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概念
古代世界文明的多元化
(1)表現(xiàn)
①奴隸制文明:亞非四大文明古國同屬大河文明卻各有千秋;希臘羅馬屬于海洋文明,不盡相同卻又傳承。
②封建文明:亞洲封建文明形成漢字文化圈、伊斯蘭文化圈、印度文化圈,歐洲則形成早期基督教文化圈,各地區(qū)文明特色相距甚遠。
(2)形成原因
①生產方式是造成世界古代文明多樣性的根本原因,主要分為大河文明、海洋文明、游牧文明。
②自然地理環(huán)境對人類文明影響巨大,是造成不同生產方式的重要原因。
③希臘的人文主義思想、印度的婆羅門教、中國的儒家思想和羅馬的基督教深化了文明的多樣性。
重要問題
1. 《漢謨拉比法典》和雅典民主政治的實質
(1)《漢謨拉比法典》內容廣泛,從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古巴比倫社會的狀況,是一部奴隸主階級的法典。
(2)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的,是奴隸主階級對于奴隸、非公民群眾實行專政的工具,實質是奴隸主民主政治。
2. 種姓制度的落后性
種姓制度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其消極影響有:不利于印度的統(tǒng)一和團結,是印度沖突和分裂的重要原因之一;阻礙了經濟發(fā)展,“種姓”決定其職業(yè)并代代相傳,束縛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積極性;“種姓”內婚制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和智力發(fā)育。
3. 伊斯蘭教與阿拉伯半島統(tǒng)一的關系
伊斯蘭教使阿拉伯人有了統(tǒng)一的信仰,緩和了民族矛盾;嚴格的一神教為統(tǒng)一國家的建立奠定了政治基礎;“政教合一”的伊斯蘭組織,為統(tǒng)一國家的建立提供了組織形式;《古蘭經》的傳誦,促進了阿拉伯語的普及與傳承,加快了阿拉伯世界的統(tǒng)一。
重要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