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陽,分外明朗。曠野中,一排排樓房猶如寫在藍天下的詩行,為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于寺鎮(zhèn)官營子村增添了幾分寧靜和安詳。在這份寧靜與安詳背后,是黨建引領書寫的華章。正如鄉(xiāng)土詩人所說:“支部牽頭,村民心向,齊赴康衢意氣揚。同興進,看前途似繡,福運悠長?!?/p>
黨員不領 耕牛掉井
“黨員不領,耕牛掉井。”官營子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張慶年說的這句話,是由全國優(yōu)秀縣委書記焦裕祿的話“干部不領,水牛掉井”演變過來的。這些年,張慶年也正是這樣帶著黨員干部一步步走過來的。
時針回撥到2009年,那時的官營子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就是一個大大的“零”。當地流傳兩句順口溜述說著苦不堪言的過去。其一,“北靠大沙坨,西靠牤牛河,刮風迷眼睛,井水不好喝”;其二,“種一坡,打一車,收一簸箕,煮一鍋”。然而,這十幾年翻天覆地的變化讓鄰村的鄉(xiāng)親們刮目相看。用村民的話說,這完全得益于有一個好的村領導班子。說起這幾年的好光景,村民彭作東向張慶年豎起了大拇指:“沒有張慶年,就沒有官營子的今天?!比缃?,村里的蔬菜大棚已經發(fā)展到千余棟,實現了“人均一畝地,戶均一個棚”的發(fā)展目標,棚菜生產年收入達2400萬元,可解決200余人就業(yè)。
又是一個豐收年,村民心里又多了一份歡喜。去年秋天,村民自己當主角,忙前跑后舉辦了一場“豐收節(jié)”,臺上載歌載舞,臺下掌聲不斷。其中,一項單產提升獎贏得滿場喝彩,一畝地收獲玉米3007斤,著實是破天荒了。怎么實現的?“選好品種、適時播種、合理密植、節(jié)水滴灌……”張慶年念起了“致富經”。
張慶年告訴記者,如今村集體年收入達到40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4萬元,和2009年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那時全村642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占了四成;“小伙難娶,姑娘遠嫁”;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為零……剛剛走馬上任的張慶年面對的是一本“難念的經”。如今,“難念的經”無需回頭再念,前途一片光明。
小田變大田 守著家門能掙錢
“原來,村里有大小地塊460多塊,現在變成了61塊,這一下就把耕地面積增加了10%?!贝迕衽砹诛w心里始終有本賬。走進今天的官營子村,東有養(yǎng)殖區(qū)、南有果樹區(qū)、西有雜糧區(qū)、北有棚菜區(qū)……從脫貧攻堅時期的想辦法、找出路,到鄉(xiāng)村振興階段的創(chuàng)模式、辦產業(yè),再到如今干事業(yè)、謀發(fā)展,官營子人的生活越來越富裕,小日子越來越幸福。
從5年前開始,官營子村就有了“大動作”。村黨總支牽頭成立了土地整合共享平臺,提出“按等定價、集中連片、共同受益”的土地整合模式,以滿足村民集中連片耕種的需求,解決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土地流轉不暢的難題,推動全村土地流轉逐步走向市場化。以一年玉米均價及產量等因素來確定下一年土地流轉價格。村民彭林峰告訴記者:“今年土地流轉,一等地每畝1000元、二等地每畝900元、三等地每畝800元。鄉(xiāng)親們看到了穩(wěn)定的‘回頭錢’,如今,全村90%的土地納入了平臺管理。設施農業(yè)、高效農業(yè),讓村民人人有事做,守在家門口就能掙錢?!爆F在,官營子村有高標準蔬菜大棚幾百棟,是遠近聞名的果蔬批發(fā)村。村民霍相衛(wèi)掰著手指算了一筆賬:“我家里有兩個蔬菜大棚,還種了200多畝玉米,今年收入預計能超過30萬元。”
為了改變“靠天吃飯”的傳統(tǒng)耕種模式,村里還建立了產業(yè)平臺,按照“用好河套水、留住天上水、節(jié)省地下水”的思路,整合抗旱救災、水利建設等資金,建設方塘20個、蓄水池40個,引方塘水到高處的蓄水池,依靠水自流進行灌溉,加強田間管網建設,實現河渠、干支流相通,坑塘相連,確保引得進、蓄得住、旱能澆、澇能排。村民和經營土地的大戶形成利益共同體,水電等基礎設施同投入、共受益。糧食產量提高了50%以上。
鄉(xiāng)村美美與共 生活蒸蒸日上
青山環(huán)抱,紅墻黛瓦,農民新居小區(qū)一點不比城里的差。村里的新風貌是村“兩委”引領經濟發(fā)展與鄉(xiāng)村治理融合的實踐成果。村里在新編的順口溜中說:“街巷硬化惠百家,出門不再踩泥巴。生活垃圾常清理,環(huán)境維護靠大家?!?/p>
近年來,官營子村“兩委”帶頭示范,依托黨建平臺、綜合服務平臺,對關系村民切身利益的問題做到能幫盡幫。同時制定了村民公約,建立健全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xiāng)村治理體系,利用文化法治平臺,開展了“星級文明戶”“好兒媳”評選,建設了文化長廊、法治長廊等文化設施。
諸多舉措把全村的力量聚了起來,讓村民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從參與者變成共治者,也讓縈繞在村民心頭的“問題清單”轉化為越來越長的“幸福清單”。
每當逢年過節(jié),村里人愛熱鬧,張慶年便把鄉(xiāng)親們請到一起,吃個團圓飯、開展民俗活動。官營子村還成立了居家養(yǎng)老服務中心,提供鯽魚燉豆腐、圓蔥炒雞蛋、二米飯、小米粥等各色軟爛適口餐食,80歲以上老人可免費用餐,65—79歲老人每人只需交3元餐費。此外,居家養(yǎng)老服務中心一樓就是村衛(wèi)生室,除了村醫(yī),每天還有縣醫(yī)院的醫(yī)護人員來為村民看病、開藥。如今,村民們頭疼腦熱不出村,醫(yī)??床【偷啬軋箐N。
讓鄉(xiāng)村像城市一樣美麗多姿,讓幸福的笑臉像花兒一樣綻放?!耙话谚€匙開一把鎖”,實現鄉(xiāng)村振興也需精準發(fā)力,聚焦群眾所盼,讓全體村民在鄉(xiāng)村振興中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前臨主街、背靠市場的村殘疾人創(chuàng)業(yè)車間內,本村和周邊村鎮(zhèn)的殘疾人均可免費入駐創(chuàng)業(yè)。82歲的村民桂向久在外面漂泊了一輩子,老了老了回到了村里的敬老院,沒事就拿起掃帚,滿院地打掃衛(wèi)生,他說:“現在身體還硬朗,不干點活兒,都對不起黨,對不起張書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