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新中國75周年的壯闊史詩,可以有許多個維度。這一次,我們選擇日歷上一個特殊的維度: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的日子,10月16日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60周年的日子。
如今,我們可以在相隔僅僅15天的時間里,歡慶這兩個重要的日子。但在共和國的歷史上,先輩們用了整整15年,才實現(xiàn)了從開國到擁有國之重器的跨越。
站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的今天,回望過去,我們完全可以體會到:那是何等艱辛不易的15年,又是何等熱血沸騰的15年。新中國能夠在錯綜復雜的國際環(huán)境中牢牢站穩(wěn)腳跟,“兩彈一星”的成功功不可沒。
如果上世紀60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fā)射衛(wèi)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xiàn)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標志。
“兩彈一星”是新中國第一個“大科學”工程,科學家群和技術人員群共同從事該研究。它留下了一大批人員、技術、設備以及黨中央領導下的大力協(xié)同經(jīng)驗。
也因此,在“兩彈一星”這個熟悉的名詞下面,有成千上萬個你未必熟悉的名字和故事。今年是鄧稼先誕辰100周年,我們就從鄧稼先的故事入手。然而群星閃耀,我們只能述其一二,但他們身上的灼灼光華,照亮宇宙深空的長夜,也照亮我們每一個人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