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讀過一篇叫《紅蜻蜓》的文章:“夕陽落在紅蜻蜓的翅膀上,反射出清晨的回響。”這短短的一句話,愣是讓我記了好幾年,因為喜歡,也因為某些回憶。
我的童年是在昆山度過的,和我的外公外婆住在一起。那是一段很快樂的時光,雖然長大后,父母每每提及我們之前住的小區(qū),總說那兒環(huán)境不好,但那時我獲得的幸福感卻不可置否。
那時的外公雖然也像現(xiàn)在這般,一派佛相,剃著個可以模模糊糊照見人影的光頭,一雙瞇瞇眼透著慈祥,還有一個裝滿幽默和佳釀的大佛肚,但在我模糊的記憶里,他卻那么健朗:五六十歲的人了,寶刀未老,可上樹摘果,亦可下河捕魚,還總是滿腔豪情地哈哈大笑。
小小的我,總是羨慕地仰望著外公寫滿笑意的臉。
昆山是一個城市包圍鄉(xiāng)村的小地方。那時,外公總會帶我來欣賞田園風(fēng)光,然后拿一個自己做的長桿捕網(wǎng),帶我捉蜻蜓。每次,隨著網(wǎng)在空中呼嘯,我們總能抓上滿滿一瓶子蜻蜓:紅的、金的、綠的、黑白相間的……在瓶子里發(fā)出“撲騰撲騰”的掙扎聲。不過當(dāng)晚,我們就會讓它們在夕陽下重獲自由——大概和“姜太公釣魚”一個道理吧,不過是多了點兒歡呼和野趣。
記得那天,天氣不好,我卻非要外公帶我去抓蜻蜓,在我的軟磨硬泡下,外公只好一手提著網(wǎng),一手牽著我,“視死如歸”地走向小村莊。那時我還小,正奇怪外公今天怎么不帶我出去玩,一個炸雷忽然在我頭頂炸開,緊接著就是傾盆大雨。我們慌忙撥開雨幕,沖進(jìn)一棵松樹下躲雨。盡管針葉茂密,卻難免有幾滴雨落在頭上。外公怕我著涼,便讓我藏在他短衫下。我躲在外公的短衫里,小腦袋貼著外公的佛肚,聽著佛肚里的“交響樂”和佛肚外嘩嘩的雨聲,咯咯地笑鬧著。雨后,我看到幾只紅蜻蜓正披著透明的翅膀棲在岸邊……
——等等,躲在短衫里?
我猛地清醒過來,轉(zhuǎn)頭看向病床上剛做完檢查、正在打點滴的外公。
寶刀也是會老的,他的刀鞘再也裝不下已經(jīng)煉得很長的新刀了。
又是一個暴雨后的晴朗天氣,我走在河邊,思考著一個問題:夕陽能感觸到清晨的美好嗎?
此刻,我分明看到,一根枯黃的蘆葦上,一只鮮紅的蜻蜓,翅膀正反射著澄凈的光……
【江蘇南通市啟秀中學(xué)初一·18班,指導(dǎo)老師:龔虹】
◆點評
習(xí)作以“紅蜻蜓”為線索,表達(dá)了小作者對外公的深厚情感以及對童年美好時光的懷念,主題明確且富有感染力,通過今昔對比,展現(xiàn)了時光的流逝,引發(fā)了讀者對親情和歲月的感慨。尤其是對外公的描寫非常生動形象,如,“剃著個可以模模糊糊照見人影的光頭,一雙瞇瞇眼透著慈祥,還有一個裝滿幽默和佳釀的大佛肚”,細(xì)膩地描繪出了外公的外貌特征,展現(xiàn)了其樂觀、慈祥的性格特點。
(伍雩風(fēng))