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武俠作品里,有一種神奇的治療方法——以毒攻毒,就是用毒藥來治療因毒而起的疾病。
以毒攻毒真的存在嗎?不會毒上加毒甚至丟掉小命嗎?
什么是以毒攻毒
在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中,一直存在以毒攻毒的說法。比如在元末明初陶宗儀所著的《輟耕錄》中寫道:“骨咄犀,蛇角也,其性至毒,而能解毒,蓋以毒攻毒也?!币馑季褪怯幸环N叫骨咄犀的物品,有劇毒,卻又能解毒,原理就是以毒攻毒。后來,“以毒攻毒”這個詞引申為利用惡人來制惡人,或者利用不良事物本身的矛盾來抵御不良事物。
以毒攻毒聽起來很玄乎,但其實很多毒藥里確實存在能夠治病的成分,醫(yī)學工作者已經從毒藥中發(fā)現了不少神藥。
你可能不知道
全世界約有150萬種動物,含有毒液的約有22萬種,有毒動物占全部動物總數的15%。
知識貼士
毒從哪里來
自然界中存在不少有毒物質,它們引起中毒的原因主要包括——
局部腐蝕和刺激:比如強酸、強堿可以吸收水分,并與蛋白質或脂肪結合,使細胞變性、壞死。
缺氧:比如一氧化碳、硫化氫、氰化物等可以阻礙氧的吸收和利用,使機體組織和器官缺氧。
麻醉:比如大腦組織中脂類含量高,而有些物質具有較強的親脂性,能進入腦內抑制腦功能。
干擾細胞生理功能:比如三氯甲烷自由基可以與肝細胞膜中的不飽和脂肪酸發(fā)生反應,造成肝細胞壞死。
受體競爭:比如阿托品等物質可以競爭性地搶走細胞內的正常受體,從而產生毒性。
有毒:蝮蛇 攻毒:高血壓
蝮蛇的毒性極強,人被咬后,會出現疼痛、肢體潰爛等癥狀,還會引起血壓急劇下降,進而暈厥,嚴重的會死亡。
1933年,有人被巴西蝮蛇咬傷,醫(yī)生用了幾乎所有升壓藥,都無法將患者的血壓升上去,最終患者不治而亡。這件事啟發(fā)了英國醫(yī)生席爾瓦,他想,患者的血壓下降是因為蛇毒中的某種物質嗎?這種物質是否可以治療高血壓?
席爾瓦進行了長達15年的研究,從蛇毒中提取出一種可使血管擴張的物質,命名為緩激肽。但緩激肽幾分鐘后就降解失效了,沒有實用價值。后來,科學家繼續(xù)研究,終于從蛇毒中找到了能阻止緩激肽降解的物質,兩種物質共同服用就能達到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的效果。
這就是世界上第一種口服降血壓藥物——卡托普利,也是第一個來自毒液的藥物。直到今天,卡托普利仍然是應用十分廣泛的降血壓藥。
有毒:錐蝸牛 攻毒:疼痛
有一種叫作錐蝸牛的動物,它的外殼色彩艷麗,形似雞心,看起來非常美麗,然而,它是一種劇毒動物。錐蝸牛捕食獵物時,會用牙齒咬住獵物并把毒液注射進去,毒液會使獵物脹痛、麻痹,直至死亡。
科學家研究發(fā)現,錐蝸牛的毒素分兩種,其中一種毒素可以干擾神經傳導,阻斷細胞間的信息傳遞,讓獵物感覺不到疼痛,這樣獵物就不會意識到自己被咬,也不會逃跑。
2014年,生物學家從錐蝸牛的毒素中分離出一種多肽,并以此為基礎研制出了一種止痛藥,它甚至對嚴重的慢性神經痛也有效。而且,這種止痛藥長期使用也不會成癮,副作用也很小,是一種前途光明的止痛藥。
有毒:吉拉毒蜥 攻毒:糖尿病
吉拉毒蜥身披鮮艷的橙黑色“外衣”,這種鮮艷的體色叫作警戒色,在自然界意味著“身藏劇毒”。一旦被吉拉毒蜥咬一口,會感到極度疼痛,就像被火燒一樣。不過,科學家從吉拉毒蜥的唾液中找到了一種物質——艾塞那肽。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病,Ⅰ型糖尿病是由于人體喪失產生胰島素的功能,需要注射補充胰島素進行治療;Ⅱ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體內缺少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這種物質可以促進胰島素分泌。
然而,當科學家將GLP-1合成出來后,卻發(fā)現它的作用很有限,因為它很容易被人體的酶降解,幾分鐘就會完全解體失去效果。而艾塞那肽的結構與GLP-1極其相似,科學家自然地聯想到,既然結構如此相似,兩者是否也有相似的功能?
確實如此。更讓人高興的是,艾塞那肽不僅也能促進胰島素分泌,而且由于部分結構與GLP-1不同,所以不容易被酶切斷,可以長時間發(fā)揮降糖效果。
2005年,主要有效成分為艾塞那肽的降糖藥誕生了。如今,糖尿病人常用的利拉魯肽、利司那肽、貝那魯肽等降糖藥,都是在艾塞那肽的基礎上研發(fā)出來的。
有毒:螞蟥 攻毒:腦血栓
螞蟥、牛虻都是吸血動物,它們會叮在動物的皮膚上貪婪吸血。為了防止一旦受傷止不住血,動物血液中含有血小板,能夠促進血液凝固,但是螞蟥等吸血動物在吸血時,會分泌大量的活性多肽,阻止動物血液凝固,從而延長它們的吸血時間。
既然這些活性多肽能夠阻止血液凝固,能不能用來研發(fā)治療腦血栓的藥物呢?
已經有科學家從吸血動物的唾液腺里提取了多種活性多肽,包括抗血小板多肽、抗凝血因子多肽,可以用來研發(fā)治療腦血栓、心肌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讓我們期待這些藥物早日面世吧。
有毒:蜘蛛 攻毒:中風
澳大利亞有一種悉尼漏斗網蜘蛛,具有很強的毒性。這種蜘蛛有5厘米—8厘米長,體表覆蓋著一層閃亮、堅硬的甲殼,頭上長有一對毒牙。假如被這種蜘蛛叮咬,很快就會發(fā)生痙攣、抽搐、癱瘓、呼吸不暢,之后陷入昏迷狀態(tài),嚴重的會因為窒息而死。好在人們研制出了解藥,被叮咬后及時注射即可救命。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科學家還發(fā)現,悉尼漏斗網蜘蛛的毒液中有種叫阿特拉科的毒素能用來治療中風(即腦卒中)。
中風是影響人類健康的一大殺手,據統(tǒng)計,僅中國就有2800萬中風患者,每28秒就有1人因為中風離世。如果能研制出治療中風的藥物,就能挽救一大批人的生命。
阿特拉科是一種神經毒素,能抑制中風后發(fā)生的酸中毒。科學家正在繼續(xù)努力研究,爭取早日能研制出臨床可用的治療中風的救命藥。
有毒:金環(huán)蛇 攻毒:超級細菌
金環(huán)蛇是一種劇毒蛇,它們在攻擊的時候,會反復咬合和松開,造成撕裂性的傷口。金環(huán)蛇的毒以神經毒為主,也就是會破壞動物的神經系統(tǒng)。
然而,從這種兇猛的毒蛇體內,科學家發(fā)現了自然、安全、穩(wěn)定且不易耐藥的抗生素替代物——BF30多肽。你也許聽說過超級細菌,這種細菌對于抗生素具有很強的耐藥性,能從人類藥物的滅殺中逃脫,據統(tǒng)計,超級細菌每年會讓全球100多萬人因無藥可治而亡。而BF30多肽具有很強的抗菌活性,能夠殺死多種細菌?,F在,科學家正在進行相關的臨床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