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學(xué)語文課本中,《憫農(nóng)》作者注明為李紳,但在清人編的《全唐詩》中,此詩不僅出現(xiàn)在李紳名下,還出現(xiàn)在聶夷中名下。其實從唐代到清代,關(guān)于此詩的作者是誰,一直是有爭議的。
唐人范攄《云溪友議》卷上,明確記載這首詩是李紳登進士第之前的作品。此后,五代后蜀何光遠的《鑒誡錄》,以及宋代的一些文獻中都明確指為李紳的作品。但生于唐朝末年的孫光憲在其所著《北夢瑣言》中則提到該詩作者為聶夷中,此后也有眾多文獻引用《北夢瑣言》,認(rèn)為作者是聶夷中。
學(xué)者邵天松認(rèn)為,越接近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資料或信息就越可靠??疾旆稊d與孫光憲的生平可知,當(dāng)范攄編撰完成《云溪友議》一書時,孫光憲尚未出生。換言之,在目前所有記錄該詩的史料中,范攄《云溪友議》是最早的。
范攄在其《云溪友議》自序中說他“少游秦吳楚宋”,曾廣泛搜集詩人遺篇,“因所聞記,編次為書”。《四庫全書總目》也稱范攄《云溪友議》一書“逸篇瑣事,頗賴以傳。又以唐人說唐詩,耳目所接,終較后人為近”。這說明,范攄《云溪友議》所記多出自第一手材料,應(yīng)當(dāng)更真實可信。
又據(jù)《唐詩紀(jì)事》卷六十一記載,唐懿宗咸通十二年(871),聶夷中進士及第。由此判斷,聶夷中與范攄曾生活于同一時代。我們認(rèn)為,同時代人記錄同時代的詩歌,誤記的可能性不大。因此雖然關(guān)于此詩的作者有爭議,但從目前的資料來看,還是更傾向于作者是李紳。
(摘自《文史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