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毛澤東主席在一篇按語中這樣寫道:“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的一部分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他們最肯學習,最少保守思想,在社會主義時期尤其是這樣?!?/p>
最積極、最有生氣、最肯學習、最少保守“四最”,生動展現了新中國青年一代的精神面貌。這樣一種精神世界,同樣展現在“年輕不可輕”第二屆新民青少年社論大賽的15000多篇作品中。積極觀察社會,發(fā)出青春之銳評,這是大賽最顯著特點。
已連續(xù)舉辦兩屆的新民青少年社論大賽,是青春之力量、青春之銳評的競賽舞臺。社論是最重要的新聞評論和輿論工具,是代表媒體編輯部觀點的評論文章,有總編輯評論或首席評論之地位?!缎旅裰芸分耘e辦青少年社論大賽,就是冀望我們的青春一代,在人生起步階段,就能以更高、更好的視野去觀察社會、認識世界,取法乎上,得之更甚。連續(xù)兩屆的大賽成果表明,青少年不僅有著我們想象的觀察社會的視野寬度,更有著超越我們想象的慧眼銳氣。編輯部收到的大賽文章,去年第一屆不到10000篇,今年第二屆已達15000多篇;去年僅限于上海,今年已開始走向全國;去年多亦步亦趨、四平八穩(wěn),今年則重“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正是這些充滿青春之銳氣的作品,更好地體現了社論之重要特質、社論之銳利引領。最積極、最有生氣、最肯學習、最少保守,最明顯地體現在一篇篇思想銳利、思維敏捷、思辨嚴密、視野開闊的作品中。每一次評委會會議都是在熱烈討論中,難分難舍優(yōu)中選優(yōu),最終依依不舍定下獲獎作品。
文為時而作,論應時而發(fā)。針對網紅教授“語不驚人誓不休”揚理抑文現象,《何以學“文”》作者以“是否文理,就是水火不容的兩端?”設問,層分縷析、逐漸遞進,用詳實案例與嚴密邏輯尖銳駁斥了文理對立謬論,提出了“一切學科無關乎其現世物質價值的高低,本身的智識價值全部平等,并不存在高低優(yōu)劣之分”鮮明論點。這是一篇面對萬千世象,勇于廓清迷霧佳作。
生活不僅有風花雪月,還有無數被“梗”吃掉的文字,這是互聯(lián)網時代一大特質。在《拯救被“?!背缘舻奈淖帧分?,作者用“yyds””awsl”這些看似毫無規(guī)律的字母流行一時,揭示“玩?!彪m然給生活帶來一定樂趣,但“過度玩?!蓖崆鷿h字、扭曲認知、語言貧乏等弊端同樣不可忽視,提出拯救被“?!背缘舻奈淖郑鉀Q好“文字失語”這個社會問題。在《AI時代,創(chuàng)造力將被我們置于何處》這個熱乎乎的話題中,作者更是以“人類創(chuàng)造力的光輝會不會被AI所遮蓋?”起筆,推演出“應該將創(chuàng)造力鑄造的王冠戴在我們自己的頭頂”論點,具有現實針對性。
關切社會、建言民生,是今年大賽重要特點。在城市更新規(guī)模推進中,《城市建設中的表與里——落點在人》,希望城市更新不僅有“一座繁華的城市”,更有一座“人們渴望生活的城市”?!独碇菒蹏攀钦鎼蹏?,則以一位中國女士拯救兩名日本公民引發(fā)爭議為例,提出“理智愛國才是真愛國”,很有社會意義。在《專我所長,擇我所愛》中,以一位北大考古學學生奔赴敦煌為熱愛事業(yè)奮斗故事,提出了“勇敢追夢”與“腳踏實地”的辯證關系,令人眼前一亮。
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同北京大學青年學生交流時,講過一個自己年輕時的故事:“那時候,我讀了一些馬列著作。15歲的我已經有了獨立思考能力,在讀書過程中通過不斷重新審視,達到否定之否定、溫故而知新,慢慢覺得馬克思主義確實是真理,中國共產黨領導確實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選擇,我們走的社會主義道路確實是一條必由之路。這種通過自己思考、認識得出的結論,就會堅定不移。”
在慶祝中國共青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說,千百年來,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動,青春的創(chuàng)造,始終是推動中華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