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拼的是你與對手之間的相對實力。這個實力,既包括腦力層面的計謀,也包括物質(zhì)層面的資源。比如,我們雙方要爭取同一片市場,爭取同一批顧客,而且我們手上的資源類型差不多。
你賣的東西跟我賣的東西一樣。這時,就看誰的營銷手段厲害,誰的產(chǎn)品性價比更高。我們通常說的競爭,都屬于這一類。
第二重境界,拼的是自己的絕對實力。就像宮玉振教授講《孫子兵法》時說的,孫子兵法的基本信條就是,假如你能夠仔細規(guī)劃你的戰(zhàn)略,那么你就能獲勝。假如你能夠擁有一個真正偉大的戰(zhàn)略,那么你就可以不戰(zhàn)而勝。
這里說的偉大戰(zhàn)略,其中有一類就是,你能夠避開那些硬碰硬的競爭,在某個特定的路徑上發(fā)揮你的特定優(yōu)勢。
比如,河北文旅這幾年提出了一個宣傳口號,叫作: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
注意,這個口號除了押韻之外,還有幾個關(guān)鍵詞,近、美和周末。你覺得這是說給誰聽的?很明顯,它在很大程度上是沖著北京和天津喊話。這里很近,周末就能來,而且還很美。
而且河北的幾個景點,現(xiàn)在都在主推近處的遠方。比如,曹妃甸的攬月灣,號稱北方小三亞。唐山的河頭老街,被很多網(wǎng)友稱為近處的大唐不夜城。
你看,這就避開了硬碰硬的競爭,不求吸引所有人在所有假期來,只針對北京人和天津人的周末。這個優(yōu)勢,幾乎只有河北有。這就屬于自我發(fā)展型的博弈。
博弈的第三重境界,拼的是公道。沒錯,就是公道自在人心的那個公道。也就是,人的心里都有一些默認的道理。
比如,欠債必須還錢,受人恩惠應該回報。假如你能在一開始占住這個默認的公理,那么你大概率能在博弈中勝出。
比如,去圖書館占座。為什么你把書包往那一放,別人就不會坐那?尤其是有的圖書館還禁止占座。這就是因為,我們都默認一個公理,叫作:先到先得。
再比如,東漢末年的權(quán)力斗爭中,漢獻帝并沒有實質(zhì)性的政治或軍事實力,但他的一份衣帶詔就給劉備討伐曹操提供了“匡扶漢室”的合法名分。為什么呢?
因為他是正統(tǒng)的皇帝,百姓認可他的名分。這也屬于在當時老百姓的心里,占住了公理。
沒錯,名分也是公理的一部分。
一場競爭,其實有三個層面。短兵相接時,拼的是硬碰硬的相對實力。長期共存時,拼的是自己身上的絕對優(yōu)勢。而最終的勝出,很多時候是看誰能占住大眾認可的公理。
(摘自“羅輯思維”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