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中時,我讀的是寄宿制學校。學校遠離市區(qū),周圍是茫茫的科爾沁草原,少數(shù)的丘陵高高低低,我們稱之為“坨子”。
宿管老師是位五十來歲的阿姨,姓陶,背后我們都稱她“老干媽”。她個子不高,胖墩墩的,嘴巴有些大,平時說話總是罵罵咧咧的,沒個好聲氣,很是招人討厭。
陶老師年紀雖然大,記性卻一點也不差,住宿的學生那么多,她竟然能說出每個人的班級和寢室來。每天下了晚自習,她就往寢室的大廳里一站,誰沒回寢,了然于胸。
高考前一周,我們就要離校了,同學們都在準備備忘錄,當然也有處對象的研究著如何報考同一所學校,以便將來長期發(fā)展下去。我和幾位室友可沒那心思,我們決心干一件大事——逃寢。目的就是出去玩一次,也當一回“壞孩子”,一直規(guī)規(guī)矩矩,不越雷池,早已讓我們感到厭倦,我們需要一種新鮮的刺激。可是,能出去干什么呢?學校周邊除了草原就是丘陵。那就去親近大自然吧!有同學提議,大家一拍即合。
東北的五六月份,天氣乍暖還寒,晝夜溫差很大。我們迎著夕陽走進草原,蒲公英開著淡淡的黃花,香味沁人心脾,我們在金色的夕陽下載歌載舞。
火紅的晚霞落下去,也隱退了云朵下的最后一縷金邊。天空暗下來,我們點燃了篝火,有幾只小刺猬不知是從哪里趕來了?!把?,小家伙,你這是要去哪里呀?”我們和小刺猬對話,仿佛它聽懂了什么,仰起頭來看我們,一點也不害怕。我們玩得開心極了,不知不覺到了下半夜,氣溫也急劇下降,我們實在受不住了,單薄的衣服讓我們無處可藏,如果挨到天亮,怕是不凍死也得大病一場。沒辦法,我們幾個一商量,決定還是偷偷溜回寢室。
校園在黑色的夜幕中透出一絲一縷的光,遠遠可見值班室依舊亮著燈,燈光在這寂靜的夜里“飄”出很遠。值班室在大廳的一側(cè),也是回寢室的必經(jīng)之地。此時陶老師還沒睡,她筆直地坐在椅子上,不時地回頭看一下。我想她是在看對面墻上的時鐘,而她的表情也一定是猙獰的。沒辦法,我們只好硬著頭皮往回走,心想:這頓罵,難逃!
可是沒想到的是,陶老師看我們幾個回來,竟然啥也沒說,只是簡單地擺擺手說:“抓緊回去休息吧!都幾點了,天都快亮了吧!可不要出去闖禍。走路小聲點兒,別影響到別人休息。”
我有些過意不去,邊往回走邊小心地說:“阿姨,我們只是出去散散心,您怎么也還沒睡?”
陶老師嘆了一口氣:“傻孩子,你見過誰家孩子沒回家,當‘媽’的能睡得著的!”
那一刻,我好想說一句:“陶媽媽,您也早些回去睡吧!”可是,我張了張嘴終究什么都沒有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