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抖音、騰訊、美團等頭部互聯網企業(yè)發(fā)布2023年反舞弊通報,數百名員工觸犯廉潔紅線被辭退、多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抖音公布反腐工作成果
近期,抖音集團發(fā)布2023年抖音集團反舞弊通報,共查處舞弊類違規(guī)案件177起,其中136人因觸犯廉潔紅線被辭退,23人因涉嫌違法犯罪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梳理通報內容可知,涉事員工的違規(guī)行為主要分為四種:
第一種,收受賄賂。我們知道,抖音的服務范圍很廣,因此合作的服務商也有很多。而為了在與抖音的合作中取得一些便利,一些合作商便會花錢“走關系”。
比如2022年12月至2023年5月,抖音前員工陸某用職務便利,非法收受外部合作商巨額好處費。后陸某因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并采取刑事拘留強制措施。
第二種,以權謀私。比如去年,抖音電商部門員工戚某先讓親屬開了家酒類公司,然后利用手中權限要求某供應商只能向該公司采購,然后供應給平臺,以此為親屬牟利。事發(fā)后,戚某迅速被公司辭退,或許是因為退還了全部違規(guī)所得,免于被起訴。
第三種,侵占公司資產。雖然這個罪名看起來嚴重,但實際案例中一般都是一些“小偷小摸”的行為,比如我們常見的“虛假報銷”,只要把錢還上基本能免于刑責。
第四種,泄露信息。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剪映員工王某從2022年開始,將公司的內部信息泄露給前同事,而該前同事已是剪映的競品公司CEO,還利用公司資源和工作時間參與競品公司經營。目前剪映已將王某辭退。
互聯網大廠反腐風云
實際上,貪腐問題并不只是在抖音出現,放眼整個互聯網領域,類似的案件比比皆是,甚至公司高管犯事的也不在少數。
比如抖音的老對手快手,就曾曝出過震驚行業(yè)的“趙丹陽受賄案”。判決書顯示,從2015年6月至2019年3月間,趙丹陽利用其負責快手內容評級部的職務便利,使用其情人喬軍提供的銀行賬號,收受鹽城外包公司負責人鄭某給予的好處費共計約人民幣668萬元。此外趙丹陽還伙同他人,利用外包公司的職務便利,以虛構員工工資等方式,侵占公司錢款88.5萬元。
說到嚴查高管,阿里稱得上是互聯網大廠的楷模。自 2012年至今,阿里內部“反腐”牽涉員工多達數百名,因為貪腐被拉下馬的高管不下7位,其中包括原阿里文娛大優(yōu)酷總裁、阿里音樂CEO楊偉東、阿里原CEO衛(wèi)哲(因貪腐事件引咎辭職)、聚劃算原總經理閻利珉、阿里原人力資源部副總裁王凱、阿里影業(yè)副總裁、淘票票總經理孔奇等。今年2月,騰訊披露2023年內部整體反腐數據:發(fā)現并查處觸犯“騰訊高壓線”案件70余起,120余人因觸犯“騰訊高壓線”被解聘,近20人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公安機關處理。
同一時間,美團也發(fā)布了2023年生態(tài)反腐公告:全年協(xié)助公安立案偵辦涉嫌犯罪的內外部人員共93人,同時公開了9個典型案例,比如收受合作商賄賂、倒賣公司物資等。
上至原副總裁韋方下至實習生,百度于2011至2020十年間直接和間接曝出的被處理人員達119人。
持續(xù)完善機制建設
由于貪腐問題對企業(yè)危害巨大,2017年騰訊、京東、美團、小米等37家企業(yè)共同成立了“陽光誠信聯盟”,建立共同的貪腐黑名單。后續(xù)加入陽光誠信聯盟的企業(yè)超過100家,抖音、快手也在其中。
不少業(yè)界專家表示,當前互聯網大廠的相關舉措取得一定成效,但部分大廠反腐形勢仍然嚴峻,還需持續(xù)加強內外部監(jiān)督、完善誠信機制建設,共同促進互聯網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
(綜合《半月談》《電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