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信息資源的日益豐富以及科技手段的不斷進步,如何科學有效地建設并管理地方文獻資源,成為公共圖書館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地方文獻資源建設不僅涉及資源的收集、保存,同時包括資源的數字化處理和信息化管理。新時期,系統(tǒng)化、科學化地研究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對于提升公共圖書館服務質量以及保護地方文化遺產具有重要意義?;诖?,本文對南陽市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工作進行分析,旨在為城市公共圖書館的建設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公共圖書館加強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意義
地方文獻是地域文化的直接載體,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記憶與文化精髓,其以文字、圖片、音像等多種形式,記錄了當地的風土人情、歷史事件、名人軼事及民俗傳統(tǒng)等內容,映射出一個地區(qū)獨特的文化基因和精神風貌,是了解、研究和學習地方歷史脈絡和特色文化的重要媒介。
(一)促進地域文化保護與傳承
公共圖書館作為知識的寶庫與文化的集散地,承擔著系統(tǒng)收集、整理與保存地方文獻的重任,為學術研究提供了豐富而寶貴的一手資料,有助于專家學者了解歷史事實、揭示文化發(fā)展規(guī)律,為地方文化的深入研究與傳承奠定堅實的基礎。首先,公共圖書館通過加強地方文獻資源建設,使大量珍貴的地方文獻資源得以保存,并通過公共圖書館這一平臺使公眾得以了解地域文化。在這里,公眾可以近距離地感受到家鄉(xiāng)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獨特魅力。這種直觀而深刻的體驗,無疑會激發(fā)公眾了解和學習地域文化的興趣,從而促進地域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1]其次,地方文獻資源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對于傳承和弘揚地方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公共圖書館通過收集地方文獻資源,定期舉辦主題性的地方文獻展覽、講座,并延伸出相關的文化體驗活動,能夠讓公眾親身感受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最后,進入數字時代,通過數字化處理,地方文獻能夠以更加便捷、高效的方式呈現給公眾。無論身處何地,公眾都可以通過互聯網輕松訪問到這些文獻資源,實現跨地域的文化交流與共享,這極大地拓寬了地域文化傳播的廣度,為地域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了無限可能。在數字化技術的助力下,地方文獻不僅能得到更好的保存,也能夠在新時代發(fā)揮新的文化價值,搭建起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成為推動地域文化保護、傳承與繁榮發(fā)展的內生動力。
(二)滿足公眾多元文化需求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其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不斷增長。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對滿足公眾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地方文獻以其獨特的地域性、歷史性和文化性特色,為廣大讀者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通過閱讀地方志、歷史文獻、民間傳說、民俗記錄等地方文獻,公眾不僅能夠感受到地域文化的豐富多彩和深厚內涵,還能在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中拓寬視野、增長見識。[2]另一方面,公共圖書館通過向公眾提供豐富的地方文獻資源,能夠滿足不同年齡、不同職業(yè)、不同興趣公眾的個性化需求。例如,地方傳說、民間故事、地方戲曲、民間美術等不同門類的地方文獻資源,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閱讀偏好。因此,公共圖書館加強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在梳理地方文化發(fā)展脈絡的同時,有助于滿足公眾的多元文化需求。
(三)推動地方發(fā)展和文旅融合
公共圖書館加強地方文獻資源建設有助于推動地方發(fā)展和文旅融合。首先,地方文獻資源蘊含著豐富的社會信息,記錄了當地的歷史發(fā)展、社會變遷及不同時期的決策信息,為有關部門和行業(yè)提供了寶貴的信息支持。通過深入研究地方文獻資料,可以發(fā)現當地的潛在優(yōu)勢,從而明確發(fā)展方向,并據此制訂科學合理的發(fā)展規(guī)劃。其次,地方文獻建設能夠推動地方實現文旅融合。當前,文旅融合是各地經濟發(fā)展中關注的重點,通過對文獻資源中的有效信息進行提取,能夠據此創(chuàng)設文旅項目,發(fā)揮文化特色,吸引游客目光,帶動地方文旅產業(yè)的繁榮發(fā)展。最后,地方文獻資源的數字化和網絡化傳播,還能夠促進地方文化的對外交流,提升地域文化影響力,為地方社會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因此,公共圖書館加強地方文獻資源建設,是推動地方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力量。
二、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文獻資源開發(fā)不足
地方文獻資源開發(fā)不足是公共圖書館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目前,多數公共圖書館對地方文獻資源的開發(fā)僅限于淺層次的再加工,如編制書目、文摘、索引等,以方便讀者查找和使用。然而,這種再加工方式導致公眾對地方文獻資源的利用率并不高,文獻的開發(fā)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部分公共圖書館在開發(fā)地方文獻資源時,還存在著錄標準不統(tǒng)一的現象,導致公眾在閱讀時產生困惑。此外,雖然許多公共圖書館已經建立了地方文獻數據庫,但數據庫的更新速度緩慢,無法滿足現代社會數字化、網絡化發(fā)展的需求。這不僅限制了地方文獻資源的傳播和共享,也影響了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和效率。因此,公共圖書館要加強對地方文獻資源的開發(fā),促進文獻資源利用率的提高。
(二)專業(yè)人才匱乏
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工作要求較高,必須由業(yè)務素質高、責任意識強的專業(yè)人才負責相關工作。而當前,一些地方圖書館在人才建設上無法緊跟時代變化趨勢。一方面,公共圖書館在文獻資源建設中面臨較大的人才缺口。由于相關專業(yè)較為冷門,且圖書館人才引進渠道不暢,這使公共圖書館難以吸引和留住優(yōu)質人才。另一方面,公共圖書館對館內現有的工作人員缺乏長期、系統(tǒng)的有效培養(yǎng),使現有人員業(yè)務水平滯后,難以滿足不斷變化的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工作要求,進一步加劇了人才匱乏的問題,影響了地方文獻資源的建設和相關工作的推進。
(三)宣傳推廣不足
缺乏有效宣傳是公共圖書館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中面臨的一大問題。盡管很多文化部門已經發(fā)出地方文獻征集的通知,并建立了相應的呈繳本機制,為公共圖書館開展地方文獻資源建設提供了一定的助力,但由于宣傳推廣不足,公眾乃至一些工作人員都沒有充分認識到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重要性。一方面,這使公眾對本地文獻缺乏足夠的了解,不會主動閱讀公共圖書館內的地方文獻,導致地方文獻的使用率較低。另一方面,地方出版機構和著作權人也因此缺乏主動呈繳文獻的意識,導致圖書館在地方文獻的建設工作上面臨更大的困難,館藏文獻的數量、質量都受到嚴重影響。
三、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策略
(一)加強文獻資源開發(fā)
現階段,公共圖書館在推進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過程中,其資源開發(fā)仍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對此,應加強對地方文獻的征集、整理和保護工作,建立地方文獻數據庫,方便讀者查閱。
首先,為了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文獻資源,公共圖書館應廣泛發(fā)動社會各界的力量,通過捐贈、購買、交換等多種方式,積極征集各類地方文獻,包括地方志、地方文史資料、地方名人傳記、地方報刊等,確保館藏資源的全面性和多樣性。其次,在征集到豐富的地方文獻后,公共圖書館還需進行細致的整理工作。這包括文獻的分類、編目、標引等,以確保讀者能夠快速準確地找到所需信息。再次,在地方文獻資源的編制過程中,詳細的內容分析和后續(xù)編輯工作至關重要。圖書館工作人員應對所收集到的文獻進行具體分析,理解其核心內容和歷史背景,從而進行有效的整理和編輯??衫脭底只夹g對文獻進行篩選、分類和存檔,建立地方文獻數據庫,從而顯著提高地方文獻資源的檢索效率。最后,公共圖書館還應定期開展資源評估和更新工作。通過對已有文獻資源進行評估,公共圖書館可以識別資源的不足之處,并進行必要的補充和修訂,以確保資源的實效性和準確性。[3]例如,南陽市圖書館針對全市范圍內的家譜這一特定類別的地方文獻開展廣泛征集工作。對于愿意捐贈原件的個人或機構,圖書館專門派遣工作人員提供上門服務,并對這些珍貴文獻進行數字化轉換,從而實現了對這類文獻的系統(tǒng)化收集、妥善保護以及深入開發(fā)。此舉有助于充分挖掘和發(fā)揮這些文獻的歷史價值和文化意義。
(二)建立專業(yè)人才隊伍
人才是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重要力量。為了確保地方文獻資源的持續(xù)、高效建設,公共圖書館必須高度重視人才培養(yǎng)和引進工作。首先,公共圖書館應加強對現有工作人員的培訓和教育,提高他們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服務能力。通過舉辦培訓班、研討會、講座等形式,組織圖書館工作人員學習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相關知識,掌握先進的數字化技術和信息檢索方法,提升他們在地方文獻資源收集、整理、保護、開發(fā)和利用等方面的專業(yè)能力。其次,公共圖書館還應積極引進具有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經驗的專業(yè)人才,為圖書館注入活力。這些專業(yè)人才不僅能夠為圖書館提供寶貴的經驗和指導,還能帶動整個團隊的提升和發(fā)展。最后,公共圖書館應鼓勵圖書館工作人員積極參與地方文獻資源的開發(fā)與研究工作。通過設立科研項目、提供研究經費等方式,激發(fā)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研究熱情和創(chuàng)新精神,推動地方文獻資源的深入開發(fā)和利用。[4]
(三)加強宣傳推廣
一方面,公共圖書館可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鼓勵社區(qū)居民積極參與地方文獻的提供和分享,如開展文獻征集活動、社區(qū)講座和文化交流等活動,吸引公眾關注和參與,促使公眾提供更多的地方特色文獻。另一方面,公共圖書館還可通過深入挖掘館藏資源,開展一系列具有特色的閱讀推廣活動,通過舉辦講座、讀書會、互動體驗等活動,激發(fā)公眾對地方文獻的閱讀興趣。[5]例如,南陽市圖書館在2023年參加了河南省中華傳統(tǒng)曬書活動,以“典籍里的隋唐大運河”為主題,對一些珍藏善本、縣市古籍等地方文獻進行了展出,以此強化了對地方文獻的宣傳,使當地公眾加深了對地方文獻的了解。
(四)注重古籍整理與保護
很多地方文獻資源是以古籍的形式呈現的,所以在資源建設過程中,公共圖書館還需加強古籍的整理與保護工作。以南陽市圖書館為例,其作為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在古籍保護方面采取了積極措施,相關工作的開展對古籍保護與傳統(tǒng)文化傳承有著重要影響。一方面,自2016年入選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以來,南陽市圖書館致力于古籍的保護和研究,針對館藏古籍開展了一系列修復、保存及科學管理工作,確保古籍能夠在長時間內得到妥善保管,避免損毀。同時,其還積極開展古籍學術研究,深入挖掘古籍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對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工作起到了推動作用。另一方面,為了進一步方便公眾和研究人員的查閱與研究,南陽市圖書館還將逐步推進古籍的數字化建設工作,將古籍的內容轉化為電子形式,使其更加容易傳播,這對于保護古籍、提高古籍利用率具有重要意義。[6]南陽市圖書館通過以上一系列舉措,不僅保護了珍貴的古籍資源,也弘揚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地方文獻作為記錄城市歷史和文化的重要載體,其建設和管理不僅是公共圖書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地方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關鍵所在。在信息化和數字化背景下,公共圖書館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方面已獲得一定成效,但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間,應與時俱進,采取各項有效措施,積極探索適合地方文獻資源的建設模式,以更好地滿足公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學術研究和交流,實現對地方文獻資源的全面保護與有效利用,為地方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徐宿,劉佳,薛培婷.安徽省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4,27(10):181-183.
[2]張川.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探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4(03):146-148+152.
[3]李丹丹,劉士瑩.文化軟實力視域下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J].圖書館學刊,2023,45(12):41-44.
[4]周旭.數字時代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研究[J].科技資訊,2023,21(12):205-208.
[5]崔廷馨.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與服務[J].文化月刊,2023(04):117-119.
[6]劉莉莉.基層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開發(fā)利用實證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4,44(05):30-32.
(作者簡介:趙玉黨,男,本科,南陽市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文獻資源建設與采編管理)
(責任編輯 張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