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志愿軍”,人們可能會馬上想到20世紀50年代初在朝鮮戰(zhàn)場上浴血奮戰(zhàn)的中國軍人,但很多人或許不知道,在1965年,還有一支特殊的“志愿軍”他們同樣臨危受命,在國家的號召下出境參戰(zhàn)。
秘密赴越南支援抗美斗爭
1965年,越南戰(zhàn)爭不斷升級,美國派軍參戰(zhàn),飛機不斷轟炸越南北方,偵察機已逼近中越邊境和海南島。應越南政府的請求,我國決定派出工程兵、高射炮兵等部隊,秘密赴越南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斗爭。
中央軍委命令,沈陽軍區(qū)組建工程兵5支隊抗美援越。第50軍副軍長許成功任支隊長,第39軍副政委彭松濤任政委。支隊下轄工程兵307、308、309、114團和工兵7團,配屬測繪大隊,以及汽車團、高炮團、民工大隊、騾馬運輸隊,共約5萬人。
中央軍委和總參非常重視這次行動,總參謀長羅瑞卿到文山看望出國部隊,為指戰(zhàn)員送行。一出國境,美軍飛機馬上飛來偵察轟炸。長達8年的“雙援雙抗”(抗美援越、抗美援老)斗爭,就這樣在美軍飛機的呼嘯聲、轟炸聲中開始了。
在越南的戰(zhàn)斗生活
進入越南第3天,308團受領修筑5號公路任務。部隊原來是工兵,干的是布雷、排雷、爆破,與工程兵修路架橋不搭邊,修路完全不得要領。部隊逐級作思想動員,教育指戰(zhàn)員們要認識工程兵的重要性,講抗美援朝時工程兵是如何保障前方勝利的,并教唱工程兵歌曲學習“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精神。
部隊的醫(yī)療保障系統(tǒng)是分級負責。支隊醫(yī)院的醫(yī)務人員要經常到各團巡診,指導基層防病治病收治轉來的傷病員,處置后轉送野戰(zhàn)醫(yī)院。
駐地周圍常常升起為美軍飛機指示目標的信號彈,我軍住過的百姓房子、村子經常受到轟炸。
轉戰(zhàn)老撾完成任務
1968年6月,5支隊接到從越南回國的命令。1968年8月,中央軍委命令工程兵5支隊再次出征執(zhí)行抗美援寮(老撾)任務,修筑中老雙方協(xié)定的公路。5支隊是唯一完成抗美援越任務后再執(zhí)行抗美援老任務的部隊,足見中央軍委對這支部隊戰(zhàn)斗力的肯定與信任。
指揮部率幾百臺車輛,經3天行軍到達勐臘。指揮部駐勐臘縣尚勇公社,距邊境8公里,部隊則進入老撾。老撾分上寮、中寮、下寮 3個地區(qū),這里到處在割據打仗,尚未統(tǒng)一??拷袊吘骋粠莻€土匪武裝盤踞地,敵情非常復雜。
為了筑路部隊安全,昆明軍區(qū)派出以少數(shù)民族戰(zhàn)士為主的“民族支隊”,作為警衛(wèi)部隊提前進入寮北,清除施工沿線兩側方圓5公里的敵對勢力武裝。經過幾十次叢林作戰(zhàn),各種敵對武裝聞風而逃。接著,測繪大隊跟進,邊測繪邊制訂施工方案。騾馬隊隨著警衛(wèi)部隊邊打邊進,也開進了寮北,住在川省豐沙里。
筑路部隊面臨的主要危險依然是美軍飛機的空襲。雨季受天限制,敵機很少出動;旱季晴天多敵機轟炸頻繁,部隊就趁早晨和傍晚山區(qū)起大霧時抓緊施工。有了抗美援越的經驗,部隊的施工速度快,308團僅用了3個月,就修通102公里的汽車便道。
1967年開始,部隊恢復新老兵交替制度。支隊5個大隊(團),每年要有5個營的新老兵更替,軍務工作量增大。1973年,昆明軍區(qū)派部隊接了五支隊的工作。至此,這支隊伍“雙抗雙援”已經整整8年了。在過場“雙援雙抗”戰(zhàn)爭中,有30余位中國指戰(zhàn)員參加了支援工作。而隨著硝煙散去,美軍也終于于1973年灰溜溜地撤出了東南亞。
(摘自《文史精華》 李儉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