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請你回憶一下——從上小學以來,你寫過的那些作文都放在哪里了?那些作文,你扔掉了嗎?
如果還沒扔掉,恭喜你!因為它們可都是寶藏,你的專屬寶藏。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你可以通過打磨過去寫的作文,來提升自己的作文能力喲!
是的,打磨自己寫的作文,的確可以提升作文能力,這一點已被很多人證實過了。那么,應該怎么打磨作文呢?什么時候打磨作文比較合適呢?今天,老師來給你支支招。
寫完的一個星期后
寫作文的時候,難免會犯書寫錯誤。錯別字、詞語使用不當、句子不通順、標點使用不當……都是大家常犯的錯誤。如何快速甄別出錯誤呢?這需要用到大家平日的積累。教材中的一篇篇課文就是范例,大家要在學習教材時積累字、詞、句以及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方法。
寫完的一個月后
經過了上一輪打磨,很多錯誤已經被消滅了。你可以把重點放在“是否把一件事情說清楚”這一問題上。你一定學過“記敘文六要素”。是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都是在記述一件事時必須要交代的。但是,每一要素都有恰到好處的記述范圍,我們應該思考每一要素介紹到哪個范圍比較合適。試想,一篇重點描寫媽媽的作文中出現了大量關于自己的描寫,顯然是不合適的。你要斟酌交代某些要素是否有利于情節(jié)的推動和主題的表達。如果決定交代某些要素,要交代到什么程度比較合適。這六個要素都要這樣來考慮。
寫完的三個月后
經過了多輪修改,很多錯誤應該已經被改正過來了。三個月后的打磨,要著重于作文結構。有時,兩篇作文用到了同一個作文素材,由于作文結構不同,寫作效果也多半會不同。比如,有位同學在打磨作文的時候,從一件平凡小事中提出一個問題,并把這個問題放在作文開頭,更易于吸引讀者閱讀下去。這篇作文的結構發(fā)生了變化,收到的表達效果應該會比平鋪直敘式的表達效果要好得多。拿到一篇作文,你可以想一想:如何在結構上做一些調整,讓表達效果更好。
以上提到的打磨方法只是方向性的建議。長期打磨作文,終有一天你會發(fā)現:寫作文時,你已經會避免很多錯誤的發(fā)生了。要相信,堅持下去,終有一天你也會做到“下筆如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