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景德鎮(zhèn)兩級法院共受理版權糾紛民事案件392件,刑事案件1件,較上年度增長35.52%;審結版權糾紛案件384件。兩級法院堅持版權侵權賠償?shù)氖袌鰞r值導向,充分發(fā)揮司法審判對創(chuàng)新的引導、保障和輻射帶動作用,審理了一批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件,現(xiàn)選取其中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例向讀者介紹。
關鍵詞:侵權糾紛;版權權屬;版權侵權賠償
案例一:景德鎮(zhèn)牧溪源陶瓷有限公司與景德鎮(zhèn)市瑯格齊陶瓷有限公司、吳畏著作權權屬及侵權糾紛案
一審:(2022)贛0203知民初144號
二審:(2023)贛02民終115號
(一)基本案情
景德鎮(zhèn)牧溪源陶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牧溪源公司)于2021年對雕塑小魚噴泉循環(huán)流水底過濾桶陶瓷魚缸圓形底座鳳凰燈式等5件作品進行版權登記,載明創(chuàng)作者為郭買福,創(chuàng)作完成時間為2007年。景德鎮(zhèn)市瑯格齊陶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瑯格齊公司)對外銷售此類魚缸。牧溪源公司認為侵犯了其版權,提起訴訟,要求瑯格齊公司停止侵權并賠償損失。
瑯格齊公司辯稱,被訴侵權產品為案外人余平自創(chuàng)作品,其權屬登記日期及登記證上載明的創(chuàng)作日期均早于牧溪源公司,且第三人吳畏的公司公開銷售時間亦早于原告;涉案作品缺乏獨創(chuàng)性,鯉魚本身屬于公知常識。
第三人吳畏認為其為涉案作品的權利人,2007年委托他人完成了創(chuàng)作并于2009年登記版權后進行銷售。牧溪源公司的郭買福曾是其生產商。牧溪源公司與瑯格齊公司的行為均構成侵權,請求法院判令兩公司立即停止侵權并賠償損失。
(二)裁判結果
一審法院判決瑯格齊公司立即停止侵犯牧溪源公司享有的“雕塑小魚”版權的行為;并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五日內賠償牧溪源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支出共計人民幣8000元;駁回牧溪源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駁回吳畏的全部訴訟請求。
瑯格齊公司與吳畏均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二審法院認為,結合牧溪源公司提交的創(chuàng)作底稿、作者資質證明、作者聲明以及證人證言和錄音等證據(jù)可以相互印證郭買福于2007年創(chuàng)作涉案作品的事實。鑒于“雕塑小魚”屬于瓷器雕塑中常用的圖案,對于采用該圖案的產品比對應當限于獨創(chuàng)性部分,更注重于細節(jié),對于其是否侵權的比對應要求較高??傮w看兩者在元素、色彩搭配、造型層次、整體布局上構成實質相似。朗格齊公司存在接觸到涉案作品的可能性,其行為構成了對牧溪源公司涉案美術作品的侵權。二審法院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三)典型意義
陶瓷為捏制塑形的藝術,陶瓷產業(yè)的發(fā)展是交流互鑒與傳承創(chuàng)新的歷程,對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于自然界實物元素的陶瓷實用藝術作品,在排除功能性表達后,藝術表達部分具有獨創(chuàng)性時應保護其版權。雕塑小魚與魚缸組成的“附著雕塑小魚的陶瓷魚缸”雖使用的是自然界元素,但體現(xiàn)了作者在美學領域付出的智力勞動的獨特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應認定具有版權。同時,對于均采用陶瓷領域內通用元素的陶瓷作品,在各方均有版權登記證書時,對當事人的舉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版權自創(chuàng)作完成之日起便產生,在通識領域內不反對共有的靈感,但拒絕簡單的重復與絕對的抄襲。
本案的判決,通過對陶瓷行業(yè)內實用藝術品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藝術表達部分予以版權保護,能夠激發(fā)生產制造陶瓷實用藝術品的從業(yè)者在傳承上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最大限度服務繁榮陶瓷市場,豐富陶瓷文化內涵。
在陶瓷從業(yè)者對版權權屬產生爭議時,本案判決厘定了版權權屬的判定標準,對未進行登記或登記時間較晚的創(chuàng)作者的版權予以有效保護,引導了陶瓷行業(yè)創(chuàng)作的新風正氣。本案也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陶瓷是中華瑰寶,是中華文明的重要名片,要保護陶瓷文化傳承”“要進一步把陶瓷產業(yè)做大做強,要把‘千年瓷都’這張靚麗的名片擦得更亮”重要指示精神的體現(xiàn)。
案例二:奧寶科技有限公司與江西愛某科技有限公司侵害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糾紛案
一審:(2022)贛02知民初75號
(一)基本案情
奧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奧寶公司)為Genesis、GenFlex系列計算機軟件著作權人,并進行了版權登記。江西愛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某公司)未經奧寶公司授權許可,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擅自復制、安裝、商業(yè)使用涉案計算機軟件。奧寶公司認為愛某公司侵害了其版權,訴至法院,要求愛某公司停止侵權并賠償損失。
經奧寶公司申請,景德鎮(zhèn)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愛某公司進行證據(jù)保全,發(fā)現(xiàn)愛某公司辦公場所有17臺電腦安裝了涉案軟件。
(二)裁判結果
景德鎮(zhèn)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組織雙方調解,并出具調解書:愛某公司停止使用未經奧寶公司許可的Genesis、GenFlex系列計算機軟件,卸載及刪除未經許可的Genesis、GenFlex系列計算機軟件;被告向奧寶公司采購10套正版GenFlex計算機軟件。
(三)典型意義
深入實施軟件正版化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必然要求。使用正版軟件,推進軟件正版化工作,涉及推進國家知識產權戰(zhàn)略與知識產權保護。本案涉案軟件在印刷電路板行業(yè)具有較高知名度,該計算機軟件的權利人系外國公司,受我國法律保護。本案通過證據(jù)保全對侵權行為予以固定,能夠有力界定使用盜版軟件的侵權責任。本案的調解有力保障了涉外企業(yè)作為計算機軟件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有利于推進企業(yè)使用軟件正版化和改善軟件產業(yè)發(fā)展環(huán)境,激勵技術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案例三:艾某華與劉某茹、景德鎮(zhèn)某醫(yī)院、蔣某梅著作權侵權糾紛案
一審:(2023)贛0203知民初10號
二審:(2023)贛02民終318號
(一)基本案情
艾某華、劉某茹均系景德鎮(zhèn)某醫(yī)院科教科職工,劉某茹系該科科長。2018年,為完成景德鎮(zhèn)某醫(yī)院申請江西某大學非直屬附屬醫(yī)院教學醫(yī)院的指標任務,艾某華與劉某茹合作撰寫了涉案論文,涉案論文中所討論的實驗系在景德鎮(zhèn)某醫(yī)院進行的教學實驗,實驗對象系景德鎮(zhèn)某醫(yī)院的實習生,文中所使用的數(shù)據(jù)均源自于該實驗。二人關于署名和發(fā)表有兩次約定,第一次約定,艾某華告知劉某茹:如果論文發(fā)表,就署劉某茹名字。第二次約定,艾某華告知劉某茹:如果論文對其晉升有幫助的話,劉某茹就做第一作者,艾某華做通訊作者。完成論文后,劉某茹聯(lián)系中介蔣某梅將涉案論文發(fā)表在期刊上,見刊論文作者分別為劉某茹、鄒某、艾某華、伍某某,單位為景德鎮(zhèn)某醫(yī)院。艾某華主張劉某茹、景德鎮(zhèn)某醫(yī)院、蔣某梅侵害其對涉案論文享有的署名權及發(fā)表權,請求判令劉某茹、景德鎮(zhèn)某醫(yī)院、蔣某梅停止侵權、賠禮道歉、賠償損失6000元等。
(二)裁判結果
一審法院認為,涉案論文屬于特殊職務作品,艾某華作為涉案論文的作者之一,享有該論文的署名權,其他權利由景德鎮(zhèn)某醫(yī)院享有,艾某華的姓名已經署在了該論文的作者信息欄中,即表明了艾某華的作者身份,通訊作者并非是使公眾知曉其與涉案論文之間聯(lián)系的必需方式,判決駁回原告艾某華的全部訴訟請求。
二審法院認為,涉案論文屬于特殊職務作品,除署名權外的其他版權權利歸屬景德鎮(zhèn)某醫(yī)院。
關于署名權,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規(guī)定,因作品署名順序發(fā)生的糾紛,人民法院按照下列原則處理:有約定的按約定確定署名順序……艾某華與劉某茹關于涉案論文的署名順序約定為劉某茹做第一作者,而通訊作者沒有直接對應署名順序,劉某茹已將艾某華作為共同作者署名在論文上,并沒有割裂艾某華與涉案論文之間的身份關系,不構成侵權,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三)典型意義
認定特殊職務作品,對明確權屬關系、促進科技創(chuàng)新、簡化權利分配及保護單位投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著作權法》第十八條第二款第一項規(guī)定:“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的物質技術條件創(chuàng)作,并由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示意圖、計算機軟件等職務作品?!睆纳鲜鲆?guī)定可知特殊職務作品強調作者創(chuàng)作對物質技術條件的依賴以及單位對作品責任的承擔。對于物質技術條件的認定不應僅局限于資金、設備、技術等,且作品類別亦不限于該條款羅列的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示意圖、計算機軟件,只要作品滿足特殊職務作品認定的法定要件,就應認定為特殊職務作品。
本案中涉案論文屬于完成單位交辦的工作任務,其中所討論的教學實驗在單位進行,實驗對象是單位的實習生,文中所使用的數(shù)據(jù)均源自于該實驗,作品創(chuàng)作整體依賴于上述單位資源及資料,這些資源和資料對于涉案論文具有不可替代性,且作品需單位對外承擔責任,應認定為特殊職務作品。
案例四:王某與昌江區(qū)某恒陶瓷店著作權侵權糾紛案
一審:(2023)贛0203知民初430號
(一)基本案情
王某的父親王錫良先生系享譽世界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美術大師。王先生去世后,王某發(fā)現(xiàn)抖音平臺上有多家商鋪使用王先生的名號進行虛假宣傳,銷售假冒王先生署名的陶瓷作品,嚴重侵害了王先生的著作權和聲譽,遂訴至景德鎮(zhèn)市珠山區(qū)人民法院,要求昌江區(qū)某恒陶瓷店(以下簡稱某恒陶瓷店)承擔停止侵權、賠償合理維權費用、消除影響并賠禮道歉的民事責任。
法院經審理查明,王錫良先生共生育六個子女,原告王某為王先生女兒之一。2023年3月,王先生去世。2023年8月,某恒陶瓷店在其抖音店鋪銷售“王錫良王采手工制作《福滿四季節(jié)合和尊》四方鑲器家居陶瓷擺件”“王錫良王采手工制作百花爭艷蓮子瓶賞盤新中式陶瓷花瓶瓷器擺件”“王錫良大師名作手工雙耳松鶴延年尊帶禮盒證書底座收藏送禮玄關”“景德鎮(zhèn)瓷器王錫良大師巨作粉彩技藝千里江山缸聚寶盆大氣客廳擺件”等多件宣稱王先生作品的瓷器。庭審中,王某陳述上述所售陶瓷產品并非其父王先生所創(chuàng)作,且部分陶瓷產品上的繪畫明顯為他人作品和古代作品。某恒陶瓷店未到庭參加訴訟,亦未提交已取得王先生授權使用其姓名的相關證據(jù)。
(二)裁判結果
一審法院認為,王錫良先生去世后,其作品部分版權由其子女繼承和保護。原告王某作為王錫良先生的繼承人之一,有權對侵犯王錫良先生版權的行為提起訴訟。根據(jù)《著作權法》第五十三條第八項的規(guī)定,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屬于版權侵權行為。被告某恒陶瓷店未經授權,在其經營的抖音商鋪銷售假冒王錫良先生署名的陶瓷產品,侵犯了王錫良先生的署名權等,應承擔停止侵權、消除影響并賠禮道歉的法律責任。原告王某未主張經濟損失賠償,僅主張支付合理維權費,不違反繼承人保護已故作者著作人身權的法律規(guī)定,應予支持,故判決被告某恒陶瓷店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支付原告合理維權費用9000元,并限期就其侵權行為公開賠禮道歉。判決作出后,原被告雙方均未上訴,該判決已生效。
(三)典型意義
1.以名人制作為商品名稱介紹和網(wǎng)絡銷售美術作品宣傳的,為銷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構成對他人署名權等版權的侵犯
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的權利,是著作人身權的核心和基礎。在作品上署名是作者身份表示的重要方式,但并非唯一方式。作者身份權的實現(xiàn),還可以采取作者身份介紹等方式。署名權的行使,包括自己行使和排除他人非法行使兩種權利狀態(tài)。前者是一種“實施權”,即作者有權在其作品上署名、不署名和確認署名方式;后者是一種“禁止權”,即作者有權排除錯誤表述作者身份的署名行為。在網(wǎng)店中銷售美術作品,宣稱系某名人所作,而實際并非該名人作品的,錯誤表述作者身份,造成消費者對所售作品來源和作者身份的混淆,為銷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構成對他人署名權的侵犯,同時也對該名人署名的本人其他作品的著作財產權構成了侵犯,屬于版權侵權行為。
2.部分繼承人為保護已故作者著作人身權而提起訴訟的,其主體資格應予確認
我國對著作人身權的保護期不受限制,即使在作者死后,其作者身份資格和作品聲譽應受到永久的尊重和保護?!吨鳈喾▽嵤l例》第十五條規(guī)定:“作者死亡后,其著作權中的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由作者的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保護。著作權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其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保護。”已故作者有多個繼承人的,其繼承人之間具體如何保護作者著作人身權,現(xiàn)行法律并無明確規(guī)定。本案確認王某作為王錫良先生的繼承人,有權單獨對侵犯王錫良先生著作人身權的行為提起訴訟,并以王某未主張經濟損失賠償,僅主張支付合理維權費,不違反繼承人保護已故作者著作人身權的現(xiàn)行法律規(guī)定為依據(jù),判決被告承擔停止侵權行為、支付合理維權費用,并公開賠禮道歉,為部分繼承人保護已故作者著作人身權乃至著作財產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對于類似案件的處理也具有較好的指導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