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爺爺是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shè)的總設(shè)計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chuàng)者。他深受人民愛戴。2024年是鄧小平爺爺誕辰120周年,我們來講講他少年時代的故事。
鄧小平出生于1904年8月22日,是四川廣安人。他原來的名字不叫鄧小平,鄧小平這個名字是他投身革命后為了斗爭和保密的需要取的。鄧小平是家里的長子,父親對他寄予很大的希望,最初給他取名“鄧先圣”。5歲時,他進入村里的私塾讀書,私塾先生說,古代大圣人孔子才稱為“先圣”,于是就幫他改名為“希賢”。所以,少年時代的鄧小平讀書求學用的都是“鄧希賢”這個名字。
鄧小平從小不但聰明勤奮,還樂于助人。一天放學路上,他看到一個同學哭得很傷心,就關(guān)切地上前詢問。原來這個同學的妹妹得了重病,可家里很窮,請不起醫(yī)生,他一想到妹妹還躺在家里發(fā)著高燒,就急得哭了起來。
第二天,鄧小平一到學校就跑到那位同學身邊,悄悄塞給他5個銀元,讓他快拿去給妹妹治病。這筆錢在當時可以買到500斤谷子。同學非常感激,卻不知道這5個銀元是鄧小平從家中偷偷拿出來的。
沒過多久,鄧小平的父親清點賬目,發(fā)現(xiàn)丟了錢,非常生氣,把全家人召集起來,要查個水落石出。不等父親開口,鄧小平就遞上一根竹棍,誠實地說:“錢是我偷偷拿的?!备赣H怒氣沖天,掄起竹棍就揍。鄧小平痛得眼淚汪汪,卻咬著牙一聲都不哭出來。
父親怒氣稍平后,看著兒子心里也犯了疑。他想,這個娃兒平時節(jié)儉得很,每逢下雨天,母親給他兩枚銅板,再用布袋裝上一些米飯,叫他中午在學校附近熟人店鋪里搭一頓伙??墒峭迌簭牟蝗ゴ罨?,只吃米飯,放學回家后又把銅板原封不動地交給母親。這次他卻一下偷走 5個銀元,一定是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后來,在母親的追問下,鄧小平說出了實情。父親知道后又心疼又感動地說:“娃兒做得對,但為啥不先說出來,挨打又不哭出聲呢?”鄧小平說:“說出來擔心家人不同意。偷錢該罰,所以該打,既然該打,就不能哭,一哭就膿包了!”
鄧小平15歲那年,以優(yōu)秀的成績考上了重慶留法預備學校,一年后,他告別家人,赴法國勤工儉學。在法國五年多的時間里,鄧小平一邊求學,一邊打工。他年紀小,個子也小,為了生活在工廠干重體力活,工資卻很低,還要受工頭的辱罵。這使他開始真切感受到社會的不公。在法國,他結(jié)識了趙世炎、周恩來等人,在他們的影響下,鄧小平加入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chǎn)黨。
為了在留學生中宣傳馬克思主義,他們創(chuàng)辦了一份刊物《少年》,后改名為《赤光》。鄧小平是編輯部最年輕的成員。他負責蠟版刻寫、印刷和裝訂,工作起來總是一絲不茍,不僅刻寫蠟版字體勻稱工整、美觀大方,油印、裝訂也完成得干凈利落。每期刊物出來后,大家都對鄧小平的工作贊不絕口,夸他是“油印博士”。
鄧小平爺爺年少離家,遠渡重洋勤工儉學,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回國后投身中國革命、建設(shè)和改革的偉大事業(yè)。當年,16歲的他告別父老鄉(xiāng)親,此后再沒有回過魂牽夢縈的故鄉(xiāng)。他矢志不渝地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奮斗終生。他說:“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