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煙火氣是傍晚千家萬戶升起的裊裊炊煙,是樓下粥鋪蒸騰的飯香,是街巷夜市的喧囂嘈雜……一食一世界,一飲一乾坤。品一道道美食,讀一本本經(jīng)典,賞一幅幅畫卷,追尋煙火里的文化記憶,品嘗濃濃的文化味。
品嘗一道道美食,那飄蕩的尋常煙火氣里透著文化味。美食是引子,是符號,是承載文化的容器。走進淄博,在燒烤攤上,食客聊天、擼串,體驗最接地氣的“人間煙火”。它彰顯的是山東人的淳樸、熱情和豪爽,盡顯禮儀之邦的文化底蘊。來到貴州,在“生態(tài)貴椒,香辣天下”博覽會,嘗一盤遵義辣椒,不僅是火辣的感覺在舌尖炸開,也能嘗出辣味中蘊含的文化。明代傳入中國的辣椒最初是觀賞植物,傳到江浙成為清淡食物中的點綴,再傳到貴州升格為祖?zhèn)鞯南嘛埐?。一路走來,辣椒成為中國菜肴中必不可少的調(diào)味品,豐富了人們的味蕾,彰顯了中國文化的兼收并蓄。每一道美食,每一種味道,都是最溫暖的人間煙火,是美好的記憶,也是獨特的文化。
翻開一部部經(jīng)典,那升騰的尋常煙火氣里氤氳著文化味。翻看《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我們從這飽含人間煙火的名言里讀到大道至簡的道家文化。捧讀《論語》,品味微言大義后的煙火氣:“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是對食材和烹飪技術(shù)的“奢華”追求,是對禮儀制度、個人修養(yǎng)的重視。再激昂的生活,再古老的文化,都是從煙火中走出來的。生活一半詩意,一半煙火。品讀經(jīng)典,我們從平常煙火里看到古人的智慧,找尋文化的記憶。
攤開一幅幅畫卷,那繚繞的尋常煙火里潛藏著文化味。鍋碗瓢盆,盡可入畫;柴米油鹽,皆可為詩?!肚迕魃虾訄D》中販夫走卒挑擔支攤,北宋的城市繁華盡在這煙火之中。這煙火氣里記錄了歷史悠久的地攤文化,是古代經(jīng)濟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畫里有風俗,風俗里有煙火,煙火里有文化。透過繚繞的煙火氣,觸摸那留存在畫里的生活日常,感受一碗煙火繪出的斑斕畫卷,觸摸文化的余韻。
生活充滿瑣碎,文化卻極為豐滿。文化并非憑空生成,想要領(lǐng)略文化的精髓,最優(yōu)解一定是走近人間煙火,回歸生活本真?!胺蚨Y之初,始諸飲食”,若想打撈文化的記憶,不妨捧起這一碗人間煙火。
【湖南安化縣第二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