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11日是中國明代航海家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日,也是第一個中國航海紀念日。今天,我們將走進中國航海博物館,探索過去,駛向未來。
位于中國(上海)自由貿(mào)易試驗區(qū)臨港新片區(qū)的中國航海博物館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航海博物館。博物館以“航?!睘橹黝},以“博物”為基礎,設立了航海歷史館、船舶館、海員館、海事與海上安全館等展區(qū)。在這里,我們可以登上船舶,近距離接觸大海,探秘航海知識,了解航海文化。
幸福之舟
博物館中央大廳中陳列著一個按明代福船1:1比例復刻的福船模型。福船模型全長31米,型寬8.2米,主桅高26米。福船因在福建沿海建造而得名,寓意“幸福常伴,出海平安”,也是鄭和下西洋的標準船型之一。
福船船體內(nèi)部有一根根“肋骨”,“肋骨”間固定著一塊塊隔艙板,使各個船艙之間形成密封不透水的“防水壁”,這就是我國獨創(chuàng)的水密隔艙技術。這種結構能使船身更牢固,即使船只被礁石撞出個洞,也不會淹沒整個船艙,讓福船真正成為不沉的“有福之船”。同時,這些隔艙還能裝載大量貨物,現(xiàn)代的遠洋貨輪、漁船、航空母舭等都在使用這種水密隔艙技術?!八芨襞摳4圃旒妓嚒币彩俏覈鴩壹壏俏镔|(zhì)文化遺產(chǎn)。
遠古之舟
我國最早的船什么樣?在館中展出的長5.6米,寬0.52米的蕭山獨木舟殘片(復制品)給出了答案。蕭山獨木舟距今已有7500~8000年歷史,被譽為“中華第一舟”,是公認的我國最早的船。傳說大禹治水時,乘坐的就是梓樹做成的獨木舟。專家研究后發(fā)現(xiàn),蕭山獨木舟可能是用火焦法做成的。先將樹干需要保留的地方涂上厚厚的濕泥巴,然后用火燒灼其余部分。當其余部分被燒出一層炭后,用石斧砍去這層炭,獨木舟就做成了。盡管獨木舟很簡易,但我們?nèi)阅軓钠渲谱鬟^程中感受到古人的聰明才智。
音樂之舟
戰(zhàn)國時期,木板船制作技術已經(jīng)比較成熟了。中國航海博物館中展示了一艘木板船模型,是根據(jù)1978年在中山國墓中出土的木板船遺存所做的復原模型。中山國墓中除了3只木船遺存,還有5支槳、船篷竿銅帽及30只環(huán)、3只鈕(niu)鐘等。復原后的木板船紋飾瑰麗,尺寸比例協(xié)調(diào)。我們好似看到2300多年前的某一天,風和日麗,文人墨客乘船游于湖上。船兒搖曳,墨香悠長,可謂“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走進中國航海博物館,我們仿佛乘上了時代之舟,駛進了中華文明史中。在追憶中國輝煌造船史、航海史的同時,我們也要立潮頭,揚風帆,駛向未來,不斷追逐藍色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