孫景賢忙給老者服下藥箱中的瀉藥,將這兩種食物排出,癥狀終得以緩解。但年邁之人仍虛弱不堪,昏睡不醒。
傷心之余,魏見青將事情原委細(xì)細(xì)道來。
2
原來,魏家世代燒瓷為生,工藝精細(xì),遠(yuǎn)近聞名。半年前,因浮梁縣第一大窯崔窯試圖開發(fā)新的青花瓷,崔氏家主遂花重金聘請她父親做領(lǐng)頭師傅,并為其獨(dú)辟火窯。
就在半月前,魏父終于燒成了一只絕美的“青花見三色”,圖案青翠披離,堪稱青花界之奇跡。由于瓷器燒造全憑多年經(jīng)驗(yàn)和直覺,師徒代代相傳。因此,屢有窯主為占不世之功,暗中派人在工匠酒水中投放毒藥。這樣,窯主即可確保所得瓷器為傳世孤品,名垂青史。不少工匠就這樣含冤而死,許多寶貴的秘技亦隨之而去。魏父便險些慘遭毒手,命喪黃泉。
三日后,在孫景賢的悉心醫(yī)治下,魏父雖已醒轉(zhuǎn),卻口不能言,手腳亦顫抖不停。魏宅中,工匠們皆神色戚戚,既為一代匠人的手藝即將失傳而痛惜,亦為自己的飯碗而心憂。
突然,大門被人推開。一個衣著華貴、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走了進(jìn)來。此人正是崔窯的主人崔煉。原來,崔煉聽聞魏父中毒身殘,手腳不便,便立即派人前來收回火窯,要將魏氏父女趕出浮梁縣!
此時,魏見青的聲音響了起來:“你毒害我爹爹的事,我雖無證據(jù)。但從今日起,我代表魏家向你宣戰(zhàn)!”
崔煉面色一沉,笑意盡斂:“丫頭,瓷行祖規(guī)‘傳男不傳女’,你憑什么?”
原來,魏氏人丁不旺,魏見青竟是魏氏唯一后裔。她一聲冷哼,妙目冰冷似箭,從眾人臉上一一掠過,嘴角帶起一絲嘲諷:“女子怎么了?我偏要打破這不成文的規(guī)矩!魏見青今日在此立誓,愿為振興魏窯,終身不嫁!”
手無寸鐵的少女竟敢孤身一人,挑釁能夠在浮梁瓷業(yè)呼風(fēng)喚雨、只手遮天的崔煉!
霎時,魏見青的言辭如一根刺猛然扎進(jìn)崔煉心中。他的眼神陡然鋒利,暗裹著殺氣,怒聲疾喝:“綁了她!”
孫景賢眼色一凜,大步流星擋在少女身前,喝退眾小廝:“她所犯何罪,你們憑什么綁人?!”魏見青昂首怒視,眸光銳利如槍。她身后是一眾工匠,皆麻衣束腰,挺立如樹。
崔煉驚怒交加,半晌后,咬牙吐出幾個字:“明日起,此窯關(guān)閉,生人不得入內(nèi)!”
3
自此,魏見青耗盡家中積蓄,并在自愿留守的工匠們的扶持下,尋了一處荒僻院落建起了魏窯,雖是環(huán)境簡陋,但也一應(yīng)俱全。
少女身為窯主,不顧諸多禁忌,大膽走進(jìn)窯屋,大聲宣告魏窯開張。百姓驚駭之余,亦對其膽量佩服有加。魏父也打破了“傳男不傳女”的祖規(guī),帶病將多年積累的技藝書寫下來,傳給女兒。孫景賢則因要清理魏父余毒,被邀請暫住魏宅。
轉(zhuǎn)眼間,荷葉田田,已入盛夏。一道圣旨傳入浮梁縣:“八月初,在所有民窯展開遴選,勝出者將獲準(zhǔn)為宮廷燒制官瓷。”
一石激起千層浪,廣大民窯紛紛報名參與。其中,聲名最旺的當(dāng)屬曾為御窯廠搭窯的崔窯。
這日清晨,崔窯周圍聚集了眾多百姓,人群中還傳來慟哭聲。魏見青與孫景賢為魏父去買藥材,正巧路過,卻見一名少女正被五花大綁,拖入崔窯。
原來,早先御窯廠有極為重要的瓷器入窯時,曾以少女祭窯,傳說可得精血之氣。但因過于慘烈,已有多年未曾實(shí)行。
魏見青見狀,毫不猶豫地沖上前攔下少女,大聲告知眾人:“窯房之精要在于四壁,只要高低大小合適,火氣方能矯如游龍,燒出精美的瓷器。犧牲少女,毫無意義,放開她!”
崔煉見又是這丫頭,便命家丁持刀拿人。
刀鋒襲來,魏見青不假思索,用手臂擋住了鋒利的刀刃。瞬間,刀鋒劃開皮肉,溢出大量鮮血。
持刀的家丁被少女的膽魄所震懾,愣在原地。而此時,孫景賢也及時引來衙役,化解了危機(jī)。那名險些被拖入崔窯的少女,則立即跪地求救。
崔煉迫于壓力,終究還是將那名少女放了。但見這一幕,大家都知,從此崔、魏兩窯必定更為劍拔弩張。
而就在不遠(yuǎn)處,一位身穿綠色袍服的官員微微揚(yáng)起唇角,對魏見青帶了些贊許的意味……
4
八月初八,雷雨新霽。百姓聽聞府衙大院有斗瓷大會,紛紛意興盎然,前來圍觀。只見院內(nèi)陳列在案幾上的匣缽被逐一打開,一件件精美瓷器頓時呈現(xiàn)在眾人眼前。
驀然,人群中有人驚呼:“快看,那竟是‘青花見五色’!”
大家循聲望去,只見一只靛藍(lán)色的青花梅瓶上畫的是“萬壑松風(fēng)”,筆墨秀勁,柔中帶剛。原本單調(diào)的藍(lán)色竟呈現(xiàn)出“頭濃”“正濃”“二濃”“正淡”“影淡”五種深淺不同的藍(lán),層次分明,神韻非凡。
原來,魏見青知曉父親燒制“三色青花”那一窯的火溫,又知火窯內(nèi)匣缽、器物擺放位置,于是按之前的條件反復(fù)嘗試,終于燒出了“青花見五色”!
忽然,又有人驚呼道:“釉里紅!”眾人抬眼一瞧,立刻驚呆了。
眼前是一件出自崔窯的釉里紅花口盤,白底紅紋,潤澤晶瑩。此時,晚照方好,半天斜陽徐徐鋪開,照在瓷面上,鮮艷的紅色如同欲滴的血水,美得攝人心魄。
參與評審的官員紛紛鼓掌叫好。
本次遴選,崔窯和魏窯的兩件瓷品脫穎而出,卻難分伯仲。但因崔窯占有官窯扶植的優(yōu)勢,眼看即將勝出。此時,一個清脆的聲音破空而出,說話的正是魏見青:“各位大人,恕小女無禮。工藝不足,我可以學(xué),但融畫入瓷,并非人人可為。請?jiān)俳o魏窯一個機(jī)會!”
一旁身穿綠色官袍的督陶官聞言,沉默片刻,朗聲道:“你小小年紀(jì),確實(shí)不易。本官就再給你一個機(jī)會。十日后,魏窯與崔窯在此一決勝負(fù)!”
一瞬間,周圍既有附和聲,亦有非議聲。督陶官皆不理睬,轉(zhuǎn)身離去。
人潮漸漸散盡,魏見青抬首與孫景賢對視,怎奈千言萬語無從說起,索性緘默,兩人一同邁入皎皎月色之中……
5
垂暮時分,雨淅淅瀝瀝地敲打著這座江南小鎮(zhèn)。
“塑泥,成胚,入爐……”挽起袖褂的魏見青正神情專注地等待著這次入窯,希望能在雨天燒出極其罕見的天青色瓷瓶。
待她走出瓷窯時,卻發(fā)現(xiàn)夜影中站了一個人,手里還拎著一盞油燈。此人正是游醫(yī)孫景賢,他是趕來告訴魏見青一個好消息:魏父已開口能言。
整整一晚,魏家都沉浸在無限的喜悅之中。不遠(yuǎn)處,隱約傳來陶車聲,間雜著犬吠聲,令本不安分的黑夜平添了幾分躁動。
深夜,一群蒙面人闖進(jìn)魏窯,掄起棍棒刀劍,打向火窯……待翌日魏見青趕到時,作坊中的數(shù)十個火窯盡毀,滿地狼藉,碎礫遍地。
遭此大劫,大病未愈的魏父經(jīng)受不住打擊,噴出一口鮮血,頹然倒地,沒過幾天就撒手塵寰。臨終一刻,老人聲音虛弱,神態(tài)卻異常肅穆:“丫頭,你比我有天賦,定要做出最精美的瓷器,振興魏窯……”他用最后一絲氣力凝視著魏見青,眼底通明,多少深意盡在不言中。
堅(jiān)強(qiáng)的少女獨(dú)自一人承受了一切。她明知是誰在暗中下黑手,但眼下最關(guān)鍵的是要制出好瓷,這樣才能不負(fù)父親遺愿,不負(fù)魏氏祖訓(xùn)。
所幸,魏氏火窯所用泥漿配方獨(dú)特,黏結(jié)性極高,因此尚有兩個窯洞破損程度較輕。經(jīng)過魏見青用祖?zhèn)魇炙囘M(jìn)行搶修后,尚能使用。
夜涼如水,風(fēng)呼嘯著掠過耳邊,像一首悲涼的歌,在為少女內(nèi)心的酸楚哭泣。
孫景賢望著少女憔悴的面容,輕語道:“在浮梁的這些日子,我已知制瓷如做人,差距最大的不是技術(shù),而是人心的寬窄。你且沉下心來,放手一搏吧。”
魏見青聞言,精神為之一振,想起父親的遺愿。她深吸一口氣,悠悠看了一眼面前破碎的坯料,突然想起一種瓷器,與她此刻的心境如此契合……
6
還剩七天,魏見青幾乎把自己關(guān)進(jìn)了那座小小的瓷窯里,輪盤轉(zhuǎn)動,如蔥細(xì)指在旋轉(zhuǎn)的坯料上揉捏提拉,慢慢讓瓷泥在她手中流動成形……
最后的比試很快到來。那日,天還未亮,昌江邊已是人頭攢動。
首先打開的是崔窯的匣缽。一經(jīng)展示,頓時響起一片驚嘆。入窯一色,出窯萬彩。只見一個五彩青花纏枝牡丹罐呈現(xiàn)在大伙面前,釉上青花與釉下五彩搭配得恰到好處。白釉如凝脂,紅彩似艷血,綠彩若碧水,宛若一位絕世美人,亭亭而立。
臺上督陶官不禁贊道:“真是極妙!”
之前對魏窯抱有厚望的鄉(xiāng)親,內(nèi)心也不禁動搖,心知這位倔強(qiáng)的少女要想獲勝,簡直難如登天。
旋即,隨著督陶官一聲令下,魏窯的匣缽亦被打開。
頃刻間,全場鴉雀無聲。只見呈現(xiàn)在眾人眼前的五色青花瓷盞上,竟有一個個雕琢出的玲瓏小孔,凝重而通透,仿佛散發(fā)著神秘誘人的氣息。這正是傳說中的玲瓏瓷!此時,有水盛在盞中,陽光透過小孔照射在案幾上,水的細(xì)紋晶瑩浮動,煞是精妙。
時光仿佛靜止下來。督陶官看愣了,好半天,才緩緩從嘴里迸出兩個字:“完美!”
誰見過這般瓷色?人們仿佛被釘住了,再也不肯挪動半步。若將崔窯的瓷罐比作嬌艷佳人,那魏窯瓷盞就如同靈動仙子。孰優(yōu)孰劣,立見分曉!
一旁的崔煉面如死灰,卻也輸?shù)眯姆诜?/p>
7
最終,魏窯的五色青花瓷盞被敲定為此次入京進(jìn)貢的瓷品。
浮梁知縣還特意上書向朝廷,奏報此前魏見青救下祭窯少女的事跡。天子對魏見青的膽量和技藝贊賞有加,下旨革除“以活人祭窯”的陋習(xí),同時請魏見青入御窯廠,擔(dān)任督陶官。
消息傳來,浮梁縣歡聲雷動。接旨那一刻,魏見青如同做夢一般。她竟以女子身份,被任命為督陶官!
那一刻,微風(fēng)漸起,掀起滿園花草香氣,朦朧了魏見青的雙眼。她壓抑著,隱忍著,最終還是沒能忍住,喃喃地叫了一聲:“爹——”淚水便奪眶而出,再也收不住……
與此前歷任督陶官不同,魏見青更懂瓷,并身體力行,不斷革新。在她的主持下,浮梁縣的瓷業(yè)也逐漸形成了“工匠來八方,器成天下走”的嶄新風(fēng)貌。
此時,孫景賢正默默看著少女,唇角含笑。他親眼見證了魏見青的成長,更深刻感受到了制瓷人充沛的情感。在裊裊瓷香中,魏見青正執(zhí)筆繪瓷,將鸞鳥缺失一半的羽翼繪上,仿佛它下一刻便能掙脫一切,朝著某個不可預(yù)知的美好方向,展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