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名遐邇的中國和田玉擁有兩個發(fā)源地。其一,是隱匿于綿延數(shù)千公里的昆侖山深處的玉礦,這是和田山玉的源頭所在;其二,是蜿蜒流經(jīng)和田市,最終融入塔里木盆地的玉龍喀什河,這條長約500公里的河流,正是和田玉籽料的誕生之地。
在玉龍喀什河的支流——喀讓古塔格河的河谷之中,坐落著一個小小的村莊喀讓古塔格村,這里有玉石、冰川、雪線、高山草甸,還有盤山公路上令人膽寒的82道彎……
在維吾爾語中,喀讓古塔格意為“黑山”,所以喀讓古塔格村又被稱為黑山村。
黑山村屬于喀什塔什鄉(xiāng),是玉龍喀什河最上游的村落,距和田市區(qū)200余公里,海拔約2760米,氣候高寒,土地貧瘠。
作為昆侖山腹地最深處的村落,黑山村被高聳入云的山峰和蜿蜒險峻的道路緊緊環(huán)繞,如同一個與世隔絕的神秘世界。但就是在這樣一個閉塞的深山村落里,每年都有大量玉石愛好者背著氧氣瓶、含著紅景天,騎著毛驢辛苦趕來。
讓黑山村名揚玉石圈的原因,是這里曾出過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玉石。
發(fā)現(xiàn)玉石的人叫依明·尼牙孜,是黑山村有名的“大巴依”(維吾爾語中的“大富翁”),村里人都叫他“塔什(維吾爾語中的“玉石”)大叔”。
1980年7月,依明·尼牙孜和朋友買買提·尼亞孜·胡加結(jié)伴放羊。當時正是冰川融水最大的時候,最容易沖下玉石,所以他們選擇沿玉龍喀什河而上,期望能有所收獲。當他們在河邊休息時,忽然發(fā)現(xiàn)河水沖擊處露出一圈很像白玉的石頭,在波浪里若隱若現(xiàn),仔細觀察后,迅速判斷出是玉石。于是兩人立即從河床狹窄的地方搭起石塊,跳躍而過,來到玉石旁邊。他們搬開壓在玉石上的碎石塊,撩著水洗去玉石表面覆蓋的泥沙……他們發(fā)現(xiàn)的這塊玉石純凈、巨大,完全超出了想象!為了避免玉石被水流沖走,兩人快速回到岸坡上,在旁邊壘上石塊留作標記,并及時返回村里報告給政府。
這塊玉石的出現(xiàn)當即震驚全國。據(jù)報道,玉石長、寬各0.8米,厚達0.5米,一側(cè)有薄石皮,一側(cè)微有雜物,無裂紋,經(jīng)鑒定為特級白玉。最讓人震撼的是,這塊玉石重達473公斤,是新中國成立后發(fā)現(xiàn)的最大、最重的一塊白玉,堪稱“玉王”。
由于體積過于巨大,又在海拔很高的山上,依明·尼牙孜所在的火箭公社安排了20多人,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才將玉石運回。
之后,圍繞玉石花落誰家又開演了一場大戲?;鸺绮辉笇⒂袷阋顺鍪劢o玉石收購站,于是開出了4萬元的天價。要知道,當時國家明碼標價的最高品級籽料也就60元一公斤,即使按500公斤收購,這塊玉石也就值3萬元。但火箭公社堅稱這是“玉王”,身價不能跌,雙方互不相讓。
彼時,全國各大玉雕廠也得到“玉王”出世的消息,紛紛趕來奪寶。上海玉雕廠先發(fā)制人,派了兩名采購員最先到達。但當時政策禁止私下交易玉石,玉石收購站也不愿意讓這塊難得一見的玉石被玉雕廠拿走,幾經(jīng)周折,收購站先出4萬元將玉石收下,再加價賣給了揚州玉器廠。最終,“玉王”被大師用“山子雕工藝”琢成《大千佛國圖》,并在1990年榮獲國家珍品金杯獎,現(xiàn)收藏在中國工藝美術(shù)館珍寶館內(nèi)。
“玉王”發(fā)現(xiàn)之后,政府給火箭公社獎勵了3輛解放牌卡車,給依明·尼牙孜獎勵了3000元。從那時起,塔什大叔就成了村里有名的“大巴依”,外地買玉客更是尊稱他為“玉王”。
除了“玉王”,1976年在黑山村附近,還發(fā)現(xiàn)過一塊重達159公斤的白玉——主體呈乳白色、梨形。為了搬運這塊白玉,村民們先將它抬運到結(jié)冰的河道上,再挑選壯實的黃牛馱運,結(jié)果因為玉塊滾動,壓斷了一頭牛的脊梁,于是不得不改用人抬和雙輪車拉的方法,才波折地將白玉運到了公路上。
這兩塊玉石的發(fā)現(xiàn),迅速讓黑山村在玉石界聲名大噪。在外地人眼中,黑山村成了人人采玉、家家藏玉的神秘之地。有人用一包藥換一塊價值不菲的籽料;當?shù)赜脕碜氖瘶兑彩菈K大籽料……這些傳言讓人垂涎三尺,大家紛紛趕來尋寶,即便沒有找到“玉王”的運氣,能在村里買到好的玉石料,也算不虛此行。
由于黑山村一帶盛產(chǎn)上好的和田玉料,所以人們便以村莊的名字,將這里所產(chǎn)的和田玉料稱作黑山料。黑山料分為黑山山料和黑山山流水兩種,質(zhì)地細膩,玉質(zhì)純凈,提白較好,內(nèi)部會有透明的結(jié)構(gòu)顆粒和黑點,起凍和膠質(zhì)感十足,是公認最接近籽料的一種山料。據(jù)說佼佼者甚至能達到荔枝的白凈軟糯度,十分珍貴少見。由于黑山料來自玉龍喀什河源頭,與籽料的玉質(zhì)和結(jié)構(gòu)非常接近,所以被稱為“籽料的媽媽”。
黑山料的形成需要在高寒高壓作用下被冰川萃取、打磨,而黑山村海拔約2760米,氣候高寒,正好造就了這一帶玉料的優(yōu)良品質(zhì)。
上好的黑山料韌性足,不易蹦刀,可上細工,適合精雕細琢,這種特性備受玉雕大師青睞。玉雕大師袁嘉騏的傳奇作品《大愛如天歌》,采用的原料就是黑山料,最終拍賣標價5億元,震驚各界。
有玉友曾言,當他第一次看到上好的黑山料時,內(nèi)心不禁猛地一顫。這難以言喻的觸動,并非全是因為黑山料的傳奇故事和稀缺資源,更多的是因其純粹、白潤和美麗的質(zhì)地。
從喀什塔什鄉(xiāng)到黑山村有30多公里的盤山公路,要翻過四五個達坂,其中最高的兩個達坂約為3500米和3850米。不僅如此,還要途經(jīng)82道彎。一路上,隨處可見崩塌的山坡和滿地的礫石,“之”字形的山道貼著陡峭的山坡,連續(xù)的發(fā)卡彎、回頭彎、剪子彎……很多人因為山路的險峻不禁望而卻步。
在2017年盤山公路修好前,從喀什塔什鄉(xiāng)到黑山村沒有任何交通工具可用,只能騎毛驢往返,村民們個個都是騎驢高手。當時有兩項不成文的規(guī)矩,一是出門的時候不能喝水,村民們認為喝過水的人會變得笨重,走不動、走不穩(wěn),容易掉到懸崖下,所以大家都遵守著這個規(guī)矩,直至上到山頂才喝水;二是在盤山路上只能單行,上、下行分別走不同的深溝,大家騎著毛驢各行其道。公路修好后,第二條規(guī)矩以另一種方式延續(xù)下來——早晨單向進村,下午單向出村。
黑山村海拔高,氣候寒冷,晝夜溫差大,連莊稼都比平原地帶要晚熟兩個月。7-8月是夏季,進入9月,村里人就會穿上厚厚的冬裝。不知情的外地人到這里露營,經(jīng)常半夜冷得受不了,便去村里敲門請求借宿。對此,善良淳樸的村民早已習以為常,還意外催生出幾家民宿,為游客提供食宿服務(wù)。
黑山村的人口不多,只有200多戶,1000人左右,絕大多數(shù)都是維吾爾族。值得一提的是,黑山村的婦女生孩子時,有一個獨特的風俗——在窗戶上掛羊的脊椎骨和雄鷹的頭。村民說,這是一種飽含深情的祝福,蘊藏著對未來的殷切期許。他們希望孩子長大后,能夠擁有像羊脊椎骨一樣挺直的脊梁,無論面對何種風雨,都能堅守原則,不屈不撓;也能像翱翔天際的雄鷹一樣,擁有廣闊的視野和無畏的勇氣,在人生的天空中自由馳騁,追逐夢想。
走在黑山村,會發(fā)現(xiàn)村民們大多都佩戴著一條玉石鏈子,如果你想買玉石,他們會熱情地邀請你到家中做客,頗有“鑒寶大會”的意味。
過去,每當夏季山洪過后,喀讓古塔格河上游會沖刷攜帶下來不少和田玉籽料,村民們習慣去河中撿拾。因為人少,每個人都有一塊自己的固定撿拾區(qū)。他們固守著古老的規(guī)矩,從不暴力開采埋在冰川下的玉石。
后來,據(jù)專家勘探測定,黑山村臨近的阿格居改山谷蘊藏有籽料和白玉原生礦,并且在它的東部、東南部、南部區(qū)域,還有青白玉、青玉原生礦存在。而長期以來,玉石圈一直認為之前發(fā)現(xiàn)“玉王”的地帶,很有可能潛藏著更大的玉石。所以公路修好后,每年夏天都有不少外鄉(xiāng)人到黑山村撿拾玉石,甚至將挖掘設(shè)備運到河床邊進行發(fā)掘,在一定程度上對當?shù)丨h(huán)境造成了破壞。
好在,為了保護環(huán)境和玉石資源,當?shù)卣巡扇×嗽S多措施,使和田玉的開采變得更加合理規(guī)范。
(編輯 鄧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