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擂作文二
打擂素材
掐絲琺瑯
素材分析
小作者選取了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掐絲琺瑯,不僅寫出了喜歡掐絲琺瑯的理由,還敘述了學習掐絲琺瑯的過程,表達出對掐絲琺瑯的喜愛。
我的學校有一門個性化課程,如何制作掐絲琺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我報了名。沒想到,讓我燃起了對掐絲琺瑯這項非遺傳統(tǒng)手工藝的興趣和熱情。
一開課,老師細致生動地講解就深深地吸引了我。每周周一和周b9690826185e0a4613686c3a2d89d078cd558a83bedfad4701bfe8503b8eb5db三下午放學鈴一響,我就會以百米沖刺的速度奔向一樓的美術室,如同一只急于飛向樹林的小鳥一般,只想著以最快速度趕到那兒。
轉(zhuǎn)眼間,我已經(jīng)在這個班待了兩個學期了,也從“新生組”晉級到了“老生組”。媽媽總是說我患上了“掐絲琺瑯后遺癥”,因為我只要看到一個表面光滑的物品就“手癢癢”,想給它掐上絲吧。
而我日漸熟練的手藝讓作品很受歡迎,許多比賽和展覽甚至學校來賓的伴手禮,老師都會找我來完成。我做過最復雜的一個作品是“十二花神”系列作品之一——牡丹花。這個作品的復雜程度遠遠超過了我之前做過的所有作品。每節(jié)課我都認真仔細地投入創(chuàng)作,因為太過專注,我感覺時間在極速流逝。這天當我正掐到牡丹花的莖稈部分遇到了困難,可線稿肉眼看上去就是一條粗直線,如果剪一條金絲粘上去,這條莖稈就會直挺挺的,不自然。怎么辦呢?我拼命回想平時看到過的植物莖稈的形態(tài),取一條長短適合的金絲,把金絲的一頭先粘好,然后用鑷子把金絲掰彎,這樣就可以做出莖稈上的小凸起了。如此反復幾遍,經(jīng)過不斷改進,終于做出了我最滿意的形態(tài)。也正是因為我的一絲不茍,對待每一個轉(zhuǎn)折,彎曲,只要有一絲偏差,就要重來。最終,如我預想的那樣,這幅作品得到了老師的表揚。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蔽覒汛е鴮⑦@一非遺技藝傳承下去的夢想,努力讓自己的技藝更加精湛,讓更多人看到它的瑰麗,讓承載著掐絲琺瑯上的匠人精神發(fā)揚光大,綻放光彩!
亮點分析
小作者運用對比的手法,寫出了自己去上掐絲琺瑯課的興奮之情。通過做牡丹花作品時的動作描寫,讓我們感受到這一非遺技藝之繁雜,動作之精巧。正如小作者所感悟到的,唯有克服困難的決心、持之以恒的耐心,才有機會傳承好這一非遺技藝。
【作者系廣東廣州市南方學院番禺附屬小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