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開層層云霧,穿過層層疊疊的山路,終于來到海南島中部的五指山市。這里是海南海拔最高處,也是海南熱帶雨林核心區(qū),這里不僅四季常夏、風景迷人,充沛的陽光和降水更是使得農(nóng)作物四季皆宜,繁茂生長,而甘甜可口的甘蔗更是人們生產(chǎn)和制作糖品的主要來源。
下了中線高速,旁邊的一棟建筑“故園州府”引人注目。建省前,這里曾是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雖然后來撤州建市,然而骨子里透出來的自信和從容,及其蘊含的文化底蘊從未消減。從制藥廠路口進來,下一個斜坡就到位于沿南圣河北路的甘蔗實驗站。
說到實驗站的前世今生,要追溯到1953年。當時新中國百廢俱興,因國家的戰(zhàn)略需要,在海南島瓊崖縣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甘蔗育種場,由華南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管理。這是我國甘蔗育種源頭,擁有被國際植物遺傳局(IBPGB)認可的甘蔗資源圃。1961年,甘蔗育種場劃歸廣東省甘蔗工業(yè)科學研究所,隸屬廣東省輕工業(yè)科學研究設計院。設計院下設五指山站、樂東興平育種基地、陵水基地、臨高試驗站和儋州試驗站。五指山站就是坐落在海南中部的一個站。
實驗站地方不大,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一排甘蔗林郁郁蔥蔥,站在門口可以看到南圣河繞城而過,充沛的水源、優(yōu)良的土壤、適宜的陽光和溫度,為糖類生產(chǎn)原料的甘蔗提供了充分的保證。
站長劉壯今年34歲,年輕而有為,大學畢業(yè)后扎身甘蔗林已經(jīng)有11年的時間,可以說是把最好的青春年華都揮灑在南繁這片土地上。
當我問他為什么大學畢業(yè)后,毅然決然選擇這份“甜蜜”的事業(yè)時,站長黝黑的臉上露出樸素的微笑,馬上打開他的話匣子。劉壯說他1990年出生于樂東一個小山村,從小看到父母面朝黃土背朝天,成績優(yōu)異的他考上海南大學后,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農(nóng)學專業(yè)?!爱敃r想法很簡單,就是學一技之長,回家建設新農(nóng)村?!贝髮W畢業(yè)以后,一次機緣巧合的機會,他通過參加校園招聘會應聘參加工作,自此開始走上南繁工作的路途,一晃11年過去了。
剛開始參加工作的時候,當時的條件還是比較差的,劉壯需要每天騎摩托車到五指山市通什鎮(zhèn)太平村開展甘蔗田間管理工作,那個地方道路崎嶇,下雨天容易出現(xiàn)山體滑坡。可能是因為從小在村里長大,這點困難對他來說也不算什么。包括當時太平基地的田間地頭山螞蝗非常多,后來被咬多了他也就對此見怪不怪了。
初生牛犢般一頭扎進甘蔗林后,劉壯發(fā)現(xiàn)原來甜蜜的事業(yè)充滿曲折。他參與研究的項目基本都和甘蔗相關,印象最深的就是為了果蔗種質(zhì)創(chuàng)新,他去尋找適合果蔗(拔地拉)自然開花的地方。通過詢問當?shù)卮迕瘢瑒鸦炬i定位于阿陀嶺附近的村莊最適宜。當時尋找的過程中他不慎闖入阿陀嶺山上的一個基地,還沒見到人,就看到一群狗從基地直接沖出來,當時他趕緊將摩托車調(diào)頭使勁加油向山下溜,沿著有水泥路的小道往山下開,開到山腳下的一個比較偏僻的村莊報龍村。功夫不負有心人,劉壯最終在距離村莊百米處找到了一塊果蔗地,整片地上的果蔗都具有開花前的跡象,“當時心情非常激動,就像發(fā)現(xiàn)了寶藏一樣。在回去的路上,一只本地雞飛上了我的車頭,不得不說這里的村莊生態(tài)真的太好了”,說到這里他依然很激動。后來這個村莊由于國家森林公園建設規(guī)劃,村民需要搬遷至市區(qū)里,村莊重命名為龍慶村,當?shù)厝朔Q土豪村。
“老前輩們選址創(chuàng)業(yè)的故事,是我們南繁種業(yè)所一代代傳遞下來的,也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還有老一輩的專家們,他們最早一批聽從國家的號召,一路南下加入最早南繁事業(yè),篳路藍縷,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眲迅锌?。
當我們談到對未來南繁工作的展望時,劉壯眼里閃爍著憧憬的光芒。他表示從事這份工作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夠在退休之前,在整個科研團隊的共同努力下,能選育出一個很好的甘蔗新品種。因為甘蔗育種和其它作物不大一樣,要育成一個好的甘蔗新品種順利的話至少需要8-10年,可謂十年磨一劍。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在劉站長揮灑青春的南繁土地上,甘蔗不但種在他深愛的這片熱土當中,也在其心田里耕耘。一批又一批農(nóng)業(yè)科技工作者來到南繁基地,一心撲在育種上,用自己的學識才智和辛勤汗水書寫農(nóng)業(yè)發(fā)展的新成就、新篇章和新希望。青春的海島上,大地蔗林如海,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甜蜜”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