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3月24日,魯迅以“南洋礦路學堂畢業(yè)生奏獎五品頂戴”的身份從上海赴日本留學,4月下旬入東京弘文學院普通科學習,開始長達7年的留學生活。弘文學院是一所私人學校,為嘉納治五郎所辦。他本是東京高等師范學校的校長,因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創(chuàng)辦了弘文學院,主要招收中國留學生。這所學校對儒家文化極為推崇,還規(guī)定10月28日為“孔子誕辰”,讓中國留學生去孔廟行禮。魯迅大為吃驚,他就是因為對孔子及其學說感到絕望才到日本留學,沒有想到來日本后還要尊孔,很有諷刺意味。
魯迅當然不會局限于在學校上課,而是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如同鄉(xiāng)會、講座、愛國集會等。與此同時,他還跟隨校長嘉納治五郎學習柔道。嘉納治五郎非同一般,是日本現(xiàn)代柔道的創(chuàng)始人,從這一點上說,魯迅在柔道界的輩分還是非常高的。
柔道起源于“柔術(shù)”,是日本武術(shù)的一種,其特點是不用任何武器,借用對方力量設法將其按住、壓倒或打倒以取勝。據(jù)說嘉納治五郎身材矮小,大概只有1.5米的樣子,而且從小身體虛弱,為了免遭他人欺負,更為了健身,他便對柔術(shù)產(chǎn)生了興趣。
嘉納治五郎一方面創(chuàng)辦弘文學院,一方面為普及現(xiàn)代柔道而設立柔道館,所以日本人稱他為“柔道之父”。
魯迅學習柔道之目的則不僅在于健身,更是為了以后從事革命活動。他說“復仇觀念強烈,在日本的課余習些武藝,目的就在復仇”。后來有學者特意查到魯迅當年學習柔道時簽署的誓約,總共有5條:
第一條,今入貴道場接受柔道教導,絕不任意中輟。第二條,絕不做一切玷污貴道場聲譽之事。第三條,未經(jīng)許可,絕不泄露機密或向外人顯示。第四條,未經(jīng)許可,絕不擅自傳授柔道。第五條,進修期間,自當堅守各項規(guī)則,并在取得許可證書之后,從事傳授時,絕不違反各項規(guī)約。
魯迅在此5條誓約下面簽上了自己的名字,他的終生好友許壽裳也報名和他一起學習柔道。至今,日本方面還保存著魯迅報名的名冊。
雖然魯迅學習柔道的具體情況今天很難弄清楚,但他學習柔道一事多少影響了他的思想發(fā)展。在報名學習柔道后不久,魯迅做了一件讓人吃驚的事情,剪掉辮子。這事發(fā)生在1903年的3月20日左右,魯迅為此還特意拍照,以示紀念。
這自然表現(xiàn)了魯迅的反抗思想,或許也多少和練習柔道有關(guān),因為蓄辮練習柔道不是很方便。后來魯迅把自己這張照片寄給好友許壽裳,又附上詩歌一首,就是那首著名的《自題小像》:
“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p>
(喜 喜摘自《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