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換琴弦是改變吉他聲音最簡單、最便宜的方法,花一些時間和很少的金錢成本來研究各種琴弦,選擇并找到最適合每把特定吉他的這種方法絕對值得。不同吉他適合的琴弦其實是不一樣的,找到琴弦和吉他之間的正確搭配可以帶來非常有益的結果,但顯然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關于尼龍琴弦
尼龍弦在吉他上的使用壽命通常比鋼弦長得多,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普通的尼龍高音弦不會出現(xiàn)生銹和腐蝕問題,而鋼弦演奏者則需要更換新弦來保持音色。在古典音樂界之外,尼龍弦吉他也因其溫暖、柔和的聲音而受到青睞,因此演奏者通常不會介意琴弦無法發(fā)出全新琴弦所具有的明亮高音。除此之外,尼龍弦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拉伸和適應,導致吉他在換弦后需要幾天內頻繁重新調音,所以許多人其實更喜歡使用好不容易穩(wěn)定下來的舊弦。
有金屬纏繞的低音弦是人們決定最終更換尼龍弦的主要原因——這些弦上的鍍銅纏繞層既薄又軟,品絲在使用過程中會磨損它們,導致琴弦出現(xiàn)凹痕,并最終導致纏繞層斷裂。在這些凹痕出現(xiàn)后,琴弦仍然可以正常彈一段時間,但也意味著基本上就是要換了。
純尼龍弦的拉伸問題非常值得關注,大公司嘗試了不同成分的高音弦。最值得注意的是,碳或氟碳合成琴弦,它們聲稱可以提供更持久的亮度以及更少的拉伸度和更高的音高穩(wěn)定性。與幾乎所有其他東西一樣,人們對這些現(xiàn)代替代品的性能的品位和看法各不相同,因此,我們應該鼓勵演奏者去更多嘗試將每把吉他與最適合的琴弦配對。
同樣的,尼龍弦對于更換琴弦的要求其實是更高的,由于音高不穩(wěn)定經(jīng)常會勸退很多人去主動換新琴弦,所以有時使用尼龍弦的演奏者花一些時間學習如何正確地將琴弦綁在琴橋上,并正確地將它們纏繞在調音柱上,是非常必要的,這可以大大減少適應時間。如果你的琴弦沒有上緊或者沒有上對方法,就會導致部分的琴弦松垮部分慢慢地影響到你本來有效弦長的部分導致走音,并使精確調音變得非常困難。
鋼弦的世界,大家更挑剔
得益于鋼弦吉他琴弦先天壽命就比較短,從而琴弦更換自然就會更勤快一點,這也讓大多數(shù)的鋼弦吉他玩家在琴弦上有了更多選擇的想法,敢于嘗試更多。
關于鋼絲弦纏繞中各種合金的成分問題的討論可能三天三夜都說不完,但我想談談一個簡短但重要的考慮因素——關于張力與琴弦規(guī)格的問題,這是一組經(jīng)常被誤解的變量。琴弦的規(guī)格,即以千分之一英寸(例如0.052英寸或52千分之一)為單位測量的直徑,是選擇琴弦的最常用指標,通常也是最有用的。但是,兩根規(guī)格相同的琴弦可能具有不同的張力,這是由于芯線和纏繞線直徑之間的比率不同造成的。例如,考慮兩根直徑相同的芯線。我們可以在其中一根芯線上添加纏繞線,增加其質量并減慢其振動,從而降低音高。但是,張力將保持不變,因為芯線是承載負載的,這里面涉及到非常多的變量。簡單來說,這也是為什么你會在使用相同規(guī)格但是不同品牌的琴弦時,有著完全不同的使用感受。
相比之下,理論上我們可以采用兩種不同尺寸的內芯,并對它們應用不同的纏繞,以實現(xiàn)相同的最終音高。在這種情況下,即使目標音符相同,張力也會有所不同。雖然大多數(shù)鋼弦使用的芯線/纏繞比相當相似,但敏感的演奏者仍然可以感覺到差異。在某些情況下,這些差異足以讓我在從一個品牌的.012–.052琴弦換成另一個品牌的相同規(guī)格的琴弦時,需要調整琴的鋼筋!這也是為什么有些演奏者本能地喜歡一個品牌而不是另一個品牌,即使規(guī)格看起來相同。纏繞線的密度(80/20青銅、磷和鋼等)也會影響這些感覺和張力的細微差別。
值得慶幸的是,琴弦相對便宜且易于更換,因此通過實驗不會有什么損失——找到琴弦和吉他之間的正確匹配可以帶來非常有益的結果。只能說彈琴這件事,無論是在吉他本身還是琴弦上,嘗試都是萬能的解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