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天,我們對餐桌上的青菜豆腐百吃不厭。
在我們浦江鄉(xiāng)村,過年時有這樣一句俗語:“三十夜,年好過,青菜豆腐油拉拉?!?/p>
每年除夕,青菜豆腐這道菜是必不可少的。只是近幾年,青菜依然是自家菜地采摘的,豆腐不再是自己做的了。
小時候,除夕這天上午,都是要殺雞宰鴨的。年豬是過年之前就已殺好的。大鐵鍋里放入一顆大豬頭、一塊大三層肉、整只雞、整只鴨等。我的任務(wù)是燒火,那天我一定會不斷地添加大塊大塊的柴火。灶膛里熊熊的火焰輝映了整個灶臺,更映紅了我有些激動的臉龐。我一會兒坐著添把柴,一會兒站起來盯著灶臺的大鐵鍋。父親會不時地揭開鍋蓋用筷子戳那豬頭。等鐵鍋里冒出熱氣、飄出香氣,筷子能完全戳穿豬頭,就可以熄火了,然后用火的余燼悶著。等到三四點鐘,把所有的肉撈出,鍋里就剩一鍋亮晶晶的白色的清湯。
那一大鍋清湯就是用來燒青菜豆腐的,那不是燒一盤菜的分量,可是整整一鍋?。〈箦伬镆诲仧狎v騰的清湯,熱氣香氣彌漫著整個廚房間。我又開始燒火。我們看不清母親的臉,但,我們一直都篤信,今天母親的臉肯定是一年中最漂亮的,慈祥中帶著一分莊嚴(yán)、一分鄭重。只見母親從掛著的竹籃里拿出一塊塊昨晚做的豆腐,豆腐攤在掌心,母親用菜刀劃成小塊,刀起豆腐落,四五塊大豆腐下去后,再撒入一大把鹽,整個動作是那么嫻熟流暢。那一道道豆腐入鍋的美麗的弧線都把我們看癡了,我們連大氣都不敢出。升騰的熱氣,大鍋里發(fā)出的汩汩聲,灶膛里透出的橘黃色的火光,屋外的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奏出人間最美妙的交響樂。等一塊塊豆腐吃飽喝足濃湯,在清湯里上下翻滾,母親便開始在砧板上切青菜,菜幫子和菜葉子是分開的。菜幫子先下,一兩分鐘后再下菜葉,等鍋中間冒泡了之后,母親用鍋鏟上下翻過一遍后,就起鍋了。一人一瓷碗,加上爺爺奶奶的,一共七大碗,一大鍋青菜豆腐湯剛好分完。冬天的青菜真是好吃啊,經(jīng)過雪壓冰凍,再經(jīng)過清湯的滋潤,吃在嘴里特別的軟,回味起來還有一股大自然的甜。白的豆腐,綠的青菜,泛著油光的濃湯,冒著熱騰騰的香氣。剛一上桌,我們就狼吞虎咽地吃光光,然后正式開始吃年夜飯。
長大后,才突然明白,這一大碗青菜豆腐讓我們飯前吃,原來是大人們一大計謀??!肚子已經(jīng)填了大半成飽,其他的美味佳肴也撐不了多少了。在那缺衣少食的年代里,大人們想著法兒讓我們少吃點兒精貴的肉。
今年正月初三回娘家拜年,依然有青菜豆腐這碗壓軸菜。老父親不再有清湯燉,而是豆腐先下鍋,然后擱點兒肉油,放上鹽,讓豆腐翻滾,充分煮透,再放入青菜,裝在大盆里,豆腐還是那么白,青菜還是那么綠。所有的上桌菜中,就這碗青菜豆腐,吃得底朝天。父親說,現(xiàn)在過年大魚大肉可以放開吃,大家的肚子都太油了,青菜豆腐剛好解解油氣。這道菜倒成了最受歡迎的菜。還真是,什么山珍海味,也比不上這碗青菜豆腐秀色可餐。
每到冬天,青菜豆腐依然是我們吃得最多的一道家常菜。整個冬天,我們不知要吃掉多少青菜豆腐。在院子里,我自己種了一些青菜,公公和父親不時地送一大袋來。我們好像也百吃不厭,幾乎餐餐燒。有一次,家里請了幾個朋友聚餐,最后上的一道菜還是青菜豆腐。那天我煮了一大塊三層白切肉,然后用這高湯煮成青菜豆腐,剛一上桌,就搶個精光。朋友們還連連說,“以后我們來蹭飯,樓老師你啥都不用準(zhǔn)備了,只要準(zhǔn)備一壺?zé)峋?,一大盆青菜豆腐就行?!?/p>
冬天的青菜真是大自然給我們的最慷慨的恩賜,外面冰天雪地,就著熱氣騰騰的青菜豆腐湯,心上總是溫暖的。等哪一天,青菜抽芯了,開花了,春天也就來臨了,青菜豆腐也不再有天寒地凍時的那份美味了。
現(xiàn)在,讓我們再好好享受這寒冬臘月的青菜豆腐,迎接新年一次又一次的來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