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安十二時辰》到《繁花》,再到《我的阿勒泰》,在劇集收獲高口碑的同時,也為西安的長安十二時辰街區(qū)、上海的黃河路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阿勒泰帶去了大量的線下流量。而這種旅游目的地被影視劇帶火的現(xiàn)象在近幾年不在少數(shù)。在國內(nèi),此前《去有風的地方》帶火了大理,《狂飆》讓廣東江門熱度居高不下,古裝劇《與鳳行》也讓取景地縉云仙都景區(qū)成為熱門打卡點。
什么樣的影視作品適合與地方文旅結合,并為之賦能?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電影創(chuàng)作方向碩導虞曉認為,在內(nèi)容上,要滿足人的精神需求,是地方本土的故事,能夠與文旅相結合,引起更多人的情感共鳴。在題材上,愛情題材和青春題材可能更有優(yōu)勢。除內(nèi)容、題材之外,在影視作品的創(chuàng)作階段,將景區(qū)、城市結合在內(nèi)容當中,甚至為景區(qū)、城市量身定制,也是形成影視賦能的必要條件。從更高的維度來看,影視劇若能夠積極貼合政策乃至國家戰(zhàn)略,也能夠為“影視+”的破圈提高成功概率。
“實際上,像去年貴州的‘村超’和‘村BA’、今年年初‘哈爾濱小土豆’,其實背后有國家的政策在傾斜、在推動。去年的央視春晚在喀什設立了分會場,背后是‘一帶一路’倡議的一個落子,《我的阿勒泰》這部劇也是在某種程度上承擔了相應的使命?!眻?zhí)惠集團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劉照慧這樣說道。
(摘自《中國經(jīng)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