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作文備考金題】
“框”是規(guī)則,讓我們懂得自律;“框”是取舍,讓我們看到更美的風景;“框”是一個人的現(xiàn)狀與困境,“破框”是突破之后的成長……面對這幅圖片,相信你有更豐富的思考,請任選一個任務,完成寫作。
【任務一】根據自己的經歷和感悟,寫一篇記敘性文章;
【任務二】為迎接即將到來的“五四”青年節(jié)主題活動寫一篇演講稿,激勵同學;
【任務三】小雨想報考心儀的職高烹飪專業(yè),與一心想讓她考普高的父母起了沖突,請寫一封信給她一些建議。
【思路導引】
這是一道圖文并茂的材料作文。關于“框”的思考,文題中對此作了不同的理解與闡釋:
首先,“框”是規(guī)則。寫作時,可以從自律的角度思考,闡述我們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該如何做到自律,或者記錄自己或他人身上的有關自律的故事——比如上自習課時,看到有人在聊天“我”就忍不住加入,雖然明知這樣做不對,但依然管不住自己;鄰居老大爺每天堅持去公園鍛煉,風雨無阻,他的毅力和堅持讓“我”懂得了自律的真諦。無論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我們都需要有自律的精神,真正的自律是一種自省,一種自愛,它會讓你感到淡定從容,永遠充滿積極向上的力量。
其次,“框”也是取舍。懂得取舍,是人生的智慧。如果從此角度出發(fā)寫作,除了通過記敘自己或他人的經歷來說明“取與舍”的道理,我們也可以選擇議論文,直接亮出自己的觀點,通過經典的歷史人物故事(陶淵明舍棄官場,回歸田園生活,獲得心靈的成長)或者新時代的青春人物故事(“90后”鄂溫克小伙雨果從城市回到山林,守護馴鹿,守護民族文化),來說明學會取舍的重要性。
最后,“框”也是一個人的現(xiàn)狀與困境。在生活中,很多人被各種有形或無形的“框框”所困住,破框便是成長,便是創(chuàng)新。不死搬教條,不迷信,敢于打破陳舊的框架,有自己獨特的思考與想法,積極開拓創(chuàng)新,也是當代中學生應該有的人生態(tài)度。
在選擇寫作任務時,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演講稿要有聽眾意識,書信體則要注意格式正確。
【推薦素材】
素材一:在西伯利亞貝加爾湖西岸,有位叫柳波夫的80多歲老奶奶。她在湖邊出生,湖邊長大,一有點閑工夫,她就會在冰上自由自在地滑上幾圈。這里一年中有五個月處于結冰狀態(tài),冬天氣溫降至零下40℃,連人煙都很少見到。老奶奶居住的地方,沒有電視,沒有暖氣,離最近的醫(yī)院有60公里。和她同樣年齡的老人絕大部分都搬去了城市,和兒女們居住在一起,但她堅持獨居于此,劈柴燒火,在冰天雪地中享受著快意生活。
素材點撥:有人說,世上唯一的成功,就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老奶奶放棄了城市的便利條件,積極擁抱貝加爾湖畔簡單而詩意的生活,她那孤單卻不落寞的身影,像是童話里的精靈。
素材二: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時,在教師聘任上采取的是“學詣”第一的原則,認為對于具有真才實學,教學熱心,有研究學問的興趣和能力的學者,則不管他的國籍、資格、年齡,都應加以聘任。梁漱溟投考北大落選,但曾在《東方雜志》上發(fā)表過《究元決疑論》,對佛學有獨到見解,引起學術界注意,為蔡元培所賞識,被聘為北京大學的印度哲學教席。
素材點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闭怯辛诉@種打破條條框框的勇氣和胸懷,北京大學才得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佳作示例一】
以破框之姿,書寫青春夢想
文|佚" 名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在生活中,社會上的各種現(xiàn)象與周圍人的觀念經??蚨ㄊ`著我們的思想與認知。我們有時會被裹挾著去追名逐利,隨波逐流,久而久之便會麻痹懈怠。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忠于內心之志,不忘初心,以破框之姿書寫青春夢想。
破迎合逐流之框,忠于內心之志。古有莊子拒絕楚王的千金重禮,選擇曳尾于泥涂中,也有陶淵明不滿官場黑暗浮沉,轉身便成就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千古名句。他們成為了流連自然的蝴蝶,成為了夜空中的一輪孤月,在歷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今有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鐘芳蓉在面對高考專業(yè)選擇時,放棄了那些熱門的專業(yè),而選擇了冷門的考古系,輿論的浪潮鋪天蓋地,但她仍不為所動,她以自己的熱愛與堅持,打破了迎合之框,走向了自己的理想世界。
破浮華虛無之框,奔向“金玉其內”。唐三彩因其艷麗的色彩而名噪一時,宋人卻能在其之后返璞歸真,氤氳出溫潤如玉的宋瓷,至今備受人們喜愛。現(xiàn)代社會網絡發(fā)達,信息繁雜,很多人因美貌備受矚目,那你可曾見過他們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一面呢?網絡明星頻頻“翻車”的現(xiàn)象告訴我們:一個人要想走得長遠,沒有過硬的素養(yǎng)和專業(yè)的知識儲備,肯定是不行的。
破懈怠流弊之框,展善始善終之姿。生活中,“擺爛”“躺平”的現(xiàn)象越來越常見,但我們應該不被它們所蠱惑,一“躺”不起。且看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八旬老人依然說出“要么滅亡,要么開足馬力奮勇向前”的箴言;且看袁隆平院士年邁之時,仍親自帶領科研人員創(chuàng)造綠色奇跡,向大漠要耕地;且看鐘南山院士于逆流之中前行,與死神爭奪生命,他們才是我們的榜樣?。∥蚁胨麄円灿衅v的時候,每當那時,他們一定會清醒地告訴自己——只有破懈怠流弊之框,以善始善終之姿,才能不負時光,不負生命。
同學們,若我們是草,就要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堅持;若我們是竹,就要有“任爾東西南北風”的信念。讓我們打破內心之框,放飛青春夢想,忠于內心之志,奔向“金玉其內”,展善始善終之姿,做一個新時代的有為青年。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lt;ODF:D:\program\FounderFX81\odf\圖形\新建文件.odfx\Image\ai262.jpggt;【佳作示例二】
破“框”而出的孤勇
文|梅" 玫
我走在人生的岔路口,面前有一條大路和小路:大路陽光明媚,人來人往;小路則落葉紛紛,了無人跡。我躊躇不已,不知如何選擇。
猶豫之時,我忽然想起了祖父?!白杂伞笔亲娓笧樗臅款}的兩個大字,過去我常問為什么不是“靜心”,他卻笑而不語。每當我臨摹練字時,寫完一個字我便對照字帖,直到神似了,方才罷休。每每練完一張,整體看時,總有種莫名的怪異感,然而拆開每個字來看,卻又出奇地完美。我向祖父詢問原因,他不語,而是自己坐下來開始練字。不過,他卻拿走了我桌上的字帖,換上了一杯楊梅酒。
自記事起,祖父練字時,桌上定會放置一杯楊梅酒,他似乎從來不用字帖。十分鐘未到,祖父的字早已寫完,他寫的每個字都與字帖不一樣——大小不一,長短不同,但是卻出奇地和諧美觀,像是被賦予了生命,每個字都在宣紙上翩翩起舞。
傍晚,我同祖父坐在山坡上,滿天紅霞,耀眼奪目。這時,祖父緩緩開口道:“這書法啊,循規(guī)蹈矩,反復操練,寫好是必然的,但千篇一律的筆觸,形同機械就沒了趣味,那就不是書法了?!蔽衣勚疁喩硪徽?,一種難以言說的心緒在胸腔中跌跌撞撞,如洪水般在頃刻間決堤。是啊,若是大家都一味模仿,那世上也不可能會出現(xiàn)趙孟頫、王羲之這些各具特色的書法大家。如果大家寫出來的字每一撇每一捺都一模一樣,被拘在同一個框中,肯定會毫無新鮮與美感。
祖父就這樣賦予了“自由”二字新的詮釋,在四面透風的“牢籠”中掙脫桎梏,擺脫一味模仿,只有破框而出,才能創(chuàng)造新的奇跡。
想到這里,面對眼前的岔路口,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小路!即使小路了無人跡,我也愿守著孤勇守著自由走上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