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挪威西海岸,藏著一座夢境般的小城——奧勒松。它分布于多個小島之上,通過橋梁和隧道與大陸相連。
比起更為著名的奧斯陸、卑爾根,奧勒松并不常出現在旅行者的目的地清單上。然而,它卻是通往挪威西部地區(qū)的起點,更是前往蓋朗厄爾峽灣和赫爾戈蘭群島等地的中轉站。
群山、峽灣和大西洋,將奧勒松溫柔環(huán)抱,讓每一位路過的旅人,都情不自禁地沉醉在迷人的山海之間。
一百多年前,奧勒松曾毀于一場大火。
那是1904年的一個寒冷夜晚,災難從午夜時分開始,狂風助燃,火勢迅速蔓延,幾乎將整座城市吞沒。當時的奧勒松,城中建筑多為木結構,一夜之后,無數居民被迫逃離家園。至今,挪威人遇到困難時,總會自我調侃,“自從奧勒松大火以來,從沒有這么糟糕過……”足以印證那場火災在挪威人心中留下的深刻陰影。
但奧勒松沒有就此消失。德意志帝國末代皇帝威廉二世伸出援手,不過是有條件的——奧勒松的重建,必須采用當時德國新藝術運動流行的“青年風格”。
很快,各國優(yōu)秀建筑師集結奧勒松,他們摒棄木質結構,采用石材與磚瓦修建新樓。新藝術之風,吹散了小城的陰霾。這種風格的特點是以曲線、幾何與自然為主題,并運用鐵藝將植物之美轉換成抽象紋樣,讓它們攀緣在建筑之上,如同生命的脈絡,在奧勒松的每一個角落蔓延。
走在今日的奧勒松街頭,可見斑斕的尖頂建筑錯落有致,古堡般的塔樓與各種立面裝飾彼此呼應,幾乎每一個轉角,都是攝影師夢寐以求的鏡頭。尤其是濱水區(qū),堪稱新藝術之風的典范。這里本是當地的漁業(yè)中心,繁忙嘈雜,海風中帶著微咸的味道。經過建筑師們的設計后,傳統(tǒng)碼頭注入了現代活力,雕塑和藝術裝置點綴在街頭巷尾,而商鋪、魚倉和公寓沿水而建,外墻全都刷上彩色涂料,裝上精致的窗框。建筑倒映在水中又增添了幾分夢幻,若是渡船游覽,更能感受到強烈的視覺沖擊。
奧勒松還特地建立了挪威新藝術中心,專門展示新藝術之風的發(fā)展歷程,以及相關的建筑資料、設計圖紙和實物展品。這座建筑本身也是一大杰作,它由歷史建筑“天鵝藥房”修復而成,外觀沒有采用傳統(tǒng)的直線和棱角,取而代之的是柔和的弧形和波浪狀裝飾,創(chuàng)造出流動的視覺效果。
色彩搭配也是一大亮點。在奧勒松,建筑師們通常會使用淺黃色、淡綠色和柔和的粉色等顏色,讓建筑與自然色調融為一體。新藝術中心建筑的色彩選擇非??季?,既不過分鮮艷,也不顯得單調,而是通過微妙的色彩過渡,營造出溫暖且富有生命力的氛圍。
除了建筑,新藝術之風還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餐具、燈具和紡織品等設計。最令人動容的,莫過于一個還原奧勒松1904年大火的互動展覽。展覽通過影像、聲音和光影交錯,讓觀者如同身臨其境,目睹整座城市在火海中掙扎與涅槃。
毫無疑問,奧勒松是新藝術運動在北歐的典范。據說正是由于有這樣的淵源,所以二戰(zhàn)時德國戰(zhàn)斗機對著挪威海岸線狂轟濫炸,卻唯獨避開了奧勒松。在奧勒松的市區(qū)公園里,至今還豎立著援建者威廉二世的塑像,以此作為歷史的見證。
沿著濱水區(qū)步道一直走到阿克斯拉山,登上山頂,就可以一睹奧勒松全貌。
阿克斯拉山海拔僅189米,卻已是城中制高點。從城中的任何一個角度,都可以望見山頂的輪廓。要抵達山頂,通常有兩種選擇:一是徒步418級臺階,逐漸感受沿途的景致變換;二是駕車沿公路盤山而上。
站在山頂俯瞰,奧勒松風光盡收眼底。待夕陽西下,余暉灑滿海面,城市沐浴在溫暖的光影里,畫面唯美而浪漫。山頂的咖啡館則為這段旅程增添了幾分愜意。像許多北歐城市一樣,奧勒松的咖啡館是本地人日常生活的重要場所。隨意走進一家咖啡館,都可以找到一系列經典的挪威甜點,例如肉桂卷和甜牛角面包,口感扎實綿密,配上一杯濃香的手沖咖啡,是絕對理想的搭配。
其實,阿克斯拉山的魅力遠不止這些。若是沿途留意,還能找到一些散落的歷史遺跡,比如銹跡斑斑的大炮,就是這座山曾經作為軍事堡壘的證明。
下山之后,不妨到餐廳里享受一頓海鮮大餐。
海鮮是奧勒松餐桌上的主角。港口附近的餐廳會提供特色魚湯,魚湯用多種新鮮海魚和貝類熬煮而成,配上奶油和香料,令人回味。鱈魚和大西洋鮭魚在當地很常見,承載著挪威悠久的干魚文化。鱈魚經過風干和腌制后可以長期保存,千百年來,挪威沿海漁民靠它度過了漫長的寒冬。值得一提的是,奧勒松的廚師們對腌鱈魚進行了創(chuàng)新,融合西班牙風情,將腌鱈魚與番茄、橄欖油、土豆和香料等共冶一爐,既咸鮮又微酸,濃郁下飯。
街頭美食蝦三明治在奧勒松很受歡迎。攤販使用當天捕撈的北極蝦,去殼后直接鋪在厚厚的黑麥面包上,搭配黃油、少許檸檬汁和新鮮的蒔蘿。新鮮蝦肉充滿大海的氣息,口感甜美,與黑麥面包的質感形成絕妙對比。
森林里的食材也不容錯過。野生漿果、蘑菇和根莖類蔬菜,常常作為餐桌上的點睛之筆,為海鮮盛宴增添了幾分清新與層次感。當狩獵季節(jié)來臨,當地人還會捕獲麋鹿、馴鹿。這些肉類被用來制作傳統(tǒng)挪威菜,烹飪過程中加入漿果或野莓,便中和了鹿肉的膻味。
美食之外,一年四季,奧勒松都在舉辦各種節(jié)日活動。奧勒松戲劇節(jié)、挪威新文學節(jié)、挪威美食節(jié)等已是鼎鼎有名。到了夏末,奧勒松還是音樂的天堂,現代與傳統(tǒng)的音符將在Jugendfest音樂節(jié)上奏響。秋冬寒意漸濃,又迎來了充滿鄉(xiāng)村風情的節(jié)日,人們點燃篝火,伴隨旋律載歌載舞,盡情享受歡樂的時光。
想象一下,你正漫步于幽深的挪威森林,腳下是厚厚的苔蘚,耳邊是微風穿過松林的低語。突然,一道輕柔的歌聲從不遠處傳來,隨著你越走越近,一位傾世容顏的女子從林間悄然出現。別大意,她很可能是傳說中的山妖,背后藏著一條細細的尾巴!
這樣的奇遇故事,將無數探險者和旅行者帶入了挪威的奇幻世界。
“山妖”作為挪威代表性的神話形象之一,早已成為這片嚴寒之地的精神象征。在眾多民間故事里,山妖的形象并不美麗,而是矮小丑陋,頭發(fā)蓬松,大腹便便,有著細長的尾巴和夸張的獠牙。然而,挪威人認為,山妖是具有超自然神力的精靈,所以賦予了它更加飽滿的性格——既善良又有些愚鈍,憨態(tài)可掬。在挪威許多文學作品中,都能看到山妖的形象。
旅游業(yè)也助推了山妖形象的流行。在奧勒松市中心與濱水區(qū),都可以輕松買到山妖主題商品。其中,手工制作的山妖玩偶最受青睞,游客常常將其作為伴手禮贈送給家人或朋友。漫步在奧勒松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小型的山妖雕像,它們或蹲在門廊前笑容滿面,或靈動地爬在橋欄桿上,成為了城市景觀中一處處俏皮的存在。
城市之外,提到挪威,怎能不提峽灣?
離開奧勒松市區(qū),駛上蜿蜒的山路,當接近蓋朗厄爾峽灣時,另一片非凡世界鋪展在眼前。經過著名的鷹之路觀景臺,峽灣的“S”形曲線慢慢清晰可見。一個大轉彎從群山中蜿蜒而出,水面如鏡,倒映著周圍皚皚山峰。大可在此停留,任時間在壯闊的風景前流逝。
蓋朗厄爾峽灣是挪威最受歡迎的旅游地之一,早在2005年就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如果選擇乘船游覽,那么,水面之上的視角則賦予這片奇跡之地更多生動的細節(jié)。船緩緩穿行在峽灣深處,兩旁峭壁聳入云間,七姐妹瀑布從千尺之上奔涌而下,帶著古老蒼茫的史詩感。瀑布附近的高山農場隱約可見,這些在險峻地勢上開辟出的家園,如今已無人居住,卻仍然保留著當年人類與自然共處的痕跡。透過這些痕跡,可以想象過去的挪威人是如何在這片寒冷、孤立的環(huán)境中耕作生存的。
對于喜愛戶外運動的人來說,徒步是另一種親近蓋朗厄爾峽灣的方式。
奧勒松城市周邊本就有不少絕佳的徒步路線,峽灣地區(qū)的徒步小徑更是多樣且風光無限。旅行者可以沿著古老的小道,穿越高聳松林,直到攀上山頂,站在遼闊的天地之間,頭頂藍天浩瀚,腳下山巒峽灣連綿,一種無以言表的寧靜與震撼會在心中油然而生……
(編輯 鄧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