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中抱月也稱背后轉奪槍法,從預備式開始后一共分為4組動作,前后動作連貫而成,動作分解如下:
預備式(圖17)
準備姿勢:甲乙二人,同向前后站立,兩步距離成自然勢,乙持槍以槍口對正甲的后背。
動作要領:乙(持槍者)上右腳,以槍抵住甲(奪槍者)之后心。
注意事項:甲被槍口抵住后心,奪槍者可以視其情形,回頭探看,如有機會,即可以捧領式或臥蹄式奪取之。
轉避式(圖18)
動作要領:奪槍者將身體向右后轉,以右大臂貼其持槍之手,左腳向前蹬,右腳尖向右外撇,兩手下墜。
注意事項:奪槍者在轉避時要迅速敏活,同時右手臂緊貼乙持槍之右小臂,防其轉手開槍。
抱打式(圖19)動作要領:奪槍者以右手將對方持槍之手緊抱其手腕處,手心向下,同時以左手掌打其頭部,或掌擊其面部,左腳置其右腳之后。
抱抓式(圖20)動作要領:奪槍者以左手將槍身抓住,同時用肘挾壓乙肘,使之身體下伏。
注:全文所有圖示中身著黑色迷彩服為甲(奪槍者),身著灰色外套為乙(持槍者),圖中所持道具為塑料訓練用槍
奪取式(圖21)
動作要領:奪槍者以左腳退回一步,身體左轉,將槍向乙右外扭,右手抱其手,左手向左外扭而取之。
懷抱琵琶也稱為背后左轉奪槍法,與懷中抱月法相同,但動作方向相反,如預備、轉避、抱打式均相同,但奪取式稍有差別。
撐肘式(圖22)
動作要領:繼抱抓式(圖20),奪槍者再上左腳至對方右腳后,身體右轉,兩手上舉,置于右肩前,以左肘壓其肘而拿之,然后再用右手將槍向左前方推按奪取之。
湘子挎籃也稱為背后舉手右轉奪槍法,從預備式開始之后分為5組動作,前后動作連貫而成,動作分解如下:
預備式(圖23)
準備姿勢:惟奪槍者兩手為上舉狀態(tài)。
動作要領:乙(持槍者)上右腳于前方一步,右手平曲伸,以槍口抵住甲之后背處,注視對方。
注意事項:與圖17之注意事項同。
轉避式(圖24)
動作要領:奪槍者將身體向右后轉,左腳前蹬,以右脅貼其槍身。
挎墜式(圖25)
動作要領:奪槍者以肘挾乙持槍之手,以兩手抓其肘,將身體向下一沉,墜其身體右傾,此時亦可對乙持槍之手施以肘部麻筋,并致手槍脫落。
掌打式
動作要領:當持槍者出現(xiàn)麻筋仍無法使槍脫落時,奪槍者將身體猛起,左手掌打其面部,右手滑回,抓其持槍之手,使其身向后仰。
撲抓式、奪取式(圖26、圖27)
動作要領:奪槍者以左手抓槍身,用肘撲壓乙肘,使其身體向前俯(圖26)。再以兩手將槍上舉,身體向左轉,左腿退回一步,以右肘推壓乙槍,使其身向回臥折,左手向左前方猛撇,而奪取之(圖27)。
左轉之白猿偷挑,與右閃之白猿偷桃同。
挎壓式
準備姿勢:甲乙二人,同向前后站立,兩步距離成自然勢,乙持槍以槍口對正甲的后背,甲雙手為上舉狀態(tài)(圖28)。
動作要領:奪槍者將身向左后轉,以左脅挾挎乙持槍之手,將身向下墜,使其身向右傾。
掌面式(圖29)
動作要領:奪槍者將身體猛起,以右手擊打乙面部,使其身體向后仰,左手順其肘滑至其手部,而后抓緊。
抓拐式、奪取式(圖30、圖31)
動作要領:奪槍者將右手抓手槍,以肘向后拐乙肘關節(jié),使身體下俯(圖30),然后再用船夫撐篙式將槍奪取之(圖31)。
注意事項:右手緊抓對方持槍之手時,槍口不可成水平或稍斜上,務必求其槍口垂下,較為安全。
霸王別姬,系在執(zhí)行任務時,對方槍在脅下指向奪槍者身體,有威逼之勢。
預備式(圖32)
準備姿勢:甲乙二人面向對立,距離兩步,成自然勢。
動作要領:持槍者將槍收回脅下,指向對方身體,執(zhí)行檢查任務,上左腳以左手檢查左或右脅下部。
抓別式(圖33)
動作要領:奪槍者乘乙檢查左脅時,用左手將其手先按抓向上翻,同時右手由其肘下抓槍身外挑,左腳由右腿伸至其右腳外,以肩壓別其肘,使其身體前俯。
繼奪槍圖32,奪槍者以兩手向上抬,右臂抗乙肘,使其手上舉,左手抓持槍之手,左腳繞回至其兩腳之間,以船夫撐篙式奪取之,如圖34。
迎山靠壁之預備式圖,與霸王別姬奪槍圖32預備式完全相同。
推按式(圖35)
準備姿勢:雙方面對面,乙右手持槍戒備,左手搜甲腰間。
動作要領:奪槍者趁乙檢查右脅時,上左腳至其左腳里,膝抵其腿,同時左手推按其槍,右手抓拉其左肘。
靠抱式(圖36)
動作要領:奪槍者右手拉乙肘,全身靠其身,以兩膝挾其左腿,頭抵其胸,右脅挾其左手,右手由后抓其持槍之手腕或槍,使其身向后傾仰抱住,用左手抓其襠,或擊襠、掏眼等法,使其自動將槍放開,不必用力。
上述10項技法,與警察工作利害相關,也是不可或缺之術。
(待續(xù))
編輯/劉玉珍
下期將刊登解碼臺灣《警察應用技能》系列篇之奪匕術,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