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的目的
麻醉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藥物或其他干預措施使患者進入無痛無知覺的狀態(tài),同時保證術中患者的生命體征正常。不能把麻醉定義為“打一針”,這是對整個麻醉過程的一種輕視。
麻醉的分類
全身麻醉:指通過靜脈注射麻醉藥或吸入全麻藥,使患者失去意識和痛覺,記憶暫時消失,以達到最佳的手術狀態(tài)。麻醉醫(yī)師不僅會在麻醉期間全程監(jiān)控患者的生命體征,隨時應對可能發(fā)生的各種意外情況,還會細致地調整和管理麻醉,使用各種儀器嚴密監(jiān)控患者的生命體征及重要器官的功能。這是一種被稱為“睡著狀態(tài)”的麻醉方式,它通常是安全和舒適的,適合大部分手術。
椎管內麻醉:指在椎管內各層注射麻醉藥,使手術區(qū)所在的平面失去疼痛感,方便醫(yī)生手術,包括硬膜外麻醉、腰麻、脊髓麻醉等方法。椎管內麻醉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半麻”,即上半身感覺正常,意識清醒,下身麻木。剖宮產多數情況下會選擇椎管內麻醉,以避免全身用藥對胎兒造成影響。
神經阻滯麻醉:在神經干旁注射局麻藥,暫時阻斷神經傳導功能,從而實現無痛手術。最近幾年出現的超聲引導神經阻滯技術,能更精確地阻斷一些傳統方法無法到達的神經支路,使其既能用于手術麻醉,又能用于圍術期鎮(zhèn)痛。
局部麻醉:局部注射麻醉藥,適用于很小范圍的表淺性手術。
麻醉方式的選擇
(一)根據手術要求進行選擇
一方面,根據患者需要手術的部位,頭部手術選擇局部麻醉或者全麻;上肢手術采用臂叢神經阻滯;胸外科手術需要進行全麻;腹部手術可以選擇椎管內麻醉,也可以選擇復合肌松藥物進行全身麻醉;椎管內麻醉多用于剖宮產手術和下肢手術。另一方面,根據手術創(chuàng)傷的大小、刺激的大小及出血的多少選擇麻醉、手術的時間和體位等。
(二)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選擇
首先,凡身體健康,重要器官無明顯病變,外科疾病未對全身產生明顯影響的患者,可適用于各種麻醉方法,并可根據患者的意愿,選擇符合手術要求的麻醉方式。其次,對于病情嚴重且需要進行手術的患者,在盡可能改善全身狀況的同時,應注意選擇對全身影響最小的麻醉方式。再次,小兒協作能力差,麻醉選擇也有其特殊性,既要解決患兒不配合的問題,又要根據患兒的病情選擇合適的麻醉方式。最后,針對老年患者,主要是根據其一般情況、老年人的生理變化及心理狀態(tài)等選擇麻醉方式。
麻醉過程
麻醉學是一門專業(yè)性強、技術要求高的醫(yī)學分支,它涉及手術中患者的生命體征監(jiān)控、疼痛控制、急救處理等。麻醉醫(yī)師需要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評估,制訂合理的麻醉方案,進行嚴密的監(jiān)護,還需要高效的團隊合作,才能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和患者的安全。
(一)對患者進行深度評估
麻醉醫(yī)師在術前對患者進行詳盡的評估是保證麻醉安全性的重要一步。這包括患者的病史、過敏史、用藥情況,以及可能的心血管、呼吸或其他系統的問題。評估對老年人、兒童或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尤其重要,因為它會影響麻醉方案的選擇。
(二)制訂合理的麻醉方案
麻醉醫(yī)師應根據手術的性質、患者的身體狀況和醫(yī)療小組的要求,制訂合理的麻醉方案,包括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還可以選擇特定的麻醉藥和劑量。為了保證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制訂麻醉方案時應充分考慮患者的個體差異。
(三)密切監(jiān)督和管制
麻醉醫(yī)師需在術中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如心率、血壓、呼吸、體溫等。監(jiān)測結果可為麻醉醫(yī)師提供實時狀態(tài)信息,使麻醉醫(yī)師能夠及時調整麻醉深度及給藥劑量,保證患者在術中處于良好的生理狀態(tài)。
(四)對復雜情況和緊急狀況的反應
麻醉過程中可能出現過敏反應、心律失常、低血壓等并發(fā)癥。麻醉醫(yī)師應具備處理突發(fā)事件的能力,及時采取相應措施,以保證患者的安全。
(五)團體合作與交流
在手術過程中,麻醉醫(yī)師與手術醫(yī)師及手術室護士間的有效溝通,是確保手術順利進行及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一個緊密合作的團隊能對緊急情況作出反應,保證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療。
(六)手術后的監(jiān)護和護理
麻醉結束并不代表責任結束,麻醉醫(yī)師還要密切關注患者的恢復情況,保證患者能順利蘇醒。在這一階段,麻醉醫(yī)師要注意患者的疼痛控制、生命體征的恢復和可能出現的并發(fā)癥。
全麻技術要求較高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術,對患者個體差異及手術特點有較高的敏感度與適應性。麻醉醫(yī)師需要在術中及時作出決策,根據患者的病情隨時調整麻醉方案,以保證患者的安全及手術的順利進行。
關于麻醉的一些問題解答
(一)麻醉會影響智力嗎
大家可能都聽說過:“是藥三分毒?!钡珓e擔心,當前常用的麻醉藥很安全。它們就像臨時的“睡眠魔法”,手術一結束,身體就能把它們清理干凈,不會產生長期影響。雖然患兒和老年患者的情況比較特殊,但研究告訴我們,麻醉不會對他們的智力產生影響。
如果患兒的身體狀況允許,醫(yī)生們通常會建議等孩子大一點再做手術(如4歲后),這樣更穩(wěn)妥。至于老年患者,醫(yī)生會仔細評估他們的健康狀況,選擇最佳時機,以確保手術安全。另外,研究人員發(fā)現,麻醉和記憶力減退之間并沒有直接的聯系。
(二)麻醉有什么危險
過敏反應:患者對麻醉藥品過敏時會出現過敏反應。但是,麻醉藥的過敏是比較罕見的。
麻醉并發(fā)癥:麻醉是一種有創(chuàng)的手術,會破壞周圍的組織,如氣管插管可能會損傷聲帶,也可能導致牙齒松動。
患者自身基礎疾病的誘發(fā)或加重:術前有高血壓、心臟病及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的患者,麻醉可加重病情。
(三)為什么麻醉前不能吃、不能喝
當人處于清醒狀態(tài)時,下咽部是處于正常運動的狀態(tài),食管內的食物和胃液不會進入氣管,但是麻醉藥會使肌肉松弛,患者會暫時失去意識且下咽部功能被抑制,如果胃里有食物或水,就容易反流到口腔,被吸入氣管可能導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四)麻醉結束后怎樣醒來
麻醉醫(yī)師會根據手術進度增減藥物,在手術接近尾聲時,麻醉醫(yī)師會停藥,讓藥物在患者身體里慢慢代謝。手術完成后,患者會慢慢恢復自主呼吸和意識,麻醉醫(yī)師和巡回護士會將患者送到麻醉康復室,進行監(jiān)護和觀察,直到生命體征恢復正常,醫(yī)護人員才會將患者送回病房。
麻醉前后的注意事項
停止吸煙:如果長期吸煙的人要做全麻手術,最好先戒煙1個月,而非全麻的擇期手術,最好是戒煙2周以上。完全禁煙有助于降低全麻術后肺部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加速患者的康復。
服用其他藥物:有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腦血管疾病需要長期服用藥物的患者,術前應告知主管醫(yī)師及麻醉師相關情況。
禁食:術前要禁食、禁飲。如果手術時間較長,醫(yī)護人員會給患者輸入少量的液體,以便維持身體所需。
擺正姿勢:手術后,全身麻醉患者要平躺,不要用枕頭且頭偏向一側,以免唾液和嘔吐物進入呼吸道造成感染。為防止術后出現頭痛等情況,患者需臥床6 ~ 8小時。頸、胸、腹手術患者一般采取半坐或半臥位的護理方法。
如有不適告知醫(yī)生:術后要多休息,在飲食方面要逐漸增加營養(yǎng)。患者醒后如有任何不適,應立即通知醫(yī)護人員,不可擅自處理。
結語
麻醉可不簡單,它不只是給患者“打一針”那么簡單。它關系到患者的安全和手術能不能順利進行。麻醉不僅能幫助患者在手術時感覺不到疼痛,還能讓血壓和心跳保持穩(wěn)定,這對于手術的成功非常來說很重要。麻醉醫(yī)生會根據每個患者的情況,仔細調整麻醉的深淺,確?;颊呒劝踩质娣?。因此麻醉既是技術活,也是藝術,它展現了醫(yī)學的精準和對患者病人的關懷。
編輯: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