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浙江省博物館舉辦的“問羽:宋代的自然與藝術世界”引發(fā)了一輪觀展熱潮。來自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上海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吉林省博物院、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以及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等8家收藏單位的15幅宋代繪畫真跡,難得地集中呈現在觀眾眼前。
據了解,本次展覽為浙江省博物館建館95周年慶大展,由浙江省博物館館長陳水華博士精心策劃推出,分為“追千古”“訪山野”“入畫境”三個單元。該展還呈現了28幅宋畫高清圖版與39幅現代鳥類攝影作品,并特別推出大型3D動畫、沉浸式影院與XR擴展現實互動場景等專題數字展覽項目。
為了讓廣大觀眾真正認識宋畫,了解宋代畫家的藝術造詣,浙江省博物館精心組織了這場跨越時空的“問羽”之旅,帶領觀眾一同探尋那個神奇隱秘的自然與藝術世界。宋代是中國繪畫的巔峰時期,高度的寫實性以及精微高超的表現技藝令人驚嘆。其中的花鳥畫更是橫空出世,逼真自然,美艷動人。寫生珍禽,令人眼花繚亂;繡羽鳴春,牽動無端情思;雪樹寒禽,更觸發(fā)人生際遇的感懷。經過千年時光的摧殘與淘滌,每一幅存世宋畫俱成經典,被反復詮釋、演繹與傳頌。
此次展出的15件真跡格外引人矚目,皆是宋代花鳥畫的典型代表,并全部亮相于第一單元“追千古”。其中不乏李成、唐希雅、李迪和梁楷等名家作品,也包括多件很可能也是出自名家之手的精彩佚名之作。當中既有《花鳥圖》《紅果綠鵯圖》《果熟來禽圖》等工細嚴謹的折枝花鳥,也有《寒鴉圖》《宿禽激湍圖》《錦雉竹雀圖》《瓊花珍珠雞圖》《荷塘飛燕圖》《春塘禽樂圖》等兼工帶寫的小景花鳥;既有逼真寫實的《繡羽鳴春圖》,也有寓意吉祥的《牡丹雙喜圖》《鵪鶉圖》;既有宋代寫生集大成之作《百花圖》最華美的綻放,更有寫意鼻祖、傳奇畫家梁楷《疏柳寒鴉圖》和《秋蘆飛鶩圖》分隔中美兩地的首次相聚。
這場“問羽”之旅中除了追慕千古,感受真實,還能夠尋訪山野,近距離走入宋代多彩的自然和藝術世界。在“訪山野”單元,高清宋畫圖像與精美的野外攝影作品并置展出于觀眾眼前。宋畫部分囊括了黃居寀、徐崇嗣、崔白、惠崇、李迪、王定國、林椿、吳炳、牧溪等宋代花鳥畫名家及其存世代表性作品,以及最能體現宋代寫實藝術追求的佚名作品。
浙博從公開征集到的攝影作品中遴選出最能匹配宋畫中鳥類的精彩瞬間,通過這些宋代花鳥圖像和身邊鳥類攝影作品的并置和觀照,引領觀眾探尋宋畫寫生、寫實乃至寫意的奧秘,更加全面、逼真地展現曾經的自然和藝術世界,體會那些宋代花鳥畫家下筆時心中激蕩的原始美感沖動。
來到“入畫境”單元,觀眾還能借助現代多媒體數字技術,“走進”一幅幅宋畫的情境中。《楓鷹雉雞圖》是宋代寫實花鳥畫的巔峰之作。800多年前一個楓葉如血的秋日,一只目光如炬、殺氣騰騰的蒼鷹和一只驚慌失措、大步如飛的雉雞,被畫家李迪“封印”在絹帛之中,它們如今在展覽多媒體中被重新“復活”了;在《百花圖》近17米的長卷中,畫家以他那精細的觀察和高超的技法,呈現了眾多我們今天依然熟悉的花卉、草蟲與飛羽,也展現出那份留住時光、留住四季之美的野心。觀眾能生動立體地感受到千年江南四季山野百花的微風、香薰和鳥鳴。
宋徽宗趙佶既是宋畫風格的倡導者,更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實踐者。他創(chuàng)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如《桃鳩圖》《五色鸚鵡圖》《芙蓉錦雞圖》《竹禽圖》《瑞鶴圖》……在此次展覽中,觀眾還可以通過數字技術探索宋徽宗自然百寶箱式的神秘御花園。
據悉,該展是國家文物局、中央網信辦2024年度“博物館里讀中國——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推介項目,將持續(xù)至2025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