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美媒引述匿名人士消息,高通有意收購英特爾。
這在十年前不可想象,雖然世界上的每一家芯片企業(yè)都垂涎英特爾。果然,消息傳出,英特爾股價上漲,高通股價下跌,再次證明曾經(jīng)最強大的公司風光不再—英特爾要靠別人輸血才能給華爾街信心。
好漢難提當年勇?!八{巨人”曾是世界最大的半導體公司,發(fā)明“摩爾定律”的摩爾就是創(chuàng)立英特爾的“三巨頭”之一。近年,英特爾是“美國制造”指標企業(yè),是拜登政府《芯片法案》扶持的“全村的希望”。然而,英特爾可能過于看重政治機遇,一再錯過技術機遇—沒趕上手機芯片浪潮,也沒搭上人工智能的快車。就連過去最先進的芯片制造業(yè)務,也被臺積電碾壓。如今,英特爾市值只有英偉達的4%,高通和AMD的一半。繼8月股價狂瀉以來,英特爾一路丟盔卸甲,裁員上萬人,德國和波蘭的建廠計劃也遭推遲,德國連100億歐元的補貼都沒來得及發(fā)出去。
“趁你病要你命”是科技公司的傳統(tǒng)藝能。高通顯然找準了時機。假如談成,這筆交易將成為有史以來意義最重大、價格最高的并購案之一。不過,正因為意義過于重大,收購一般不會成功。其實,二者多個業(yè)務領域重合,適度整合有利于雙方的長期發(fā)展—只不過賣的不想買,想買的不賣,最后多半是“雷聲大雨點小”。
英特爾和高通的發(fā)言人緘口不語。
根據(jù)知情人士的小道消息,交易遠未確定,高通也沒有提出正式報價。同時,反壟斷監(jiān)管機構對此項交易虎視眈眈。
高通市值為1881億美元,英特爾市值為931億美元。如果高通全面收購英特爾,那么931億美元的價格將輕松超過微軟收購“動視暴雪”的690億美元,成為歷史上最大的收購案。高通成立于1985年,比起成立于1968年的英特爾資歷尚淺,因此收購“前世界最大芯片制造商”英特爾,乍看有種“蛇吞象”的感覺。
其實,英特爾的頹相幾年前就已顯露。2021年,帕特·基辛格臨危受命,擔任英特爾首席執(zhí)行官,實施為期三年的“扭虧為盈計劃”。這一計劃最大的轉變,就是回歸“美國制造”—重建晶圓廠,與臺積電一爭高下。在此之前,英特爾早已把制造環(huán)節(jié)外包出去了。
“扭虧為盈計劃”實施很不順利。知名高管紛紛離職,包括離開董事會的行業(yè)資深人士陳立武。路透社報道稱,陳立武突然辭職,是因為對冗余的員工隊伍、芯片代工方式以及官僚主義文化感到沮喪。
在芯片的主營業(yè)務領域,OpenAI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掀起人工智能熱潮后,老對手英偉達和AMD的GPU賣得盆滿缽滿,英特爾也沒趕上趟。而強行上馬的芯片制造業(yè)務,一直遭受股東的猛烈抨擊:“我們認為本公司成為一家盈利的前沿代工廠的機會非常小?!?/p>
2024年以來,英特爾潰敗加速,股價下跌超50%。特別是8月,股價一天之內下跌26%,市值跌破1000億美元,創(chuàng)下50年來最大跌幅。為挽救頹勢,英特爾先是全球裁員超1.5萬人、暫停派息,然后就是考慮“廣泛的資產(chǎn)出售”—砸鍋賣鐵。知情人士稱,高通在嘗試收購英特爾的幾項資產(chǎn)后,提出了全面收購的可能性。
高通是移動互聯(lián)時代蜂窩技術領域的領導者,旗下的驍龍芯片縱橫十數(shù)年,是多家旗艦智能手機的“標配”。要說高通收購英特爾“蛇吞象”,有點夸張。因為英特爾只是“先前闊”,但高通“現(xiàn)在比它闊多了”??词兄担咄ㄊ怯⑻貭柕膬杀抖???礌I收,2023年高通營收362億美元,低于英特爾營收542億美元,但前者的凈利潤高達77.6億美元,后者只有16.9億美元。
“蛇吞象”的難點,是高通的現(xiàn)金流。
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6月23日,高通現(xiàn)金及現(xiàn)金等價物為77.7億美元、有價證券52.6億美元。即高通短期可動用的自有資金總和為130.3億美元,但英特爾市值超過930億美元,其間存在800億美元以上的缺口。吞下931億美元的英特爾,很容易給高通的毛利率、營業(yè)利潤、每股收益和現(xiàn)金流造成“重大財務挫折”。
當然,錢還是“小事”,高通更加看重“業(yè)務互補”。此前高通前高管帕特里克·利特爾透露過,高通很希望與英特爾合作,特別是英特爾的芯片設計業(yè)務、在個人電腦領域的專業(yè)知識。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都是高通必須自己成熟的東西?!崩貭栒f。
果然,隨著時間的推移,高通不用“自己成熟”,等到了“買現(xiàn)成”的時刻—英特爾“跳樓價”大甩賣。據(jù)知情人士透露,如果收購獲得準許,高通將說服美國監(jiān)管機構,“(收購)可以幫助美國芯片制造商與中國芯片制造商競爭”。同時,從英特爾傳出的消息就不那么“樂觀”?;ㄆ旆治鰩熢谏现芪灏l(fā)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英特爾股東可能不愿出售給高通—他們認為收購談判“幾乎愚蠢到無法評論”。
買賣雙方的算盤,算到一個節(jié)點總會卡?。耗阆胭I的,我不賣;我想賣的,你不買。
英特爾業(yè)務部門主要分成五大塊,在收購消息傳出之前,英特爾正經(jīng)歷一系列“傷筋動骨”的重組舉措。據(jù)外媒報道,帕特·基辛格有意宣布將陷入困境的代工部門分拆為獨立子公司;推遲德國和波蘭代工廠的建造;將其他業(yè)務和NEX業(yè)務整合到客戶部門下。
總結起來,重組后的英特爾應該分為兩大部門,其一是客戶部門,包括CCG、DCAI兩大傳統(tǒng)強勢業(yè)務,以及“新勢力”編程、自動駕駛、NEX業(yè)務;其一是代工部門,轉變?yōu)楠毩⒆庸尽?/p>
英特爾可能過于看重政治機遇,一再錯過技術機遇。
代工晶圓廠屬于賠本也不一定賺吆喝的買賣,肯定是沒人想買的。好在英特爾已經(jīng)將其拆分出去,剩下的客戶部門相對容易“賣掉”。只是,客戶部門里的CCG業(yè)務部門是英特爾的當家王牌。2024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即使英特爾整體虧損16億美元,CCG業(yè)務依然貢獻了24.97億美元的經(jīng)營利潤。
而且高通的CPU一直寄望于挑戰(zhàn)英特爾的X86架構陣營。但是,一方面,前者的議價權不如后者;一方面,在X86-64芯片上,英特爾和AMD有復雜的交叉許可專利協(xié)議—除非AMD點頭,否則高通無權生產(chǎn)英特爾的該款芯片,這也是AMD要破產(chǎn)時沒人敢接盤的原因之一。
英特爾舍不得賣CCG,而高通也對別的業(yè)務不太感興趣。這樁收購很容易陷入僵局。
而看中英特爾的不止高通一家。有“收購狂魔”之稱的芯片商博通,市值近8000億美元,2017年就想收購高通,近來也傳出想收購英特爾—不管收購誰,收購完成后的博通絕對是地球上獨一無二的芯片巨頭。
實際上,近年的收購案例基本失?。撼瞬┩]能收購高通,英特爾也沒能收購以色列高塔半導體,高通收購荷蘭恩智浦失敗,英偉達收購日本ARM折戟。
畢竟,數(shù)額如此巨大,意義如此重大,芯片巨頭收購早已不是股東問題,而是國際政治和經(jīng)濟問題。
責任編輯向由 吳陽煜 wyy@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