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層寫字樓地下室滲漏會造成諸多不良影響,不僅會妨礙人們日常辦公居住,還會影響整個建筑結構的穩(wěn)定性與耐久性,進而產生極大安全隱患。因此,相關人員必須在設計、施工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做好對地下室滲漏問題的觀察分析,以便及時分析滲漏原因與潛在危險因素,進而采取措施防治滲漏問題的產生或擴大,以提高地下室結構的整體使用效率。本文結合某工程項目實例,對地下室滲漏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深入探討了地下室滲漏問題的防治措施,望能引起重視。
關鍵詞:寫字樓;地下室;滲漏;防治措施文章編號:2095-4085(2024)11-0040-03
0" 引言
隨著城市寫字樓建設項目的不斷興起與發(fā)展,高層寫字樓項目地下室使用功能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但隨著工程實踐經驗的積累與發(fā)展,地下室工程滲漏現象日益增多,妨礙了地下室功能的正常發(fā)揮。如何根據高層寫字樓地下室滲漏原因,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已成為工程設計、施工人員高度重視的課題之一。本文以某高層寫字樓地下室工程為具體案例,對其地下室滲漏原因展開探究,進而從設計、施工兩方面,提出針對性的防治思路與措施,希望能夠有助于解決地下室滲漏問題,進而提高高層寫字樓地下室的整體使用性能。
1" 工程案例
某高層寫字樓建設項目位于廈門市中心,2#樓項目主體結構地上34層,地下3層,建筑總面積約為106386m2,項目主體結構建設高度為137.4m,建筑主體結構為核心筒框架剪力墻結構。項目建設過程中,通過觀察發(fā)現地下室主體多部位出現不同程度滲漏問題,主要滲漏部位包括地下室底板、剪力墻墻根以及基礎梁部位。據工程現場記錄顯示,發(fā)現滲漏缺陷時地下室主體結構底板已經基本完成混凝土澆筑并已找平抹光,找平厚度在8.0~15.0cm范圍內。滲漏主要源自施工縫與找平層薄弱點,經現場施工人員詳細觀察發(fā)現地下室后澆帶、剪力墻墻角等區(qū)域為滲漏高發(fā)區(qū),多表現為濕漬。結合施工實踐情況來看,地下室最為嚴重的滲漏形式以滲水和線漏為主,需對此加以重點防治和處理。
2" 地下室滲漏原因
2.1" 設計方面
地下室混凝土結構受諸多因素影響,常見如溫濕度等,在這些環(huán)境條件影響下,混凝土結構會出現較大變化,進而出現各種變形裂縫現象。后澆帶設置的間距應根據具體結構特點布設,間距不能過大,同時后澆帶在收縮型與沉降型的砼澆筑時間上也需嚴格規(guī)定和把控。對地下室底板和墻等大體積砼中外加劑的摻量需結合實際和規(guī)范要求采取雙摻并控制用量[1]。
2.2" 施工方面
在實際施工中,地基基礎處理會密切影響到地下室地面荷載,進而使其結構出現差異沉降。受此影響,地下室在外墻墻體、底板區(qū)域等處,都會存在較大的裂縫隱患,若未加以有效防范和及時處理,會使裂縫現象加重,進而由于防水層與地下結構隔斷,而出現滲漏現象。不僅如此,本項目中包含大量的基礎底板與外墻,但地下室中轉角部位空間較少,難免會對混凝土振搗造成干擾。在振搗控制不到位的情況下,很可能出現不必要的防水薄弱環(huán)節(jié),當地下水經過上述區(qū)域時,就會使其變成防水失效區(qū),進而引發(fā)滲漏現象。另外,若施工方缺乏足夠的質量控制意識,在選擇混凝土原料時不夠嚴謹,防水材料性能難以達到設計要求,同樣會給地下室工程造成較大的滲漏隱患,嚴重時還會引發(fā)安全問題[2]。
3" 地下室滲漏防治
在地下水水位偏高以及地下水水壓較大的雨季時期,為了能夠對滲漏問題進行更加及時與有效的防治,首先需對地下室滲漏點分布情況進行檢查,并詳細標注。在雨水過后,利用地下室集水坑進行抽排水適當降低水位后進行堵漏防治。根據該工程滲漏部位的具體堵漏情況,結合設計和施工的相關過程資料和記錄,對地下室滲漏提出如下具體防治措施。
3.1" 設計方面
在外墻設計過程中,應綜合考量外墻、地面、土側所承受的壓力,將水平、豎向的分布筋間隔保持在150mm以下,同時需確保截面配筋率超過0.3%。針對本工程而言,在配筋率、截面尺寸等參數方面,墻體結構與扶壁柱間數據差異較大,受混凝土收縮變形影響,極易出現豎向裂縫,進而引發(fā)滲漏問題。為加強對此類滲漏的防范,可在地下室內依據以下外墻設計方案(見圖1)連接過渡區(qū),同時增加水平方向鋼筋數量,鋼筋長度為1.0~1.5m,并按照不高于150mm標準布設,以達到防范豎向變形裂縫的效果。
本工程后澆帶的設置均為收縮型后澆帶,局部設有2m寬膨脹加強帶。收縮型后澆帶其澆筑時間應在其兩側砼澆筑至少2個月后進行。現砼的強度評定在涉及大體積砼方面根據《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標準》(GB50496-2018)要求,可利用砼60d的強度做為砼配合比設計、砼強度評定和工程驗收的依據。但施工時,因工期等原因收縮型后澆帶兩側砼澆筑在2個月左右時間就澆筑了,因此澆筑時間可適當再延長,以保證底板大體積砼收縮穩(wěn)定,時間建議不少于3個月。同時,應少設置或不設置膨脹加強帶,可用后澆帶代替。膨脹加強帶在施工時其兩側的攔隔會在底板內形成垂直斷面,這是引發(fā)滲漏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因膨脹加強帶砼標號要高一級,但在澆筑砼時要求與兩側砼同時澆筑,所以在施工過程中很難控制澆筑質量。后澆帶的設置間距有些施工達到50m,建議不要超過35m,這樣砼的收縮相對要小些。
在砼的配合比上,對砼外加劑的要求為粉煤灰摻量不大于水泥用量的13%,且不得添加其他礦粉。對于核心筒剪力墻C60標號砼來說,按設計要求配比將會使水泥用量超大,而高水泥用量產生的水化熱對結構有較大不利影響,會直接導致墻體開裂。根據《福建省預拌商品砼質量管理標準》(閩建[2012]15號)規(guī)定,預拌砼摻和料最大用量應符合現行國家、行業(yè)和地方有關規(guī)范標準規(guī)定:使用單種摻和料時,摻和料與水泥的比例不得超過1∶4(大體積砼不得超過1∶2);使用多種摻和料時不得超過1∶3(大體積砼不得超過1∶1.5)。因此,建議在保證粉煤灰和礦渣粉質量的同時,在砼配合比設計中粉煤灰和礦渣粉外加劑進行雙摻,摻量標準按上述說明標準進行[3]。
3.2" 施工方面
地下水防水施工質量會密切關系到其防滲效果,因此在實際施工中應嚴格遵循規(guī)范流程(見圖2)。為盡可能防范滲漏現象,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應著重控制如下施工要點。
(1)防水基層施工需嚴格遵循平整、堅硬原則。在本工程中,對于基層里面的各角均應以八字角進行施工,將半徑控制在50.0mm以上。
(2)在冷底子油涂刷過程中,必須由專人負責對涂刷質量進行控制,要確保涂刷均勻、全面,以避免混凝土面留有隔灰層而與自粘卷材面粘結不緊所導致的漏水或串水問題。
(3)在細部附加層中,黏貼部位出現變形的風險較高,尤其是在地下室結構變形時,黏貼部位通常是應力集中區(qū)域,防水層破壞風險較高,對此,施工人員應予以重點關注。
(4)在地下室結構內細部防水施工前,必須由專人負責對地下室的排水控制,應嚴格將地下室基坑水位保持在底板500mm以下,以避免因水位過高而降低施工質量。
(5)本工程中,地下室底面、頂板與側墻部位的防水施工均選用自粘防水卷材,厚度4mm,其頂板另加一道4mm耐根穿刺防水卷材。地下室外墻防水材料選用聚氨酯類涂刷材料,畢竟地下室垂直高度過高,用卷材因重力效應難免形成空鼓或下滑;頂板面上第一遍防水材料也應選擇聚氨酯等滲透結晶型柔性材料或非固化橡膠瀝青為宜,因有些裂縫難以觀察其潛伏發(fā)展,柔性密封材料可適當彌補填充裂縫,同時也可確保耐根穿刺卷材與其貼合的緊密性。
(6)防水層施工作業(yè)完成后應及時與保護層施工銜接,以避免防水層因防護不當導致防水失效的問題。
本工程實例中,地下室外墻水平施工接縫留設在板面外墻上翻300mm位置,水平周圈設置止水鋼板。為有效防治施工縫止水鋼板處滲漏問題,可采取如下措施進行控制:杜絕地下室內形成滲漏通路。為達到該目的,可在施工過程中將鋼筋綁扎絲端頭朝向墻體內側,以避免與模板直接接觸而形成滲漏通路;加強對止水鋼板的相關質量驗收工作。安排專人在進場環(huán)節(jié)加強對止水鋼板材料驗收。本工程中要求地下室止水鋼板厚度≥3.0mm,搭接長度≥100.0mm,止水鋼板短肢彎折45°。止水鋼板短肢彎折面朝向迎水面,搭接焊接三面滿焊,安放在剪力墻水平中間位置,同時應在其上下兩翼緣進行點焊加固,以避免直接將止水鋼板中間垂直段焊穿[4]。
在地下室底板砼澆筑完成后,底板后澆帶預留處需立即用木方模板等進行全面覆蓋保護,以避免后期施工的各種建筑垃圾等掉入后澆帶中,直至需進行后澆帶施工時方可移除,并將后澆帶中部預埋的止水鋼板面至板面部分其兩側的砼鑿除、清理鋼絲網或快易收口網,然后沖洗干凈,以確保與后澆帶新澆筑砼接觸面處無雜物。對于打鑿后后澆帶內垃圾的清理,因后澆帶預留鋼筋不斷開,所以比較密集,可在適當位置將預留鋼筋切割開并留出孔洞,待將垃圾清理干凈后再焊接恢復。在進行后澆帶下方的底板施工時,需順著后澆帶方向間隔25m左右預留積水抽排用的集水坑,在砼澆筑前必須將水抽排至底板面以下,可邊澆筑后澆帶砼邊進行抽排,一定要保證后澆帶內無積水及垃圾清理干凈。同時,澆筑砼振搗應密實不漏振,否則就會存在滲漏可能。后澆帶清理及澆筑砼的過程是一個慢工細活特認真的過程,一定要安排專人跟蹤檢查,落實責任制,各項工作要做細[5]。
4" 結語
本文通過對某高層寫字樓地下室滲漏問題的分析,總結了在設計層面、施工層面導致滲漏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在設計、施工環(huán)節(jié)防治滲漏問題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夠為同類工程施工作業(yè)的開展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參考文獻:
[1]楊慧.高層建筑地下室滲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四川水泥,2023(4):148-150+153.
[2]吳佐汪.高層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技術[J].江蘇建材,2023(1):113-115.
[3]胡海忠.高層建筑地下室車庫滲漏分析及防范措施[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3(1):147-150.
[4]吳曉東.高層建筑地下室滲漏治理施工技術探討[J].江西建材,2022(12):319-321.
[5]洪偉堂.高層建筑地下室滲漏事故原因及預防措施[J].四川水泥,2021(12):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