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季我基本是在英國倫敦,倫敦的天氣是出了名的陰晴不定,突然的降溫和雨水經(jīng)常讓人猝不及防地受寒,所以我的廚房里每天都會有一鍋熱湯保胃。
早上起來,我會煲一鍋香濃的暖胃奶茶湯趁熱喝下,老姜切絲后和紅茶及肉桂一起煮,之后放入牛奶,喝的時候可以放入蜂蜜或紅糖,這是住馬來西亞女友家時跟她的印尼阿姨學的,據(jù)說這個茶可以去濕寒、護胃、保健。
英國的牛羊肉品質(zhì)很好,但對于我這個不習慣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中國南方人來說,用肉來做湯是個更好的選擇。大蔥羊肉湯是我那英國婆婆的傳統(tǒng)保留拿手菜,用橄欖油炒香大蔥,放羊肉炒至金黃,然后加入胡蘿卜、月桂葉、百里香一起翻炒,加少許白葡萄酒和滾水燒開后慢燉40分鐘,加入土豆再燉20分鐘,加點海鹽黑胡椒,一鍋熱氣騰騰的羊肉湯就可以上桌啦。這鍋有著婆婆味道的湯一直是我們一家人愛的印跡和傳遞。
每次從倫敦最大的比令士門海鮮市場回家,我都會迫不及待地烹調(diào)這些最新鮮的海鮮食材以不辜負我凌晨4點多起床的辛苦。中西各式海鮮湯就是我很喜歡做的美食。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道美味的高級版西班牙海鮮湯,所謂“高級”是因為今天的湯我用了東星斑和藍螃蟹(其實在倫敦海鮮早市,食材極其價廉物美,有機會我專門寫一篇倫敦的食材分享)。斑魚剔下的頭熬成魚湯,斑節(jié)蝦頭用橄欖油煎炒金黃,煸出蝦頭油,加入白葡萄酒和魚湯煮20分鐘,濾出海鮮湯汁;鍋中加入橄欖油和一小塊黃油,黃油融化后加入洋蔥、大蒜,炒香,陸續(xù)加入彩椒丁、番茄碎、百里香、甜椒粉(番茄膏和辣椒粉酌情加入),全部炒香后倒入煮好的海鮮湯汁,依次放入螃蟹、魷魚、蝦、青口、最后魚片,鹽和黑胡椒調(diào)味,撒上新鮮歐芹或香菜碎,一鍋黃澄澄的西班牙海鮮湯就可以享用啦!
很多人都說英國的食物很難吃,其實不然,生活在這里的你只要是個吃貨,就能大海撈“珍”,遍嘗人間美味?!昂ur控”的我今天要給大家再介紹一道英式蛤蜊培根辣湯。洗凈的蛤蜊用清水煮開至開殼即撈出待用,洋蔥、芹菜、土豆切丁,熱鍋煎培根至金黃后取出,用廚房紙吸油,鍋中留油,加小塊黃油,放洋蔥、芹菜、大蒜、胡蘿卜炒香至軟,放入適量面粉繼續(xù)炒,兩杯雞上湯、一杯牛奶、半杯淡奶油和燙熟的蛤蜊及汁水、土豆丁同時加入,放適量月桂葉、伍斯特醬(英國辣醬油)、塔巴斯科醬(西式辣椒醬)、百里香、海鹽、黑胡椒,再煮15分鐘至土豆綿軟,加入培根碎、歐芹,快手英式蛤蜊培根辣湯成功!
20世紀90年代末,在我結(jié)婚的第7天,先生就被公司派去俄羅斯建車廠,11月的圣彼得堡已經(jīng)冰天雪地,我?guī)缀趺刻旖o家人做熱湯喝以積攢能量。俄羅斯紅菜湯和匈牙利牛肉湯這兩道都用牛肉做但味道截然不同的湯是先生的最愛。俄羅斯紅菜湯是我家俄羅斯阿姨親手教我的鄉(xiāng)村風味版,市場里能買到的最新鮮的帶骨牛肋條,切成大條后放進鍋中燉煮;爆炒洋蔥絲、胡蘿卜絲,然后放入主角——紅菜頭絲,加適量番茄膏和蘋果醋繼續(xù)炒,倒入清水煮20分鐘;接著加入牛肋骨湯、鹽和卷心菜絲再煮20分鐘;放入土豆條和煮熟去骨的牛肋條塊,加入歐芹碎和大蒜,一罐紅腰豆以增加口感,熬煮5分鐘后家庭版俄羅斯紅菜湯就出鍋啦,湯汁鮮紅,滿屋飄香,那份溫暖的舌尖記憶至今留存。
另一個在俄羅斯常常要喝的匈牙利牛肉湯是我在餐廳吃完后改良的,通常飯店的這道湯都會做得比較咸,而我根據(jù)自己的口味做了調(diào)整,味道更柔和。甜椒粉、葛縷子和歐洲防風草(類似白色胡蘿卜,營養(yǎng)豐富)是這道菜的關(guān)鍵。牛肩肉切丁,用橄欖油煎一下盛出;洋蔥放入鍋中,加入大量甜椒粉一起翻炒,接著依次加入大蒜、彩椒、西紅柿丁,翻炒出汁后放入葛縷子和牛肉,倒適量牛肉湯,加入月桂葉、鹽和黑胡椒粉調(diào)味,燉煮1.5小時,放入切塊的歐洲防風草、土豆、胡蘿卜和適量水,煮20分鐘后關(guān)火,點綴上歐芹、酸奶油,營養(yǎng)豐富、美味可口的匈牙利紅燴牛肉新鮮出爐!
西式湯除了主料變化之外,通常配料和佐料變化并不大,而清湯和濃湯的區(qū)別就在于后者用面粉、牛奶、奶油、番茄醬調(diào)制了濃稠湯汁。有時為了暢通腸胃,我也會做一些素湯,比如蔬菜高湯熬制的法式洋蔥湯、意大利蔬菜湯、摩洛哥鷹嘴豆湯等等。
我們是中西合璧家庭,除了以上種種西式湯,這個季節(jié)我也會做一些亞洲的湯品,其中泰式冬陰功湯最簡單,我在網(wǎng)上買了飯店才會用的超大罐的調(diào)料,三天兩頭就做一碗,幾只蝦,幾朵蘑菇,在加了檸檬草和冬陰功料的蝦頭湯里翻滾幾下,滴幾滴魚露、擠半個檸檬汁,冬陰功酸辣湯就可以“愉快”地配米飯了,方便又解饞,實在喜歡。兒子特別好辣,極愛泡菜,我平時也經(jīng)常會做些韓式湯給他解饞,比如韓式大醬湯、泡菜牛肉豆腐湯、部隊鍋等等。吃膩了西式牛尾湯,我也會用清淡的方式來煮印尼牛尾湯。牛尾冷水下鍋,煮10分鐘出清湯;另起一鍋,放入清水和牛清湯,煮開后放入牛尾,加蓋,小火煮45分鐘,將紅蔥頭、蒜蓉、鹽及干蔥(磨茸)加入,依次放入切塊的胡蘿卜、土豆、芹菜,最后加上豆蔻(或粉),煮10分鐘后加入白胡椒粉、鹽調(diào)味,吃前撒上蔥花即成,這鍋牛尾湯蘸上印尼手磨辣椒,配米飯真是絕絕子!
前幾個月和兒子在日本旅游時買了10包據(jù)說當?shù)刈钯澋奈多?,回來送人還留下好多,為了不浪費干脆帶了一包來倫敦,這下派上大用場了,來不及做飯或偷懶時,準備一鍋水,放入冰箱的存貨,葷素搭配,有啥放啥,加一大勺濃香的味噌調(diào)味,簡單煮煮就可以開飯啦!今天我忙著寫字,就是靠了味噌湯和炒飯果腹度日。倫敦蘇活區(qū)有一家被家人戲稱是我的食堂的越南餐館,店內(nèi)售賣的牛肉粉湯是我們?nèi)业淖類邸?/p>
總而言之,不論在世界的任何角落,湯都是我和家人每天的必食品,中西各式湯羹珍品無不詮釋著歲月的沉淀和痕跡,口齒留香,舊情綿綿。尤其在蕭瑟秋日,來一碗香濃溫潤的湯,喝在嘴里,暖在心里。
給你的家人做碗湯吧,一碗愛與關(guān)懷的瓊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