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東蘇醒過來,戰(zhàn)爭早已結(jié)束。這場戰(zhàn)爭打得異常慘烈。
林東挪動了下身子,努力地想站起來。這時,他才發(fā)覺自己的右腿被一顆子彈擦傷了,要站起來很困難。林東便向著那片死氣沉沉的戰(zhàn)場喊道:“喂!有活的嗎?”連呼了三次,陣地依然是一片死寂,只有寒冷的山風不時地吹過,林東絕望地垂下了頭。
這時,他隱隱約約聽到有人回話:“這,這里……救我……”林東心里倏地重新燃燒起希望的火苗。循聲望去,這次,他看到一個人斜靠在一塊作為掩體的巖石旁,好像是受了重傷。林東發(fā)現(xiàn)他時,猛地下意識拔出挎在腰間的盒子炮,瞄準對方舉了起來。對方也判別出眼前的幸存者是敵人,也本能地抬起了巖石上的輕機槍,對準林東。
雙方舉著槍對視著,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時間一點一點地流逝著。林東舉著槍的手開始發(fā)抖,而且抖動得越來越厲害,再這樣拖延下去,可能對自己不利,于是,右手食指重重地扣動了扳機。
“咣當”一聲,槍膛里沒有子彈了。就在林東絕望地低下頭時,對方的槍也傳來一樣的響聲。唉,子彈早就已經(jīng)打光了,還開什么槍呢?
林東想,我應該沖上去殺死眼前的敵人!林東嗖地抽出插在刀鞘里的匕首,努力匍匐著向前。當寒光閃爍的匕首抵住對方的胸膛時,“你為什么要殺我?”對方冷不防地問。林東拿著匕首的手抖動了一下,沉默須臾,回答:“因為你是我的敵人?!薄澳阄业臄橙艘呀?jīng)在剛才的戰(zhàn)爭中全部被消滅了。現(xiàn)在我和你已經(jīng)不是敵人了,戰(zhàn)爭之后應該是和平,我們應該想著如何離開戰(zhàn)場,走出戰(zhàn)爭?!睂Ψ秸f。
林東把匕首插回刀鞘,身體晃動了幾下,站穩(wěn)了。突然,對方丟掉槍,向林東擁抱過來,林東也連忙張開雙臂相迎。兩個受傷的軍人互相攙扶在一起。
天邊的晚霞像火焰一般燃燒著。
1.短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畫線的句子是對林東的 描寫,寫出了林東聽了對方的話后 ,表現(xiàn)了林東 。
3.對短文結(jié)尾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兩人的擁抱讓人覺得這兩個士兵沒有自己的階級立場。
B.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對和平的熱愛。
C.天要黑了,兩人的命運會是怎樣的不得而知,令人非常迷茫。
4.有人說把題目改為“擁抱”更好,你覺得呢?
5.文中林東“沉默須臾”,他在沉默中會想些什么呢?發(fā)揮想象,寫一寫。
1.戰(zhàn)爭過后,幸存的傷員林東和敵方傷員握手言和,互相攙扶。
2.動作 內(nèi)心的震撼和感動 決定放棄敵意,化敵為友
3. B
4.示例:不好。因為以“戰(zhàn)爭”為題,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讓讀者一目了然。
好。因為以“擁抱”為題,更能體現(xiàn)文章的中心思想。
5.示例:我為什么要殺他呢?是啊,他問得對。我和他沒有個人仇恨,都是士兵,都是普通人,我沒有理由殺他!可是他曾經(jīng)是我的敵人,對敵人不能心慈手軟,我得殺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