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孔子帶領(lǐng)弟子們到魯桓公廟去祭祀。祭祀完畢,孔子站到一個傾斜的銅器面前沉思。好學的弟子們紛紛圍過來看老師在看什么??鬃诱f:“這叫欹器,空虛的時候它是傾斜的,水盛得適中的時候它是端正的,水滿了它就會傾覆。你們不妨試試看?!钡茏觽儽銧幹镞呑⑺?。隨著水的不斷注入,傾斜的銅器一點點端正過來,水占銅器容積一半的時候,銅器最為端正。繼續(xù)注水,銅器又一點點開始傾斜,快注滿時,銅器突然傾倒,弄濕了幾個弟子的鞋襪。他們快樂地笑起來。孔子感嘆:“欹器,又叫宥坐之器,飲酒時置于座右,提醒人們不要喝不夠量,也不要喝過量?!睘槭裁捶诺綇R里呢?孔子說:“是為了告誡人們不要失去自信,也不要自滿,自滿是危險的?!笨鬃訛榈茏觽兩狭松鷦拥囊徽n。
我對欹器這種器物很感興趣。我想欹器上的銘文一定有這樣幾句話: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古人將簡單的哲理用簡單的器物反映出來,體現(xiàn)了古人對哲理的樸素之愛和他們對抽象事物形象化把握的能力和智慧。
欹器揭示的道理很簡單,“謙受益,滿招損”,正如日中則偏、月盈則虧一樣是必然之理。但古人深知簡單道理實踐起來卻并非易事,所以才不怕費事,造出這么一個器物來警誡后人。可惜欹器后來失傳了。我想如果秦始皇能將欹器置于座右,常懷憂懼之心,以其橫掃六合、一匡天下的雄才偉略,秦朝至于那么短命嗎?如果開創(chuàng)開元盛世的唐玄宗能將欹器置于座右,常懷憂懼之心,還會有“安史之亂”嗎?我們朝幽暗的歷史深處打量,盛極而衰的例子莫不與驕傲自滿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
那些具有內(nèi)省精神、道德高尚、不驕不躁的智者心中,一定都秘藏著這樣的器物,他們在欹器快要傾覆時就不會再往里邊注水了。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但他們察微知著,在某種苗頭出現(xiàn)時就能預見到其后果,并及時遏制不良苗頭的發(fā)展。我希望在自己心中也悄悄置入這樣一個欹器,如果我看不到它的傾斜,它就會在我沾沾自喜、忘乎所以的時候轟然傾倒,發(fā)出駭人的聲響,使我悚然驚醒,心態(tài)復歸于正常。朋友,如果你也喜歡這個器物,不妨也悄悄地將其置入心中。
(夏荷摘自《你可以飛翔》,河南文藝出版社,張云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