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選用70#重交道路石油瀝青,添加不同比例的TLA和SBR制備復合改性瀝青,通過調(diào)控摻量比例,進行性能試驗,探究影響機制,旨在為耐久性瀝青路面建設提供參考。試驗結果顯示:TLA和SBR的摻入提高了瀝青的硬度和粘稠性,但TLA過多會降低瀝青的延度,影響其低溫性能;SBR的加入有效提升了瀝青的低溫延度,改善了瀝青的柔順性;合理控制TLA和SBR摻量,可制備出性能優(yōu)良的復合改性瀝青。
關鍵詞:石油瀝青;復合改性;常規(guī)性能;針入度
中圖分類號:U414.1" " 文獻標識號:A" " "DOI:10.13282/j.cnki.wccst.2024.11.006
文章編號:1673-4874(2024)11-0018-04
引言
在公路建設中,瀝青路面因出色的粘彈性、柔韌性和變形能力成為優(yōu)選材料,可提升駕駛舒適度,降低噪音,且施工簡便、維護周期短、材料可循環(huán),實用價值高的優(yōu)點。然而,交通流量增加和貨車超載易導致瀝青路面出現(xiàn)早期損壞,影響使用壽命和服務質(zhì)量。行業(yè)內(nèi)嘗試使用SBS、SBR等改性劑來優(yōu)化瀝青性能:邵斐[1]以SK 70#瀝青為基礎材料,制備了不同SBS含量的改性瀝青,并重點研究了SBS改性乳化瀝青在環(huán)保、節(jié)能以及高低溫性能方面的優(yōu)勢,通過深入的基礎性能分析和流變性能研究,成功優(yōu)化了SBS乳化改性瀝青的生產(chǎn)工藝條件,顯著提升了其儲存性能和施工性能。李藝銘[2]針對SBR改性瀝青的高溫穩(wěn)定性和抗老化性能進行了深入研究,采用物理共混法,將丁苯橡膠(SBR)和熱塑性酚醛樹脂(PF)加入基質(zhì)瀝青中,制備出樹脂橡膠改性瀝青(PSBR),并通過一系列物理性能試驗,驗證了PSBR及其混合料在高低溫和耐候性能方面的顯著優(yōu)勢,為瀝青路面的耐久性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李夢月[3]同樣運用物理共混法,通過向基質(zhì)瀝青中加入丁苯橡膠(SBR)和熱塑性酚醛樹脂(PF)進行綜合改性,成功探索出兩種技術路徑,制備出性能卓越的高模量瀝青,并有效改善了SBR膠乳改性硬質(zhì)瀝青混合料的疲勞性能。這些研究不僅豐富了瀝青改性的技術手段,也為我國瀝青路面的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jīng)驗和啟示,推動了道路工程技術的不斷進步。但高摻量易導致瀝青出現(xiàn)離析,會降低其穩(wěn)定性,且成本高昂、生產(chǎn)難度大。因此,本文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采用TLA與SBR進行復合改性,通過調(diào)控其摻量比例,進行性能試驗,探究影響機制,旨在為耐久性瀝青路面建設提供參考。
1試驗
1.1試驗原材料
瀝青作為瀝青混合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是粘結瀝青混合料中的粗集料、細集料和礦粉,其中能夠決定瀝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好壞的關鍵在于瀝青的品質(zhì)。本文將70#基質(zhì)瀝青和TLA/SBR改性劑進行復配,其中瀝青和礦料均按照《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2004)要求進行了試驗檢測(檢測結果如表1所示)。測試結果符合要求[4]。
在瀝青混合料中,粗集料主要起到的作用是承載和充當骨架的作用。本文選用石灰石作為試驗的粗集料,要求選用的粗集料表面粗糙、潔凈、干燥,顆粒形狀棱角分明。將粗集料的粒徑控制在三檔內(nèi),分別是3~5 mm、5~10 mm、10~15 mm(檢測結果如表2所示)。細集料在瀝青混合料中主要起到的是填充和加固的作用,添加細集料能夠提高瀝青混合料的密實性,提高瀝青混合料的模量。要求選用的細集料棱角分明,顆粒表面潔凈干燥(檢測結果如表3所示)。
本次試驗所使用的礦粉通常是憎水性石料研磨所得,要求其要保持干燥、潔凈的狀態(tài),檢測結果如表4所示。
本文主要使用TLA和SBR兩種改性劑。TLA為黑色固狀物,與基質(zhì)瀝青相融不易離析。TLA的瀝青質(zhì)和灰分能改變基質(zhì)瀝青成分,使結構由溶膠型轉(zhuǎn)為凝膠型,灰質(zhì)提升黏度,增強抗車轍性能。本文采用BS-3690標準,TLA檢測結果見表5。
SBR改性劑是一種有機聚合物改性劑,將其加入到基質(zhì)瀝青中后能夠吸收油分產(chǎn)生溶脹反應,發(fā)育成為網(wǎng)狀結構,加強瀝青結合料的韌性。SBR改性劑的技術指標如表6所示。
1.2混合料制備
將70#瀝青放入160 ℃的烘箱里,將TLA放入180 ℃的烘箱里,待70#瀝青和TLA變成流體狀態(tài)后取出;然后將稱量好的SBR倒入液化的70#瀝青里,使用攪拌器攪拌15 min使其發(fā)育溶脹,攪拌期間要保障70#瀝青的溫度;隨后將稱好的TLA倒入攪拌好的改性瀝青中,用高速剪切儀以5 000 r/min的速度對改性瀝青剪切45 min,剪切完畢后復合改性瀝青制備完畢。
2測試結果
將0、2%、3%、4%摻量的SBR和5%、10%、20%、30%摻量的TLA進行組合制成改性瀝青,再對復合改性瀝青進行針入度、布氏旋轉(zhuǎn)黏度和延度等瀝青基本性能試驗,以檢驗出改性瀝青的感溫性能、熱穩(wěn)定性、塑性和粘滯性等性能。
2.1針入度
瀝青的性質(zhì)隨著溫度而改變,這指的就是瀝青的感溫性能。目前我們國內(nèi)對瀝青的感溫性能進行評價,通常都是通過測試瀝青的針入度指數(shù)來獲得。根據(jù)我國《公路工程瀝青以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guī)程》的(T0604-2000)要求進行測試,試驗結果如下頁表7所示。表7為TLA和SBR摻量對瀝青混合料針入度指數(shù)的影響:隨著溫度升高,針入度指數(shù)增大,表明瀝青變軟、黏度降低。同時,隨著TLA和SBR摻量的增加,針入度指數(shù)均呈下降趨勢,說明這兩種摻料都能增加瀝青的硬度和黏度。比較而言,SBR對針入度指數(shù)的影響似乎更為顯著。這些數(shù)據(jù)有助于理解瀝青性能并優(yōu)化其配方。
為準確評估瀝青高溫性能并減少蠟含量干擾,引入當量軟化點T800指標,通過線性回歸和15 ℃、25 ℃、30 ℃的當量軟化點數(shù)據(jù),計算系數(shù)A和K,再利用這些系數(shù),按式(1)計算得出T800。
T800=1g800-KA=2.903 1-KA(1)
當量脆點可以采用式(2)計算得到。
T1,2=11.2g-KA=0.079 2-KA(2)
試驗結果見表8。由表8可知,添加TLA后,瀝青當量軟化點和脆點上升。10%TLA能使瀝青脆點升0.9 ℃,軟化點升5.6 ℃,高溫性能增強,低溫性能影響小。隨TLA摻量增加,脆點和軟化點持續(xù)上升。20%TLA時,脆點超-10.3 ℃,軟化點升8.1%,高溫性能提升但低溫抗裂性下降。30%TLA時,脆點再升,軟化點升,進一步證實TLA增加提升高溫性能,但降低低溫抗裂性。因此,為保持瀝青綜合性能,TLA摻量應≤30%。加入2%SBR后,瀝青當量脆點明顯下降,軟化點上升0.7 ℃,提升了低溫性能而不影響高溫性能。當SBR摻量2%與不同摻量的TLA組合時,TLA摻量越少,對瀝青當量脆點改進效果越好。增加SBR至4%并與30%TLA組合,當量脆點達-12.4 ℃,表明SBR摻量對瀝青低溫抗裂性能改善顯著。
2.2布氏黏度
瀝青黏度是其流動性能的關鍵指標,高黏度瀝青能增強抗摩擦和碾壓能力,延長使用壽命。如表9顯示,SBR和TLA的添加顯著提升了瀝青黏度。TLA摻量增加,瀝青黏度增長加快,尤其當TLA摻量達30%時,黏度激增1 510 cp。這是因為TLA高瀝青質(zhì)含量增強了瀝青黏度。但過高的黏度會影響攪拌和壓實,需控制TLA摻量,并用SBR復合改性以平緩黏度增長。與基質(zhì)瀝青相比,改性瀝青黏度提升且符合規(guī)范,恢復力增強,性能優(yōu)異。合理選擇改性劑和摻量,可制備出優(yōu)質(zhì)的復合瀝青,滿足道路建設需求。
2.3延度
瀝青的延度與自身的低溫抗裂性能有著密切的關系[5]。延度的試驗結果如表10所示。從表10試驗結果可以看出,當瀝青中TLA的摻量為5%時,瀝青的延度會有所下降。如果瀝青中只摻入30%的TLA時,瀝青僅有5 cm的延度,瀝青如處于低溫環(huán)境下會很容易發(fā)生脆斷,因此瀝青的延度太小會不滿足施工規(guī)范要求。這就說明瀝青中TLA的摻量會嚴重影響自身的低溫性能,因此結合工程實際施工的規(guī)范,TLA的摻量應≤30%。但在試驗中,當向瀝青摻入了SBR后,瀝青的延度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并且隨著瀝青中SBR摻量的增加,瀝青的延度也在不斷增加。在摻入了3%的SBR和5%的TLA后,復合改性瀝青的5 ℃延度已經(jīng)超過了基質(zhì)瀝青。當TLA的摻量<20%時,SBR的低溫延度提升會比較明顯,但是當TLA的摻量>20%后,SBR的低溫延度提升效果將會逐漸下降,這就需要相應提升SBR的含量來充分混溶TLA。
3結語
本文通過對70#重交道路石油瀝青添加不同比例的TLA和SBR作為改性劑,制備了TLA/SBR復合改性瀝青,并對其性能進行測試和分析。根據(jù)試驗結果,得出以下結論:
(1)瀝青硬度增加:加入不同摻量的TLA和SBR后,瀝青的針入度顯著降低,表明瀝青的硬度有所增加。特別是TLA對瀝青的影響更為顯著,當TLA摻量>30%時,需要相應增加SBR的摻量以促進其混溶。
(2)瀝青粘稠性增強:隨著TLA摻量的增加,瀝青的黏度逐漸增大,表明瀝青的粘稠性增強。然而,在加入SBR后,黏度增長的趨勢變得較為平緩,這可能是由于SBR的加入改善了瀝青的流動性。
(3)低溫性能影響:加入TLA后,瀝青的延度顯著下降,可能對瀝青的低溫性能產(chǎn)生不利影響[6]。特別是在TLA摻量>30%時,瀝青的低溫性能會顯著下降。然而,通過加入SBR,瀝青的低溫延度得到了提升,有效改善了瀝青結構在低溫下的柔順性。
綜上所述,通過合理控制TLA和SBR的摻量,可以制備出具有優(yōu)良性能的復合改性瀝青,這對于公路建設來說具有重要意義,能夠提供更可靠的材料基礎。建議在實際應用中,根據(jù)具體需求和條件,合理選擇TLA和SBR的摻量,以達到最佳的改性效果。同時,還需要進一步研究瀝青復合改性的機理和性能變化規(guī)律,為公路建設提供更全面的材料選擇和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邵斐.SBS改性乳化瀝青的制備工藝研究[D].上海:華東理工大學,2021.
[2]李藝銘.樹脂橡膠改性瀝青及其混合料耐候性的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yè)大學,2021.
[3]李夢月.基于硬質(zhì)瀝青與SBS改性瀝青分別制備的高模量瀝青性能研究[D].濟南:山東建筑大學,2022.
[4]姜添鏹.微膠囊型自愈合瀝青制備與性能研究[D].重慶:重慶交通大學,2023.
[5]魏巧.生物柴油-塑料裂解蠟復合溫拌瀝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D].重慶:重慶交通大學,2020.
[6]王思恬.青川巖瀝青/SBR復合改性瀝青及其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D].重慶:重慶交通大學,2019.
作者簡介:黃佩佩(1988—),工程師,主要從事道路工程項目施工質(zhì)量和材料檢測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