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zhàn)時期,浦東地區(qū)活躍著新四軍淞滬支隊,當地人民以多種形式支援抗日部隊。浦東船廠支持新四軍軍工建設,就是其中的范例。
1943年春,為組建新四軍軍工部,新四軍一師師長粟裕提出要發(fā)展自己的兵工廠,制造武器彈藥。于是,派出師部采購科科長張渭清到上海采購機器設備和有關原材料。張渭清經多方摸清情況,來到了上海浦東慶寧寺附近的馬勒機器造船廠(簡稱“馬勒船廠”),洽談購買機器設備的事宜。廠里有他要好的朋友朱榮生。朱榮生曾在上海工人武裝起義中擔任糾察隊員,是可靠的進步力量。
這個廠始建于1928年,是英國商人經營的,主要承接在海上運輸船只的修船業(yè)務。為維護工人的利益,引導工人開展維權斗爭,1939年上海黨組織安排吳少鳴、毛良到馬勒船廠發(fā)展黨的力量。1940年10月,經毛良介紹,工人馬小弟、楊富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并組建了馬勒船廠的第一個地下黨支部。1941年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日軍對馬勒船廠實行軍管,利用船廠生產軍火,并把船廠更名為“三井造船廠”。
1942年夏,中共江蘇省委工委為加強浦東沿江地區(qū)黨組織的建設,成立了中共浦東地區(qū)工作委員會,由楊秉儒任書記,徐佩玲任宣傳委員,下轄頤中煙廠、綸昌印染廠、平安船廠、中山煉油廠、三井造船廠、天章造紙廠和南碼頭地區(qū)8個黨支部和2個黨小組。巧的是,楊秉儒書記直接領導了三井造船廠黨組織的建設。當他聽說新四軍因軍工建設需要設備物資時,立即叫黨支部書記馬小弟組織力量予以配合。尤其是楊秉儒、朱榮生等看了張渭清提供的軍工建設設備圖樣,深感這批WTV8TG1sVEFsUdKc/HUpYg==設備需要技術工人才能操作。船廠黨組織很快物色了50多名技術熟練的鉗工、車工、鉆工、銑工去蘇北抗日根據地,參與軍工部及兵工廠的建設。較早去蘇北的技術工人有朱金根、莫金生、莫子華、徐大興、徐寶順、韓森林、潘祖生、高漲富、楊志等人。后又由韓森林護送,讓10多名技術工人來到蘇北參加新四軍軍工建設。
用于軍工生產的機器設備如何運出去?新四軍營長周顯才具體組織高橋地區(qū)秘密交通線,冒著風險,把一批批設備運送到新四軍軍工生產的駐地。馬勒船廠的技術工人,不僅在軍工建設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還為新四軍帶出了一批徒弟,教他們學會了操作各種設備。
1952年,軍管會征用了馬勒船廠,易名滬東造船廠。獲得新生的滬東造船廠,在社會主義建設和國防建設中譜寫了嶄新的篇章。當年為新四軍采辦設備、選派技術工人的馬小弟,后來擔任過滬東造船廠廠長。張愛萍曾來到滬東造船廠視察,與工廠領導親切交談,感謝這個廠為新四軍軍工事業(yè)和新中國建造海軍裝備作出的貢獻。當年戰(zhàn)斗在秘密交通線的徐家善、王申甫、趙樹華,被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批準為“政協(xié)專員”。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之際,健在的王申甫獲得了國家頒發(fā)的勛章。
1992年,滬東造船廠建廠40周年,船廠在發(fā)掘整理豐厚史料的基礎上,編輯出版了《前進中的滬東船廠》,為后人留下了珍貴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史料。如今,浦東新區(qū)已將原馬勒船廠辦公樓、別墅列為不可移動文物予以保護。
(責任編輯黃朱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