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流行性腹瀉是比較常見的生豬疫病,由流行性腹瀉病毒引發(fā),屬于腸道傳染疾病,若不及時治療會危害豬的生命,進而影響?zhàn)B殖效益。在養(yǎng)殖過程中,應該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保障診斷的準確性,然后采取對應的治療措施。本文闡述了豬流行性腹瀉疫病的診斷方式,主要根據(jù)病因、流行特點和臨床癥狀進行診斷,可以采用實驗室診斷的方式,根據(jù)診斷結果采取對應的治療措施?;加胸i流行性腹瀉疫病的生豬,臨床表現(xiàn)比較明顯,包括糞便、嘔吐、脫水等癥狀,最早在20世紀70年代出現(xiàn),目前已經(jīng)有了相對成熟的診治和預防手段。任何年齡段的豬都會感染,哺乳仔豬癥狀比較嚴重,死亡率相對較高。通常在寒冷季節(jié)流行,年齡越小的豬,病癥越嚴重。若1周齡小豬患病,死亡率可以達到50%~100%。若發(fā)生病變,很難與TGE區(qū)分,檢驗會發(fā)現(xiàn)腸絨毛萎縮,腸壁變薄并且出現(xiàn)腫脹的情況,腸壁和腸腺窩比例變?yōu)?:1。為了降低疫病發(fā)生概率,養(yǎng)殖戶應該認識到疫病預防的重要性,并且掌握豬流行性腹瀉疫病的診斷和治療方式。
1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分析
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最早在英國被報道,報道時間為1971年,在1995年被列入為冠狀病毒屬。PEDV只會在豬中傳染,傳染模式為接觸式傳染,是造成豬流行性腹瀉(PED)的主要病原體,一旦豬感染此病毒,就會有很高的發(fā)病率。這種病毒會導致水樣性腹瀉,若仔豬患病,會出現(xiàn)嘔吐、體內脫水、食欲不振等癥狀,臨床表現(xiàn)較為明顯[1]。在該病毒感染后,會有較高的死亡率,在不同年齡的豬群中,死亡率也存在差異,哺乳期仔豬發(fā)病率最高。初期感染病毒的豬群缺少有效的防治,病毒會大范圍傳播,主要通過直接和間接接觸的方式進行傳播,也可以通過食物傳播。研究表明,在生豬運輸過程中,病毒可能會循環(huán)傳播,造成病毒在世界范圍內出現(xiàn)。該病毒會導致大量豬死亡,一些地區(qū)采用掩埋處理的方式,導致病毒隨著地下水傳播,會嚴重污染地下水,嚴重危害生態(tài)環(huán)境。PEDV基因組屬于單股正鏈,具有一定的感染性,組成部分包括5’端非編碼區(qū)、3’端編碼區(qū)、7個以上開放的閱讀框,長度譽為28 kb。根據(jù)PEDV基因端到端的排列方式,包括S、M、E、N 4種基因。從外觀分析,PEDV呈現(xiàn)為球形狀,直徑通常在95~190 nm,存在囊膜且表面有纖突,長度約為12~24 nm。纖突外端與球形接近,排列比較規(guī)則[2]。根據(jù)S基因序列分析,可以將PEDV毒株分為2個基因亞型,分別是G1和G2。目前,全球范圍內都在研究PEDV的致病原因,同時也對疫苗進行配置研究,已經(jīng)取得一定成果,但PEDV的傳染性較強,依舊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對養(yǎng)豬業(yè)發(fā)展有很大影響,若沒有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會給養(yǎng)豬場帶來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
2豬流行性腹瀉疫病診斷
2.1病因
豬流行性腹瀉疫病由PEDV引起,是常見的冠狀病毒。這種疾病和傳染性胃腸炎比較相似,通常在第一年12月到第二年1~2月發(fā)生,冬季發(fā)病率較高,夏季也有發(fā)病但發(fā)病率相對較低。豬感染PEDV后,病毒會在小腸內層的上皮細胞中復制,造成感染細胞壞死[3]。病毒可以在豬體中潛伏3~6 d,然后病豬會出現(xiàn)腹瀉、嘔吐等癥狀,持續(xù)5~10 d。感染后的12~24 h內,可以在病豬的十二指腸、回腸中檢測出病毒。感染后的1~3 d內,病豬糞便會有病毒脫落。造成該疾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是飼養(yǎng)管理不當,新生仔豬抗病力較弱,極易被感染。
2.2流行特點
任何年齡段的豬都會感染流行性腹瀉疫病,育肥豬和哺乳豬患病率較高,感染PEDV的仔豬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日齡10 d的哺乳仔豬在感染PEDV后的2~4 d出現(xiàn)死亡,死亡率最高可以達到100%。育成豬也有較高的患病率,最高可以達到100%。成年豬的免疫力、抵抗力相對較強,部分成年豬患病1周之后可以康復,治療難度也相對較低,死亡率不高。若豬場中有多窩仔豬出生或斷奶,失去母源抗體的斷奶仔豬很容易被連續(xù)感染,疫病會呈現(xiàn)出地方流行性特征。在繁殖場中,該病會導致5~8周齡仔豬出現(xiàn)比較頑固、頻繁的腹瀉。通常在冬季發(fā)生,因為氣溫下降,若沒有采取有效的保暖措施,很容易導致生豬受涼,導致生豬抗病能力下降,容易感染病毒。
2.3臨床癥狀
任何生豬都有可能患病,不論是懷孕母豬,還是成年公豬、保育豬,在患病后都會出現(xiàn)腹瀉癥狀,同時伴隨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癥狀。很多病豬在患病1周左右就可以康復,哺乳仔豬的抵抗力較低,患病后會出現(xiàn)脫水、腹瀉、食欲不振、嘔吐等癥狀。日齡約為7 d的哺乳豬,則腹瀉1~4 d就會出現(xiàn)脫水癥狀,嚴重時會造成死亡,病死率通常超過60%,最高可以達到100%。
2.4診斷技術
可以采用病毒分離鑒定和檢測病毒抗原的方式進行診斷分析,具體包括免疫熒光法、雙抗體夾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SA),可以對抗體進行血清中核試驗檢測,也可以采用簡潔ELI‐SA試驗技術。在病毒分離和鑒定過程中,應該先準備好實驗材料,包括倒置顯微鏡、微孔濾器、冷凍離心機、蓋玻片等器材,還需要配置磷酸鹽緩沖液(PBS)、細胞培養(yǎng)液、病毒培養(yǎng)液等培養(yǎng)基和溶液[4]。在病毒分離方面,首先進行病毒采集,選擇仔豬空腸內容物、小腸內容物進行病毒分離采集,然后采用冷凍保存的方式。將采集到的小段空腸和內部容物與各個溶液混合,配置5倍懸液,溶液包括1 000 IU/mL青霉素、1 000μg/mL鏈霉素、PBS液。進行離心處理,溫度控制為4℃,轉速為每分鐘3 000 r,離心時間為30 min,將上清液取出,采用微孔濾膜過濾并分裝,保存在-20℃的環(huán)境中。過濾液在Vero細胞單層上接種,并且加入含50%過濾液的病毒培養(yǎng)液,在37℃條件下進行1 h吸附,根據(jù)組織培養(yǎng)管容量,添加病毒培養(yǎng)液,然后控制溫度進行培養(yǎng),觀察3~4 d,根據(jù)細胞病變情況分析,通??梢悦?~3代。細胞病變后,細胞面會變得粗糙,顆粒數(shù)也會隨之增加,會出現(xiàn)多核細胞,有空斑樣小區(qū),細胞會經(jīng)過一段時間會脫落,與傳染性胃腸炎病毒有一定的特征差異。細胞培養(yǎng)瓶中加蓋玻片,收毒后可以采用熒光鑒定的方式。若條件允許,也可以采用電鏡觀察的方式,使用負染法在陽性樣品中進行電鏡觀察,通過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冠狀病毒粒子。
采用直接熒光抗體法需要準備熒光顯微鏡、溫箱、冷凍切片機、滴灌等器材。還要配置磷酸鹽緩沖液、0.1%伊文斯蘭原液等溶液。需要制作組織標本,采用蓋玻片培養(yǎng)細胞,在24~48 h的蓋玻片中培養(yǎng)分離細胞病毒,再要多次沖洗陽性和陰性對照片,在丙酮中放入并且固定10 min,然后在PBS中浸泡10~15 min,取出后需要風干。采用0.02%依文思藍溶液稀釋FA,離心轉速為每分鐘4 000 r,離心時間為10 min,將上清液取出并且在標本中滴入。保持37℃恒溫,然后進行30 min染色,使用PBS進行3次沖洗,最初沖洗3 min,逐次增加1 min,然后進行風干處理。在上面滴加磷酸鹽緩沖甘油,然后使用蓋玻片進行封固,最后使用熒光顯微鏡進行檢查。檢查發(fā)現(xiàn),標本細胞結構比較清晰且完整,在陰性和陽性對照都成立時判定。在胞漿中會發(fā)現(xiàn)異性蘋果綠色熒光,此時為陽性;如果沒有熒光,則判定為陰性。
若為簡單的病例剖檢,則通常會發(fā)現(xiàn)豬小腸部位出現(xiàn)病變,腸管會因此擴張。中腸管中會有薄膜狀黃色液體,腸系膜也會出現(xiàn)充血的情況,腸壁會慢慢變薄,彈性也會逐漸消失,小腸內部會有黏膜絨毛。胃底部黏膜會出現(xiàn)血跡,仔細觀察可以看到黏液,也可能出現(xiàn)點狀出血、斑塊等情況。胃部的內容物普遍為鮮黃色,一部分會出現(xiàn)乳白色凝乳塊,在幽門出現(xiàn)壞死的情況。病死生豬皮膚會呈現(xiàn)為暗灰色,身形也比較消瘦。
3豬流行性腹瀉疫病治療措施
3.1疫苗研究
為了降低豬流行性腹瀉疫病的發(fā)生概率,各個國家都在努力研究防疫疫苗,主要分為活疫苗、轉基因疫苗和滅活苗3種。中國早在2004年就已經(jīng)開始廣泛研究,并且成功研制PEDV和TGEV二聯(lián)活疫苗。這兩種活疫苗不僅具有預防作用,也可以降低患病豬死亡率,妊娠階段母豬也可以注射,對各個年齡段生豬都有較好的預防作用。
3.2疫病預防
為有效預防流行性腹瀉疫病,首先要接種疫苗。通常,妊娠期母豬需要在產前20~30 d內接種疫苗,仔豬則在斷奶前后接種疫苗。其他成年豬可以根據(jù)飼養(yǎng)情況和防疫需求進行接種,要嚴格遵守疫苗接種的規(guī)范要求,確保防疫效果;其次,要采取科學飼養(yǎng)管理措施。日常應該做好豬舍清潔和消毒工作,降低病毒、細菌滋生概率。對飼料進行嚴格檢查,若出現(xiàn)過期、變質、污染等情況,要及時淘汰,避免生豬使用劣質飼料。為提升免疫力,可以適當在飼料中添加復合酶制劑、抗氧化復合維生素等營養(yǎng)成分,保障飼料營養(yǎng)均衡。尤其要做好冬季預防工作,因為氣溫下降很容易引發(fā)流行性腹瀉疫病。所以要控制生豬飲食,嚴禁食用生冷飼料。采取有效的飼料保溫措施,若溫度較低,則應該適當增溫。可以選擇干粉料,也可以使用溫水攪拌的方式;最后,做好仔豬管理工作。因為仔豬抵抗力較低,很容易感染疫病,且發(fā)病率、死亡率較高。所以,一定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確保仔豬營養(yǎng)攝入充足,提升仔豬抗病能力,降低仔豬患病概率。
3.3疫病治療
若發(fā)生疫病,可以根據(jù)患病程度和癥狀采取不同的治療措施。通常采用西醫(yī)治療的方式,見效較快。若仔豬患病且病情比較嚴重,可以采用1 gVc和0.5 g氨芐青霉素,同時混合10 mL碳酸氫銨針劑、40 mL鹽水,采用靜脈補液的方式。若病豬出現(xiàn)體溫升高的癥狀,可以肌肉注射安乃近或安痛定,成年豬可以注射20 mL,仔豬只需要注射5 mL,每天注射1次即可,連續(xù)注射2 d。如果是母豬腹瀉,則可以肌肉注射1 mL硫酸阿托品。如果生豬重量超過25 kg,則計量增加為2 mL。也可以采用中醫(yī)治療的方式,中醫(yī)治療見效慢,但沒有副作用,更有益于生豬健康。藥方中包含黨參、白術、茯苓、煨木香、藿香、炮姜、炙甘草幾種中藥。前3種藥物各50 g,后4種藥物各30 g,然后加水熬制成汁,在藥汁中加入200 g白糖,拌入到飼料之中。在中醫(yī)治療的過程中,堅持祛邪扶正的原則,側重補充生豬機體正氣,以提升免疫力為主。所以,通常采用二苓平胃散(包括蒼術、陳皮、云木香、獲苓等藥物)治療,有明顯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紅.豬流行性腹瀉疫病診斷及治療[J].中國畜牧業(yè),2022(13):109-110.
[2]孫玉嬋,遲海華.豬流行性腹瀉疫病診斷與治療[J].中國動物保健,2022,24(4):9-10.
[3]李仰沙.豬流行性腹瀉疫病診斷與治療[J].今日畜牧獸醫(yī),2021,37(5):105.
[4]王世凡.豬流行性腹瀉疫病診斷及治療[J].畜牧獸醫(yī)科學(電子版),2021(4):178-179.
(河北省廊坊市農產品質量綜合檢測中心崔繼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