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聊什么,就會刷到與它有關的網頁、視頻推薦、購買鏈接?!薄吧缃黄脚_上,哪個號我們看得久了,之后就頻繁推送哪個號的內容?!薄髷祿r代,每個人都在“裸泳”,也在被算法“投喂”,這種“越刷越精準”的體驗,讓不少人陷入了“信息繭房”。
近日,中央網信辦等部門聯合印發(fā)通知,部署開展“清朗·網絡平臺算法典型問題治理”專項行動,深入整治“信息繭房”、誘導沉迷等問題,以進一步深化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綜合治理。
“信息繭房”可導致認知偏見和刻板印象
“‘信息繭房’指人們關注的信息領域會習慣性地被自己的興趣所引導,從而將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蠶繭一般的‘繭房’中的現象。”全國政協(xié)委員、金杜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張毅介紹,目前,這一現象主要由社交媒體、搜索引擎及其他在線平臺的算法推薦所推動,從而使用戶在信息選擇上變得越來越局限。
在張毅看來,首先是知識局限,影響社會創(chuàng)新?!啊畔⒗O房’使個體囿于特定的信息領域,這妨礙了不同領域知識的碰撞與融合。因用戶缺乏多樣性的信息環(huán)境,也就難以產生創(chuàng)新的靈感?!?/p>
" “其次是認知偏差,影響社會和諧?!睆堃惚硎荆凇靶畔⒗O房”中,用戶主要接觸與自己興趣愛好相符的信息,也更傾向于與相似觀點的人群互動。長此以往,可能導致不同群體間的認知偏見和刻板印象加深,陷入“我們對你們”的思維模式。比如,在一些社會熱點事件中,人們往往只看到符合自己立場的信息,“偏見”可能會影響個人判斷,也可能在更大范圍內影響社會輿論。
"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第五空間信息技術研究院院長談劍鋒表示,從社會角度來說,“繭房”之間壁壘森嚴,使得社會的“公共性”逐漸消弭,增加人與人之間的社會交往成本,甚至割裂社會共識。
" 中國電信研究院戰(zhàn)略發(fā)展研究所高級顧問、高級經濟師漆晨曦也表示,“信息繭房”的弊端不僅局限于經濟和消費層面,更深刻地體現在社會文化、認知與治理的各個維度。數字化社會的高速發(fā)展,依賴各個節(jié)點之間信息的無縫共享,需要構建基于信任的知識型網絡,因此,只有打破信息壁壘,讓用戶在更廣闊的信息海洋中遨游,才能促進思想的碰撞與社會的進步。
畫好四條線,助力打破“信息繭房”
談劍鋒坦言,算法屬于技術范疇,也會受制于人類的認知水平,會有局限性甚至缺陷,而且算法自身也在不斷發(fā)展優(yōu)化中?!叭绻覀兡芎侠砝盟惴?,不僅能夠享受到個性化的信息體驗,還能打破‘信息繭房’,實現更加全面和均衡的信息消費?!?/p>
“首先,從個體角度來說,網民應提高自我防范能力,改變思維定式,不要被別人帶著跑。其次,從產業(yè)以及監(jiān)管角度來說,要畫好四條線,廠商要有‘底線’,有所為而有所不為;應用要有‘界線’,場景設計要有規(guī)矩;監(jiān)管要有‘高壓線’,對安全威脅要積極作為;治理要有‘平行線’,照顧廣泛的社會群體。”談劍鋒建議。
如何引導算法向上向善?此次“清朗·網絡平臺算法典型問題治理”專項行動,不僅向濫用算法而導致“信息繭房”、隱私泄露、騎手困在系統(tǒng)里等算法之亂開刀,而且對算法向上向善提出期冀。
“數字化服務的目標應是以人為本,服務社會。‘信息繭房’并非不可破解,各方參與,形成合力,將共同推動技術與人性的和諧共舞,塑造一個多元且包容的數字新世界。”漆晨曦表示。算法沒有價值觀,但背后的人要有正確價值觀。
(摘自《人民政協(xié)報》12.13 周佳佳、楊思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